治疗心力衰竭的药对配伍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对配伍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的症候群,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中医药在几千年的实践中,积淀了丰富的心力衰竭诊疗经验,并且其有效性在现代药理研究中也已经积累了极为翔实的资料,现总结心力衰竭临证常用药对与大家分享。
当归、川芎
二者都有活血祛瘀功效,川芎行气开郁,祛风止痛,气味辛温香窜,走而不守,行散之力胜于当归。当归得川芎,则行气行血之力倍增;川芎得当归,则行中得补,祛瘀生新。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川芎和当归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脑组织及神经细胞的作用,二药配伍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异常,对心衰的疗效确切。
麦冬、五味子
麦冬味甘,微苦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药理研究表明,麦门冬的有效成分可改善心肌收缩力和心脏泵功能,保护心肌、耐缺氧等功效;五味子具有减轻心肌损伤,调节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影响心肌收缩力等作用,二者合用,一清一敛,有平补之功,可防气阴之伤而治心衰。
胆南星、天竺黄
胆南星,凉肝息风,能清热化痰,熄风定惊。天竺黄甘,寒,入心、肝经,能清热化痰,清心定惊。二者同用,治疗实痰实火之咳喘胸闷、痰壅喉鸣之心衰。
麻黄、益母草
麻黄入肺、膀胱经,宣畅肺气,通调水道以利小便。益母草入膀胱经,活血利水。药理研究证实,麻黄具有显著的利尿、平喘作用。益母草有抗氧化、抗细胞凋亡和调节线粒体功能几方面的作用。麻黄可使外邪祛除,玄府通畅,水液代谢正常,起到“提壶揭盖”的作用;益母草具活血利水之双重功效,二者合用共奏宣肺活血利水之效。
栝楼、薤白
栝楼,甘、微苦、寒,入肺、胃、大肠经。《本草思辨录》言:“栝楼实之长,在导痰浊下行,故结胸胸痹,非此不治”。薤白辛苦温,通阳散结,行气导滞。二者配伍,无论是气滞还是寒凝导致胸中阳气不畅的心衰,皆可用之。
桑白皮、葶苈子
二者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常相须为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白皮有镇咳、平喘、抗炎、利尿的作用,葶苈子有止咳、改善心功能、强心、利尿的作用。临床常合五皮散、五苓散以助利水消肿、理气健脾。二药相伍,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水肿属痰水壅肺、水湿泛溢,见喘急气促、身面浮肿、不能平卧、小便不利。
黄芪、葛根
黄芪性甘、温,归肺、脾经,为补气利水之要药。实验研究证明,黄芪具有显著正性肌力作用,可增加心输出量,并可提高心肌耗氧量,有效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葛根味辛升发,归脾、胃经。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葛根素亦能调控心肌细胞的凋亡,从而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功能。二药共用,相辅相成,起到补阳升阳的作用,使胸阳得展,补而不滞,改善气短喘促等。
附子、干姜
药对首见于《伤寒论》,二者均有回阳救逆之功,主治四肢厥逆、大汗淋漓、神衰欲寐、脉微欲绝之亡阳证,是张仲景四逆汤系列方剂中的基本配伍,附子配伍干姜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脑缺血及脑损伤和心肌缺血等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