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街之47

乍浦路南起北苏州路,北至武进路。长1038米,宽8米到19米。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1864年到1904年之间分段辟筑,以浙江乍浦命名,该路附近曾经是日侨集中居住区。1980年代,作为上海最早的美食街之一,曾经是当之无愧的上海饮食时尚地标。

乍浦路260号景林庐介绍

乍浦路260号景林庐全貌

1921年 始建,1923年竣工。美国教会团体卫理公会为纪念已故传教士林乐知,故称“景林公寓”是上海殖民时期第一幢公寓建筑。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人将大门上的“景林庐”牌子摘下,代之以“大日本管理”。该建筑特征为晚期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略具安妮女王时期建筑风格。昆山路、乍浦路转角处为八角形塔楼,二层窗为圆券带尖饰,三层为扁券带券心石,四层为半圆券柱式,尖顶带德式风格的金黄色铁皮屋顶。南立面窗式多样,有半圆、双联半圆、扁圆及双联三角等多种窗饰,丰富又不失杂乱。

乍浦路439号日本本圀寺现民居

日本日蓮宗在上海设立的传教所---本圀寺。1899年初设于南浔路1号,1922年迁至乍浦路439号,信徒达500人。现有一幢带有日本建筑风格的入口门廊,当时是日本和尚居住处。抗战胜利后,西本愿寺的僧人全部被遣散回国,寺庙由当时政府接管,由招商局使用。解放后由海洋局作海远局宿舍,已改作民房。

乍浦路455号西本愿寺上海别院介绍

乍浦路471号西本愿寺(东洋庙)全貌

日本佛教西本愿寺上海别院1930年4月建,1931年竣工。仿东京筑地的西本愿寺风格,室内主体建筑仿印度支提庙的东西纵长呈马蹄形的拱形大厅,西端是半圆龛,供日本人朝拜和安放骨灰盒之用。现471号改作虹口区健身房,其外貌基本保存完整。

乍浦路西本愿寺外貌

沿街东山墙及北入口有火焰形券面,周围装饰着莲花瓣图案。券下缘为禽鸟浮雕,在此带饰和下方的莲花纹样之间有一大块高浮雕,表现热带丛林中的白象出没,有七只大象,姿态各异,两端雕着两尊坐式菩萨,可惜这些浮雕在“文革”时期遭破坏。

乍浦路471号西本愿寺外墙21朵莲瓣

再下是三行,每项七朵莲花浮雕,朵朵形态逼真、形状相异。莲花墙北侧有铁栅,可以望见西本愿寺仅剩的边门,门廊前上方饰有微型小塔。

公平路

公平路185弄86号3层阁聂耳1930-1931年旧居介绍

聂耳(1912-1935年)汉族,云南玉溪人。1912年2月14日生于昆明,1918年就读于昆师附小并任学校“儿童乐队”指挥。1922年进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1925年考取云南省第一联合中学。1927年入云南第一联合师范学院学习并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1931年入黎锦晖主持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因批评黎氏被迫离团。1932年11月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并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组。

公平路185弄86号3层阁聂耳旧居
          公平路185弄86号3层阁是聂耳旧居。1930年聂耳因参加革命活动被告密而逃亡上海。1931年4月进入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并积极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艺活动,其间便居住于虹口此处。现为民居。

云南昆明西山聂耳墓碑

聂耳1933年开始为左翼电影、戏剧作曲,同年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4月聂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主持音乐部工作,同时建立百代国乐队。1935年1月聂耳任联华二厂音乐部主任。1935年初,聂耳创作了著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为国歌)。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藤泽市海滨溺水而死。

云南昆明西山聂耳塑像

墓园中立着一尊形神兼备的聂耳塑像。这尊高约3米的汉白玉聂耳塑像,面目刚毅,目光低垂,披一件风衣,身着整洁的西服,静立在绿草丛中。

云南昆明西山人民音乐家聂耳墓

在云南昆明西山有一片缓坡,松柏森森,绿树丛中,长眠着人民音乐家聂耳。他的墓地呈琴状,主体为琴盘,墓穴琴颈,道上七个花台,呈琴品状,象征着七个音阶;道上的24级石阶,示意他仅活了24岁。琴盘顶部,七块晶莹的墨石上,分两行横书“人民音乐家聂耳墓”。墓地设计新颖,构思精巧,既富于特点,又显得庄严大方。聂耳原葬在公路西侧上方,墓系青石镶砌,简单朴素,有徐嘉瑞撰写的碑文。1954年人民政府进行修缮时,由郭沫若重撰碑文。1980年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重建新墓,同年5月13日迁葬于此。

云南昆明西山聂耳纪念馆

庄严肃穆的纪念馆内,参观的人并不多,展馆内除了图文并茂的展板和实物陈列,还有多媒体音像介绍。展室内安静极了,聂耳创作的丰沛个性化的旋律流淌在耳伴,仿佛能够感受到聂耳那年轻有力、充满激情的呼吸……

公平路425弄12号日本海军“海乃家”慰安所旧址

上海有许多日本军队和日本侨民开办的慰安所,“海乃家”在公平路425弄公平里12号是当时最大的日本海军慰安所。“海乃家”该弄房屋约建于20年代,其主人是广东籍的纺织厂老板。

公平路425弄12号日本海军慰安所旧址

1939年日本海军用刺刀逼走了公平路425弄12号4户住家(2户犹太人),由日侨坂下熊藏经营“海乃家”慰安所,计有19~40岁的日本妇女10人、朝鲜妇女10人、中国妇女20人,最多时共有慰安妇45人,后在日本军部命令下,又开办了“海乃家”分馆。这是一个民营慰安所,号称日海军在沪最大的慰安所。它是地道的上海新式石库门房子,前面有天井,两层楼,房间有高高的屋顶,还有晒台。地面有些潮湿,走廊狭小昏暗,到处摆满杂物,杂物上是一层层灰。现为民居。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