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名琰:关于京剧演唱的立音
长按二维码,赶快购买吧!
今天说一下“立音”的问题。最近有好多朋友在问,什么是立音,怎么样才能练出立音?下面我试图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说一说立音。耳朵能够辨别音色的明亮和晦暗是理解立音的第一步。
演唱时有立音首先需要的是强有力的气息,也就是丹田之气,和很好的共鸣。先说气息,用丹田气演唱就是运用腹式呼吸而不把气憋在胸口使喉头紧张。不少朋友因为多年养成的演唱习惯,一到高音就鼓腹憋气,不能体会丹田的力量。那就需要重建气息的走向,使演唱时气息有支撑点,也就是支点或者可以说着力点。训练的方法是感受断音的力量,由小腹(丹田)收缩发很短促的“喝”音,这个短促的“喝”必须往头上打,使声音即响亮又有弹性。体会到了丹田的力量后,再体会唱长音时丹田的力量,并逐渐收腹从低音唱到中音发“呃”音。用胸腔共鸣发声,往上唱,喉头放松,不要有挤压的感觉就可以。假声也是如此,这就应了“气从丹田”的演唱术语。
然后说一下声音的支点和共鸣,这也是形成立音的重要条件。声音若是没有支撑点就会感觉散和飘。要想得到立音就必须要使声音坚实有共鸣,那先要使我们的口腔和咽腔形成共鸣的腔体,把他们的空间增大,我们叫它为共鸣腔或共鸣管。如何做呢?抬起软腭,用“哈欠”和“哼鸣”体会。然后咽部稍往后缩,把声音的支点放在喉管壁上,也就是声音的着力点。我们试着发鸭子叫的声音:嘎——嘎——嘎——使声音能够使上劲。假声可以用孙毓敏老师的亮点发声法。能感觉到声音突然大了,而且发这样的声音是不费劲的,原因在于这样的声音离开声带比较远,不是用嗓子直接唱,而是由丹田气吹开声带,声带被动发声,声音着力于喉管壁再通过共鸣管腔的放大才得到的。在声乐中称为“咽音”,在京剧中梅兰芳先生称其为“底腭音”。
在练习和演唱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声音位置要高,也就是共鸣位置要高,就是俗话说的“提溜着唱”或者往头顶上唱的感觉。哪怕是中低音。另外演唱高音时要有隔河喊人的感觉,这时气息和头声很重要,声音位置也很高。比如《红灯记》中“雄心壮志冲云天”的腔就必须有很好的头声和高位置才能演唱。
我说得比较简单,也省去了理论部分,要真正练习好还需要有悟性和耐心,并加以循序渐进的训练和认真体会,我想一定能够有所收获和提高的。立音的问题讲完了,供大家练习参考。如有疑问和建议请留下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