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43:弱者,更不应该迷信所谓的贵人

今天看到戚夫人被吕后做成人彘(zhì)这一段,真的是太惨了,不忍描述。(人彘是什么,自行百度)

突然之间,我产生了一个观点:弱者,其实更加不应该迷信那些所谓的贵人。

为什么?

材料(可略过,直接看白话):

太后令永巷囚戚夫人,髡钳,衣赭衣,令舂。遣使召赵王如意。使者三反,赵相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太后怒,先使人召昌。昌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帝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

白话:

吕太后下令把戚夫人关在宫中永巷里,剃去头发,带上刑具,穿上土红色的囚服,做舂米的苦活。

她又派使者去召赵王刘如意,使者三次往返,赵相周昌对使者说:“高帝生前把赵王嘱托给我,赵王年纪小,我听说吕太后怨恨戚夫人,想把赵王召去一齐杀掉,我不敢让赵王去。而且赵王也病了,不能接受命令。”

吕太后听到回报,大为愤怒,便先派人去召周昌。待周昌到了长安,才派人再去召赵王。

赵王前来,还未到达时,汉惠帝听说吕太后要对赵王动怒,便亲自去霸上迎接赵王,与他一起入宫,自己带着他一同吃饭睡觉。

吕太后想杀掉赵王,但找不到机会。

老文我是相信有贵人的,我当然相信,因为我就见过很多贵人,不过那都是别人的贵人,不是我的。

这些贵人或者有钱,或者有权,或者啥都有。我看过不少人因他们的提携,过上了好日子。

但,这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当时的我啥都没有,在他们面前就跟灰尘一样。他们缺灰尘吗?他们需要灰尘吗?

所以,当时的我不管见过多少贵人,老文我还是那堆灰尘,无人问津。因为人家不需要我,或者说我没有人家需要的东西。

说白了:结交贵人,甚至人际交往的本质,就是交换。而交换的本质就是:你有,我没有;我有,你没有。两个一勾兑,交换就成了。

跟我拿着钱到商店里买鞋子一样,如果鞋子货不对板,我当然不要。为什么一双AJ能卖这么贵?因为不仅货好,而且数量还少。

残酷地说一句:当我们处于弱势的时候,贵人就是那个手里拿着钱,到处找商品的人。(话虽难听,但是事实,面对事实,需要勇气)

所以,假如有朋友想闯出一片天地,但还在起跑阶段的时候,不要听信网上那些职场大V说的什么混圈子,找贵人,而是要提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更稀缺。

有点跑偏了,我们再回过来。

(一)

先来聊聊今天的女二:戚夫人。

这个女人,背景不明,只知道是刘邦在打天下的时候,一次逃命路上碰到的一户人家的女儿。

戚夫人她能歌善舞,应该是家庭从小培养的。在那个秦末乱世,还能让女儿学这些“不事生产”的技能,看得出家庭条件还是可以的,起码是富,估计不贵。

戚夫人的老爹把女儿往这个方面培养,用意似乎很深,俗话说“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那戚夫人就是习得歌舞艺,货与权贵家。

只不过,戚夫人她不仅投胎技术一流,而且运气也非常好,生在一户好人家,有个好爸爸不说,还偏偏长了一副好看的皮囊,更幸运的是她遇上了刘邦。

我们都知道,刘邦是个LSP,所以他肯定不会错过这次相遇……

不知是戚夫人的美色歌舞,牵住了刘邦;还是刘邦的盖世风流,迷倒了戚姬。总之他们喜结连理了,完事之后,第二天刘老板就跑了,临走时还不忘说一句:我还会回来的。

结果几年之后,刘邦真的回来了,而且是以皇帝的身份,把戚夫人给接到了京城长安。

就那么一次相遇,戚夫人就从一个普通的富家民女,摇身一变,成了大汉开国皇帝刘邦的头号宠姬。

这可是云泥之别。如果不是因为戚夫人极为幸运地遇到了刘邦,光凭戚夫人的家庭背景和她个人能力,有可能仅靠几天功夫就走到这一步吗?

有,但可能性比中彩票高不了多少。

所以,可以这么说,刘邦就是戚夫人的贵人。如果没有刘邦,戚夫人不会有机会成为戚夫人,更不会有机会留名史册。

泼天的富贵和地位是刘邦给戚夫人的,同样,她最终悲惨的结局,也和刘邦脱不了干系。

(二)

吕后是刘邦的正妻,早在发迹之前就已经结婚。刘邦一路披荆斩棘,背后其实没少了吕后以及吕氏家族的支持。

所以吕后对于刘邦来说,是一种既是夫妻又是革命伙伴,另外还多了一层天使投资人的关系。

而且更重要的是,西汉开国之后,刘邦在外打仗的这么十几年时间里,帮他把守长安,坐镇朝堂的就是他这位正妻吕后。

这说明吕后这个人自身能力很强,而且资历也老。

这样的女人,哪里是戚夫人能比得上的。刘邦虽说每次外出打仗都把戚夫人带在身边,但戚夫人能帮上刘邦什么?唱歌?跳舞?解解闷?这不就是刘邦的一个玩物吗?

刘邦这么现实的一个人,这两个女人孰轻孰重,他心里清楚得跟明镜似的。

但麻烦的是,吕后给他生了大儿子刘盈,戚夫人也给他生了小儿子刘如意。按礼法刘盈是太子,可偏偏刘邦就喜欢这个小儿子,再加上戚夫人枕边风这么一吹,刘邦想废长立幼。

于是,一场夺嫡之争在吕后和戚夫人之间展开。

最后,吕后和刘盈胜出。

因为吕后的实力太强了。

刚才讲过她的资历老,这个不用多说,创始团队成员,丰沛系二把手。吕后个人能力也很强,强在什么地方呢?她会拉拢人心,而且她是个很做得出的人。(划重点了)

举个例子:当时刘邦要废长立幼,一个叫周昌的大臣当庭反对刘邦。结果散朝之后,吕后跑出来当面给周昌跪下了。

这种事,真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出来的。

试想一下:当这种行为被其他功臣看到知道之后,他们会怎么想?他们会想:吕后这都能做到,那我们如今力保太子,将来的好日子还不是稳了。其次他们会怎么做呢?肯定是更加坚定站在吕后这边。

这样一来,吕后的支持者会越来越多,对她的支持也会越来越坚定。

这些都说明什么呢?

说明吕后是一个有大手段的女人,而且她是有自己的政治铁盘的,就是那些坚定支持刘盈,反对废长立幼的大臣们。这个女人,本质上是一个政客。

(3)

一个只会唱歌跳舞的花瓶,和一个有政治铁盘的政客作斗争,哪个的赢面更大呢?

如果我们开上帝视角,做个事后诸葛亮来看这次事件,那毫无疑问,肯定是吕后这个政客更厉害。

但其实,如果我们回到当时的情况,以旁观者的视角看问题,还真不知道鹿死谁手。甚至,当时戚夫人给人的感觉,赢面可能还大一点。

因为戚夫人不仅相貌好看,人也不笨,她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因素,就是皇帝刘邦,废长立幼的关键是要刘邦答应。

所以戚夫人的策略统统都是围绕着刘邦展开的,比如:刘邦出巡关东的时候,戚夫人也随行,她就日夜在刘邦面前哭诉,想要立自己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由于刘邦有事没事就喜欢和戚夫人待在一起,离开长安也要把她带在身边,所以戚夫人是有大量的机会给刘邦吹枕边风,“劝”他废长立幼的。

这就相当于戚夫人把注全押在了刘邦身上,只要搞定了刘邦,她儿子如意就稳了。(至少她是这么认为的)

这招有效吗?效果其实非常好,刘邦真的要废长立幼,而且态度非常坚决。

但是,我们都知道,政治上不光有首领,朝堂也不止有皇帝,还有下属和臣僚。戚夫人整天跟刘邦一起,做刘邦的思想工作,就意味着她没有时间和机会拉拢其他的力量,建立自己的同盟。

所以,哪怕是作为皇帝的刘邦真的被戚夫人说动,真的要废长立幼,也还是有相当大的阻力的,这阻力就来自于大臣们。事实上也正是如此,由于大臣们的反对,刘邦废长立幼的想法破灭。

换句话说,刘邦虽说支持戚夫人,但大臣们不支持刘邦,也不支持戚夫人。

我们看《通鉴》中整个汉纪这一段,就没看到过戚夫人有啥娘家人也在朝廷上混,她就是孤身一人,她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刘邦。她的荣宠,她的未来,全部系于刘邦一人。

虽说,她押宝刘邦这个策略本身没有错,但是,却并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假如说戚夫人把这一套用在一位绝对强势的君主身上,比如像汉武帝这样独断专行的皇帝,那戚夫人成功的概率极大。因为皇帝自己一句话就说了算,其他人插不上嘴。

但可惜的是她遇到了刘邦这样的皇帝。皇帝刘邦当时的处境非常不好。

刘邦在当时其实已经失去功臣们的支持了,因为在他第一次提出要废长立幼的时候,御史大夫周昌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破口大骂的。而在刘邦第二次提出要废长立幼的时候,张良反对,叔孙通也反对,像其他功臣,根本连话都没说,意思就是不支持他。

那时候的刘邦真是高处不胜寒啊,他满心想要废长立幼,等着有人支持他的决定,结果等来的都是反对和拒绝。虽然朝堂上都是刘邦的旧相识,都是他的追随者,他的粉丝,但他们的心没有一个站在他这一边。

再加上刘邦这个人又是这么的现实,他知道大臣们都不支持自己,都支持刘盈的时候,他也没有再挣扎,反而是默认了刘盈羽翼已丰,劝戚夫人放弃让儿子如意当太子的想法。

为什么大臣们都反对刘邦?除了废长立幼在礼法上说不通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大臣们都已经是吕后的人了。

吕后在京城长安经营那么多年,该不会有人真的认为她是在为国为民吧,就算是她真这么想,也还是有一个大前提的,就是她儿子刘盈要坐稳皇位呀。(吕后能把持朝政的前提是,她要控制皇帝)

但她的丈夫刘邦,整天想着废掉刘盈,这叫吕后这样的女人如何自安?所以她必须采取行动,既然不能从刘邦入手,那就只好团结大臣们,与他们达成荣辱与共的政治同盟,以他们未来的荣华富贵换取今天他们支持太子刘盈。

而戚夫人只是孤身一人,虽然她获得了刘邦的支持,但刘邦也只是一个失去了臂膀的皇帝,这样的人并没有力量推行废长立幼。不管皇帝名号叫得多响,失去了大臣们的支持,就等同于光杆司令。

所以,戚夫人最终输了。

表面上看,戚夫人是输给了吕后,实际上,她是败给了一个以吕后和刘盈为中心的强大同盟。双方力量之悬殊,戚夫人焉能不败?

我作为今人,回头看戚夫人的行动和遭遇,她最大的错误,其实是没有在朝中安插自己的亲信,形成自己的力量,她只是一味地把希望寄托在刘邦一个人身上,这么孤弱的力量在斗争中是非常危险的。

戚夫人确实很幸运,一个普通花瓶,因为遇到刘邦这个贵人,就从民女一跃成为贵妃,但是,人不可能永远幸运,不能什么事都指望着这个贵人,更不能永远指望着这个贵人。

如果没有实力给自己托底,那就算极为幸运地遇上了贵人,吃到了红利,最终也会成为一场泡影。就好像戚夫人,由于她没有实力,导致了她的幸运本身,最终成为了她命运的绞肉机。

所以,弱者,其实更不能迷信贵人,更应该相信实力。

文森特的小酒馆

从历史的角度,客观看世界。
4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