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本经典(必备书单)
商务印书馆
2017-01-02
文化学术上的“高楼大厦”,只能一砖一石地去垒。
一个国家之所以伟大,在于开放和包容,无论何时,如果想走得更远,必须先看得更远,而想看得更远,就得站在巨人的肩上。
史上最全“汉译名著”书目(必备书单)和中华现代学术名著205本,作为商务印书馆学术出版的两大经典丛书交相辉映,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
今天,我们推出13本精装本“汉译名著”和“中华现代学术名著”,希望大家喜欢。
1.休谟《人性论》休谟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休谟思想中最重要的方面都在这本书中进行了阐述
关于认识、人性、道德的经典著作,“一切科学都与人性有关,对人性的研究应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任何科学都或多或少与人性有些关系,无论学科看似与人性相隔多远,它们最终都会以某种途径再次回归到人性中。
——休谟
本书试图通过对人性的研究来揭示制约人的理智、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准则。全书分三卷,第一卷讨论知性,第二卷讨论情感,第三卷讨论道德。
2.奥古斯丁《忏悔录》“人类灵魂的纪录”,一位神学大师的内心独白,在欧洲,“忏悔录”已成为自传的另一名称。
我是谁?我是怎样一个人?什么坏事我没有做过?即使不做,至少说过;即使不说,至少想过。
已清楚地看出,一切可以朽坏的东西,都是“善”的;唯有“至善”,不能朽坏;凡存在的事物,都是善的;至于“恶”,我所追究其来源的恶,并不是实体;因为如是实体,即是善;如是不能朽坏的实体,则是至善;如是能朽坏的实体,则必是善的,否则便不能朽坏。
你的岁月无往无来,我们的岁月往过来续,来者都来。你的岁月全部屹立着绝不过去,不为将来者推排而去,而我们的岁月过去便了。你是'千年如一日’,你的日子,没有每天,只有今天,因为你的今天既不递嬗与明天,也不继承着昨天。你的今天即是永恒。
奥古斯丁是古代基督教主要作家之一,基督教神学的大师。他的思想在天主教和基督教中都有极深远的影响。本书也可作为奧古斯丁的自传看,书中不仅记述了他的思想转变经过,也表达了他对重大神学问题和哲学问题的看法,特别是在卷十一里,记述了他对时间问题的看法。
3.莱布尼茨《神正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莱布尼茨最重要的著作,在世时发表的唯一一部大部头著作。腓特烈大帝曾称赞说:莱布尼茨“本人就是一所科学院”
本书名为谈神,实为谈人和人的自由。费尔巴哈在谈到莱布尼茨的“神正论”时,曾经明确地将其界定为“人类学的神学”、'神学的秘密就是人类学’。
莱布尼茨,无论是对于他的同代人,还是随后的一代人,都是以《神正论》作者的身份为人所知的。
——本书英译本编者 奥斯汀·法勒
《神正论》归根到底是一本人学著作,一本旨在强调和弘扬人的自由的著作。这是因为《神正论》的真正主题不是别的,正是人的问题或人的自由问题……对于莱布尼茨说来,上帝不过是“人的代表”,“他为了人而创造世界,他为了人而变成人本身”。
——本书译者 段德智
有两个著名的迷宫,常常使我们的理性误入歧途:其一关涉到自由与必然的大问题,这一迷宫首先出现在恶的产生和起源的问题中;其二在于连续性和看来是其要素的不可分的点的争论,这个问题牵涉到对于无限性的思考。第一个问题几乎困惑着整个人类,第二个问题则只是让哲学家们费心。
如果连续性的知识对于思辨的探索是重要的,则必然性的知识对于实践运用便同样重要;而必然性的问题,连同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即上帝的善,人的自由与恶的起源,一起构成本书的主题。
在如此这般确认了信仰和理性的权利,认定理性当服务于信仰而不是与之对立,我们随即便会看到它们是如何运用这些权利,来支撑和调解自然之光与启示之光在恶的问题上教给我们的有关上帝和人的种种东西。
4.梯利《西方哲学史》开创了哲学史教育的新局面,提供了哲学史编写的范本,美国各大学哲学系广泛采用的哲学史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哲学史旨在有联系地阐述那为解决存在问题或使人了解我们的经验世界而作的各种尝试。
每一种思想体系或多或少地有赖于其所由兴起的文明、以前各种思想体系的性质,及其创始者的个性;它又反过来对当代和后代的思想和制度发生很大的影响。
科学和哲学可以说起源于宗教,或者毋宁说,期初科学、哲学和宗教史一回事:神话是了解世界的原始的尝试。
希腊人不仅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而且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究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弗兰克·梯利(1865-1934),美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曾任教于密苏里州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康乃尔大学。在大学讲授哲学史多年。以其讲义为基础编写的哲学史著作《西方哲学史》一书在西方哲学界颇受好评。
5.亚当·斯密《国富论》经济学入门必读,西方经济学开山之作,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0本书之一”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第一次将市场比作“看不见的手”。几百年来,“看不见的手”已经成为市场的代名词。
作为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曾被无数次的引用和解读。为了真正理解他的经济思想之原貌和全貌,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国富论》。
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亚当·斯密
这本书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在批判吸收当时有关重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就整个国民经济运作的过程做了比较系统、清晰的描述。本书对英国资本主义、乃至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产生了直接的重大的促进作用。
6.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文修订第二版)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
很多哲学家预言《存在与时间》可能与柏拉图的《理想国》等相提并论的伟大著作。
——李超杰 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就像海德格尔自己所说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是对整体人类发展的思想定位和哲学定位……将来一定是在人类的哲学史上重新定位、重新刷新的作品。
——李舫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本书批判了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把哲学当成知识,把存在当作存在者来研究的传统。同时抛弃了近代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哲学研究中以认识为起点的方法。
海德格尔哲学是从人的存在——此在入手,在对“存在”的追问中达到存在的意义的澄明。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所奠基的存在哲学无论在研究宗旨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意味着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转变。
7.N.G.L.哈蒙德《希腊史:迄至公元前322年》20世纪公认的古希腊史杰作,研究古希腊史及世界古代史的必备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 赵明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并没有什么神明昭示的行为准则。他知道他必须尊敬众神,善待父母、下属和宾客,这些是宙斯自己也加以保护的。
死是人间荣耀生命的终结。当遗体被火葬和掩埋后,灵魂只能进入阴间。这些有关人和神的本质的观念,看来是在英雄时代的条件下形成的,它们和日后的以神怪信仰和巫祝活动为主的宗教思想及其礼仪大有区别。
有人说,在人间黑土之上,最美好之物是一旅骑兵,一队士兵或一列舰队,我却要说那是“所爱的人”。对每个人,说明这点都非常容易。
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三十余年间,希腊文明在志趣爱好上和是非判断上达到的自信程度,在智力发展方面勇于进取的精神,都是后人难以企及的。这是一个充满信心的时代,这是一个宗教信仰的时代,这是一个理智启蒙的时代。
8.特奥多尔·蒙森《罗马史》1902年,蒙森因这部里程牌意义的著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迄今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历史学家,被誉为“现存历史写作艺术的最伟大的大师”
瑞典学院在颁奖词中评价道:“既有完整而广泛的学术价值,又有生动有力的文学风格……他的直觉能力和创作能力,沟通了史学家和诗人之间的鸿沟。”
蒙森作为当时欧洲知名的大学者,因《罗马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增强了诺奖的影响力。
他承继古典夹叙夹议的传统,在描述中穿插着分析,分析中导引出概括。在西方叙述史传统业已专业化的西方史学进程中,蒙森是一位最出色的传人。
——首都博物馆馆长 郭小凌
《罗马史》自罗马起源写起,至公元前46年塔普斯会战停笔,可谓罗马王政与贵族共和国的断代史。蒙森在撰写前三卷时原本拟定了后两卷的写作计划。但前三卷出版后,作者的注意力转向拉丁铭文的收集、整理与编辑。后来拾起笔来,也仅完成了第五卷“罗马帝国诸行省”。所以确切地说,他是因一部未完成的罗马史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印装精美,大16开,四色插图,仿皮面、烫金精装,并配有烫金书盒
书中附有藏书票
9.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校本) 一本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有关清代学术的百科全书式的好书,开创了学术史的新体例
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
——严复
过去半个世纪的知识分子,都受了他的影响。
——曹聚仁
凡研究一个时代思潮,必须把前头的时代略为认清,才能知道那来龙去脉。
是要说明清朝一代学术变迁之大势及其在文化上所贡献的分量和价值……将最近三百年认作学术史上的一个时代单位……以后凭藉这点成绩扩充蜕变,再开出一个更切实更伟大的时代,这是我们的责任。
本书叙述明清以降中国学术之演变,经纬交织、层次繁复,分别以问题叙史、人物(学派)叙史、学科叙史,构成社会思潮史、学派史与学科史三大板块。本书特色在于邀请北京大学著名学者夏晓虹教授,根据诸多版本汇校、考订成一部精良版本,并为之撰写年表与评述文章,具有极高学术价值。
10.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杰作
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
——吴宓
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傅斯年
夫隋唐两朝为吾国中古极盛之世,其文物制度流传广播,北逾大汉,南暨交趾,东至日本,西极中亚,而迄鲜能论其渊源流变之专书,则吾国史学之缺憾也。兹综合旧籍所载及新出遗文之有关隋唐两朝制度者,分析其因子,推论其源流,成此一书,聊供初学之参考,匪敢言能补正前贤之阙失也。
——陈寅恪
本书系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分析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上溯汉魏南北朝、推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对唐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
11.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
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中国人为什么如此讲究长幼有序?
为什么故土难离还要落叶归根?
中国为什么是熟人社会,为什么攀交情重关系不重权利和契约?
在费孝通的笔下,均有解读。
如果说,在《生育制度》中,费孝通提出“礼”是一种节制人的生物性的社会制度;在《乡土社会》中,他认为,“礼”既是一套道德体系,又是一套权力结构;在《乡土重建》中,费孝通则进一步认为,“礼”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的精神,即“知足、安份、克己这一套价值观念是和传统的匮乏经济相配合的、共同维持着这个技术停顿、社会静止的局面”。
——杨清媚
12.钱锺书《谈艺录》中国一部集传统诗话之大成的书,也是第一部广采西方人文、社科新学来诠评中国古典诗学诗艺的书。
以中国古典诗歌、诗论为切入点,融中西于一体,贯古今为一家
凡所考论,颇采“二西”之书,以供三隅之反,盖取资异国,岂徒色乐器用,流布四方,可征气泽芳臭。故李斯上书,有逐客之谏:郑君序谱,曰“旁行以观”。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虽宣尼书不过拔提河,每同《七音略序》所慨:而西来意即名“东土法”,堪譬《借根方说》之言。非作调人,稍通骑驿。
——钱锺书
书中对古来诗家作品多所评骘,唐以后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更被重点论列。本书征引或评述的内容包括曾作为思想理论界显学的佛学、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新批评和较新起的流派如超现实主义、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
13.钱穆《国史大纲》(上、下) :一部中国通史,在民族危亡时期, 用以唤醒国魂、御敌救国的佳作
——杨联陞(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有汉学界第一人之誉)
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国家自身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
这段话可以说反映了他全部学术的精神,也反映了他一生的活动。对中华文化的温情和敬意,是贯穿在他全部学术中的核心精神;他一生的活动,都是为了唤起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温情和敬意。
——钱逊(钱穆之子)
这是一部中国通史,因用大学教科书体例写成,不得不力求简要,仅举大纲,删其琐节。内容於学术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气,国际形势,兼有顾及,惟但求其通为一体,明其治乱盛衰之所由,开其一贯相承之为统,以指陈吾国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