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作家专栏】唢呐声声

散文福地杂志专辑

您追逐梦想的纯文学平台

那年早春,我首次跨过汾河,脚踏实地地站立在属于家乡的广袤原野,迎着晨曦亲切抚摸汾河岸边寒意犹存的大地,有几分激动,又有几多凝重,因为此行的目的不是来春游踏青,而是到白家堡参加一位文化友人父亲的葬礼。

我的这位友人是我省著名作家,其父是一位地道农民,一辈子勤俭持家艰辛劳作,为大地、为家人一路风雨无怨无悔,平生沧桑默默奉献。受父子二人厚德载物、薪火相传精神的感染,受汾河北岸早春的启示,我以“汾河之滨前辈把锄劳作度日月,绵山之麓后人持笔耕耘写春秋”相赠。

全程参与农村以民俗办理的葬礼,我这是头一回,以往总认为农村办丧事迷信俗气、铺张浪费,所以常常采取敬而远之、能避则避的态度。今天是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入乡随俗从头到尾体验了一次汾河之滨的农村葬礼。未曾所料,在回味体验的思考中,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对农村葬礼有了新的认识和解读。

整个过程最使我感到心灵震憾和引发思考的是出殡时的筛(来回甩动)铭旌——跳死舞,以及鼓乐齐鸣、唢呐声声,那些来自社会最底层的民间艺人用肢体语言和看似随意的曲调,在有意和无意之间演绎和诠释出的农家喜怒哀乐和轩辕氏子孙们的朴素人生哲理。

初到白家堡走马观花,从村民口中得知,此地属汾河滩盐碱沙性土质,早年间亩产很低,四季辛勤劳作,但生计甚是艰难。近些年地下水位下降,农业地产大有提高,吃饭问题足已解决,而且这一带属介休、孝义、汾阳三地交界处,村里壮劳力多在焦化厂做工,靠苦力能挣来些钱,所以较之早年日子是要好过许多。全村二百来户近八百人口,村子不是太大,村舍倒也整洁入眼,东西南北村里主街道也不是很长,原以为出殡在街上行走顶多一个来小时,最迟到下午两三点钟即可事毕返城。但事实证明,我这完全属于主观猜测了,全村转一圈总长不过两华里的路程竟走了近四个小时,与其说是走,倒不如说是在街上进行民乐演奏。

依照当地民俗,办事的主家要请本村及邻村的两班响器。这两个响器班子,从早晨八点就开始吹拉弹唱,祭祀、宴席、辞灵、出殡,整个过程,两班响器轮番上阵,喧染气氛,起灵前已经演奏了四个小时。起灵后,送殡队伍走了不到一百米,就在村中一路口处停了下来,两民乐班象打擂似的,拉开阵势在路口宽畅地对奏起来。顿时,锣鼓喧天,弦拉萧吹,唢呐声声,一会儿是王立平的《红楼梦》插曲,一会儿是《希望的田野》旋律,一会儿是《送战友》,一会儿是《少年壮志不言愁》,忽然间又换成《敢问路在何方》,一曲接一曲似乎都听不出过门,或婉转忧伤,或欢乐激昂,或凄凉悲壮,或雄浑激越......这种看似随意,甚至与葬礼基调有些不符的乐曲,就这样在这个早春,响彻回荡在汾河之滨的村舍旷野。对此,当然有人不理解,但如果仔细想想,面对如此略显矛盾荒唐的民俗,我们几时在意过其背后隐藏着的农村生活本真,要知道这何尝不是死者一生坎坷、沉浮起落、酸甜苦辣的人生写照啊!

这些被称谓“忘八家”(即不顾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的演奏者,历来社会地位卑贱,旧社会吃饭都需忍受高桌子低板凳的歧视待遇,就是现在许多人也不愿与他们同桌就坐,所以,他们始终体验着社会最底层民众生活的屈辱与酸辛。这些高梁地出身的草根艺人,他们的技艺的确不高雅,但演奏时那么投入,那么率真,用丹田之气尽情地挥洒着情感,置身其中,我仿佛觉得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来自大地的呐喊。是的,为了活着,他们在表演着;为了活着,他们在忍受着,但他们同样也是人,同样渴望着做人的尊严和幸福。唢呐声声,他们的忘我表演何尝不是他们心灵的真切表白?在农民的世界里,万物有灵,生死轮回,生生不息,亘古不变,生可讴歌,死又何惧!艰难痛苦不言愁,顶天立地引高歌,枯荣更替总有时,来年又是万木春。

在唢呐声声中,曲高人兴奋,血气可御寒。高潮处,各班班主及主角甩掉棉衣,赤膊上阵,跃立于高处,翻斗于高低间;或是金猴戏人,或是鼻孔吹唢呐;你拿绝活我有气功,或在胸脯上切菜,或用玻璃杯碎砖……使出浑身绝技展露给父老乡亲。这是对人生快乐的渴求,是对贫贱一生不易的讴歌,死亡的超脱是新生的开始,农民的坚韧,农民的乐观,农民的朴实,农民的率真,犹如他们赤裸的胸膛,真切地展示于苍天大地。

在唢呐声声中,被高高抬起的铭旌楼子,在送葬队伍中始终十分醒目,它似极度夸张的牌位子,由竹木扎架、红黄两色布条装饰、高度超过一丈,七尺长红绸铭旌悬挂其中,上面红底黄字铭记着逝者的姓氏享年等信息,一前一后由俩人如同抬轿一般抬着、甩着而行,在人群中尤显突出而扎眼。筛铭旌的两个汉子其貌不扬,着衣较少,故更显矮小单薄,看上去多少有些皮沓,可是唢呐一起,他俩好似魔力附身,随着乐曲的节奏曲腿挺腰、跳跃扭动,踏着舞步而行。鲜红醒目的旌帜随着他俩扭动盘步的舞蹈而灵动飘荡起来,如此一路而舞,不曾停歇……到了最后一个十字路口,往东隔着两三处院落即是逝者生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几十载的老宅故舍,此时此刻,筛铭旌的舞者也在主家和村民的热切鼓动中进入了最为颠狂的状态,那走三步退两步的特有舞步,使犹如死者灵魂的铭旌在寒风中飘舞,幽灵一般缠绵在村舍上空,久久不肯离去……这是对人间时光的几多不舍,这是对血脉亲人的无限留恋,这是对村舍故宅的深深眷恋,这是对后辈来者的无尽期盼。这死者舞蹈的肢体语言带着几分原始宗教色彩,传递着古老的信息,生死轮回,苦乐辩证,惊魂动魄,荡气回肠,震憾人之心灵,使人仿佛又见汾水奔流,又闻黄河激荡......某种意义上说,难道这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原动力,难道这不是五千年文明初始吟唱呐喊的不绝回响?

在唢呐声声中,一座新的坟茔出现在汾河北岸春播前辽阔的原野。天地间,又一位大地的儿子带走了贫贱屈辱、挣扎奋斗,带着渴望期盼,平静坦然地以入土为安的一种自然归宿顺理成章回归大地母亲。此刻,孝男孝女也停止了号哭,一曲简约而平缓的民乐回响在早春旷野,在长子的率领下所有血脉后人围绕着坟茔,左三圈右三圈举行着葬礼最后的仪式。曾盖在先人灵柩上的红棉被顶在长子的头顶,鲜艳的红被、白色的孝服在对比反差中形成了轮回转动的漩涡……

民俗之中见文化,民俗之中悟人生,对于我们这个缺失西方语境中之宗教信仰的东方巨族,民俗似乎担负了太多的职能,世世代代,红白喜事中的民俗实际上是我们这个民族历经磨难却能生生不息的典礼和仪式。

微刊编辑部

主编:

张宝树

执行主编:

疏勒河的红柳  毅  然

责任编辑:

晓轩   兰子

《散文福地》征稿征订启事

在《东方散文》杂志社的大力支持下《散文福地》创刊已六周年了。

这是广大中老年文学爱好者的喜事和福音。

我们创办《散文福地》,乃全国首家中老年散文期刊,是出于这样一个高尚的宗旨:“积极引导,认真组织有创作能力的中老年散文爱好者关注社会,深入生活,发现和捕捉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多创作讴歌真善美的作品,在丰富个人文化与精神生活的同时,歌颂人间真情,弘扬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我们愿做广大中老年散文作者的真诚朋友,为广大中老年朋友提供一个以文会友、倾吐心声、抒发情感、快乐人生的幸福家园和精神高地。

我们开设了以下栏目:“神州博览”“岁月如歌”“乡梦悠悠”“人伦亲情”“世相百态”“思絮心语”“咏物感怀”“养生悟道”“读写心得”“精品赏读”“企业之友”“科技之花”“老人之星”“青春风采”“出版信息”等。

欢迎本市及全国各地的散文作家和广大散文爱好者踊跃投稿。来稿请发电子稿。刊物优先发表题材新颖、内容充实、语言生动、富有真情实感的一两千字的精短散文。来稿请注明作者的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通讯方式。编辑部电子邮箱swfd2010@126.com。投稿及应聘创作员事宜请联络马文华先生(手机:13821236584)。

《散文福地》国际刊号,大16开本,64页。全年四期,按季度出刊,每期定价12元,本市或外地需要邮寄的读者全年56元(含平信邮资一期一册2元)。欢迎订阅。征订请邮局汇款。

征订邮局汇款。地址:北辰区西堤头镇东赵庄天赐园E区3一3別墅  邮编300402   收款人:刘士芬。征订事宜请联系刘士芬女士  手机:15122164320

-------------------------------------

微信ID:sanwenfudi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