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课后阅读成空谈,把握3点方法,让阅读成为一剂良药,才能提高你的语文成绩……

语文老师常遇到家长来咨询,平时应该给孩子看哪些书?除了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阅读,老师也会推荐学生去阅读课外书。每周都会有阅读课,如果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来阅读,小学阶段不会出现阅读量少的现象。但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还是会觉得阅读是负担呢?以为语文成绩不好,往往都让阅读来“背锅”。作文写不好,书看少了,阅读理解不会做,书看少了,基础题也都错,书看少……阅读不是一剂良药,能够治疗多种语文学习问题。

在我的日常教学中,也会注重和家长进行沟通,推荐语文老师心目中的阅读书单。你的分享和建议是教学方法,但究竟孩子看不看?家长能不能做好阅读引导?差距就在这里,语文课上,每个同学的起点都是一样的,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如何阅读。但是回到家里,你看不看书?老师不知道,语文本就是积累学习型学科,平时不阅读,考试就有问题。家长遇到问题就来问老师,到底该看哪些书才能提高语文成绩?老师又会往往说:基础不好,看语文书。就像一个“死循环”,家长走不出阅读辅导的怪圈。

大部分小学生,在课后时间是很难做好阅读的。不光是需要家长引导,对阅读的兴趣,有没有课文内容的延伸,是否有多的阅读时间,阅读思考能力,会学习和会看书还不一样,能在课后做好阅读引导,不是靠语文老师的教学空谈,而是应该扎扎实实地做好教学辅导,辅导家长和学生去认知阅读提供帮助。语文老师把握3点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1、要明确阅读的内容,哪怕只有一篇素材

在我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每一次给家长们提供的书目、阅读建议,真的很难有好的反馈。家长们表面上说:好的,老师,我们一定督促他看书阅读。等到下一次开家长会,依然还是同一位家长来问:老师,都给孩子看什么书啊?您给一个书单吧。也有不少家长是真的能照着书单去买的,买回来也都是书架上的摆设,学生是否做过阅读训练,有没有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老师是最清楚的。所以,别让课后阅读成为空话,那就只能让语文老师多上点心。

每周我都会有一次阅读练习的作业,我找到相关的阅读素材,从三年级开始,对学生们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有时候是一篇小短文,我直接发给家长。有时候是一本书,我看到全班如果超过半数的同学都有的书,我会建议同学们通过相互借阅,来分享读后感。有时候也会是一个故事,在课堂上放给同学们听,然后回去写一写,复述故事。语文老师要明确阅读的内容,哪怕只有一篇阅读素材,也能让家长看到阅读的目标。而且学生在阅读练习的过程中,老师是可以把控的,知道问题所在,能够及时调整。

2、阅读的任务布置下去,要及时反馈

做好了阅读练习的任务,老师们就不要以为学生真的能在家长的指导下去完成阅读练习。当我们的阅读没有结果和作业反馈的时候,这样的阅读练习就是空谈。家长也不知道孩子是否在阅读练习中有所进步,如果到了考试,还是在阅读理解题型上丢了太多的分值,那么家长就会认为,这还是因为阅读太少的原因,在没有搞清楚学习问题本质的时候,又会给孩子加大阅读量,形成一个阅读学习怪圈。

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有一个原则,不管是什么阅读练习,只要布置下去,哪怕是找一本书,听一个故事,我都要求有学习反馈。家长给我的反馈,学生自己的阅读反馈,抽查或者是一一批阅确认,我需要看到老师在进行阅读辅导提高练习的时候,学生和家长是能配合的,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阅读来提高阅读能力。如果没有学习反馈,阅读书单、阅读练习就是一纸空谈,老师根本无法判断,家长是不是支持教学,学生是不是认真完成了阅读练习。

3、老师的阅读习惯建议,需要反复强调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对阅读习惯的培养也不只是在开学后的家长会,期末成绩单发放时的家校通联册,学期评语上进行强调。而是要反复地、经常地跟家长提出阅读督促的建议。让家长把阅读的问题重视起来,而不是每一次都来找老师要书单。只有家校的默契联手,我们才能给孩子打造一个相对健康的阅读环境。老师坚持不懈地在阅读这件事上进行执行和教学,那么收获的必然是好结果。如果老师都只是泛泛而谈,给家长丢一个书单,就当作是沟通阅读方法了,那么收获的必然就是空谈。

阅读是小学语文的教学难点,尤其是如何引导小学生独立阅读。这是需要家长和老师一起进行的教学反思,老师把握3点:明确阅读内容,让阅读任务及时反馈,反复强调,才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辅导家长重视阅读练习。阅读不是一件小事,不能让阅读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空谈,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方法?欢迎留言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