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不幸福?|这几个方法可以获得最优体验
最近有一个热门词——内卷,感觉无论是学业优秀的还是落后的,无论是公务员还是外企高级白领,大家普遍都非常焦虑:为工作焦虑,为孩子焦虑,为房了焦虑,为年龄焦虑,为没有结婚焦虑,为不能离开焦虑,为婚姻出现危机焦虑。
大家被高速发展变化的时代所裹挟,在不断地制造焦虑的商家的鼓动下,越来越迷茫了。
01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
感到不幸福?
首先,是时代的发展太快,而我们的精神发展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进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近十年的信息量已经超过了过去近百年所产生信息量的总和。而人的大脑的进化却是一个缓慢进化的过程,信息过载成了人们精神压力的来源之一。
庞大的信息量,很容易造成我们的分心。这是一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各个娱乐或者自媒体平台使出各种招数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以至于用户很难静下心来读完一篇文章,看完一个完整的视频。
其实在不同的信息中频繁转换,一方面可能会产生”数字多巴胺“,让人有种欣快感,甚至会让人上瘾,但另一方面,也会引致焦虑。因为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数字媒体上,结果导致行动力不足,成就感低,对自己越来越不满意。
因为无法集中注意力,也就很难深度学习,深度工作,甚至无法维持深度的亲密关系。而深度学习,包括深度工作,以及亲密关系恰恰是心流体验的重要来源,让我们错失了很多产生高峰体验的机会。
另外,其次,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有句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而这种比较心甚至可能造成抑郁。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被大多数家长推崇的一句话,实际上是一种悖论。研究表明,那些过早开发读写与数学能力的孩子,在后天发展的学习动力明显不足,而在这个最应该玩的阶段提前去学习了文化课,是对一个人的学习兴趣以及创造力的扼杀。
结果因为这句话,涌现了一大批虎爸虎妈们,花着大笔的钱,把孩子们送进一个个培训班,结果本应是令人享受的音乐、美术也变成了极其痛苦的事情。孩子从一开始就感受不到快乐,也丧失了快乐的能力,这有多么可悲?
这种攀比之心从起跑线开始,可能会延续一生。在学校里要比较成绩的排名,上大学要比较是否是重点院校重点专业,工作后要比较收入,结婚后要比较配偶的家境,生娃后又开始比较孩子们的成绩……结果就是一人攀比的循环,永远对自己,对爱人,对孩子不满足。
02
幸福的真相是什么?
美国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人类最关心的问题,人何时最幸福?
为了找到这个答案,他投入了25年的时间,发现只有学会掌控心灵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品质,具备了这种能力,也就相当于接近幸福的境界。
而这种最优体验是在某些瞬间发生的,它不仅仅是在顺境时出现,甚至在最艰难的时刻都有可能发生。我们每个人毕生都面临着不计其数的挑战,而每次挑战,都是一次获得幸福的良机。
获得心流的关键是控制意识。过去,我们可能通过宗教,哲学,艺术,让我们相信万事万物都在我们的掌控中,但它们的作用并不持久。
因为,人类不满足的根源来自于个人力量无法撼动宇宙的运作方式,以及毫无止境的欲望。文化赋予了人们一种全能感,却被现实中的渺小与无力所击碎。因为宗教只能暂时化解生命的荒诞,却不是永恒的解答。
想要摆脱这种内在秩序的缺失,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起责任,为自己塑造有意义的快乐人生,而不是向基因屈服,或者是仅仅追求周遭他认定应该期望的东西,或者成为被社会控制的奴隶。
想要获得幸福以及最优体验,最关键的是获得内心的秩序感。设立清晰的目标,而这个目标是内在驱动的,而不是外部驱动的,是自发的,而不是被动的,是自我认可的,而不是以社会的奖赏为念,并形成一套自己的目标体系。
惟有如此,才可以把主动权和控制权拿到自己的手上。
生活的品质取决于控制意识的能力,我们所经验的事物经过大脑的过滤、整合与思考后,会带来不同的体验。
即使是身处集中营中的犹太人,他们也可以重新建构一个美好的内在世界,获得最优体验。
《美丽人生》中的圭多就给儿子建构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让孩子把残酷的集中营生活当做了一场游戏。孩子带着好奇玩着这个充满刺激的游戏,在集中营的生活反而让他获得了最优体验。
03
如何获得感受幸福的能力?
1. 慢下来。
现代生活让我们每天非常忙碌,我们很难抽出时间,独自安静地品味生活。
朋友圈有一条很有意思的信息:初二,小雨,树叶晃动了1693次,吹掉了48片,小鸟叫了167声,飞来飞去196次,我家厕所瓷砖有302片,地板铺了679片,玻璃39块,木地板1067块,大米有35,216例,你们呢?
也许在这种真真切切的与外在环境的交流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心流。
我们从做一件事情上所得到的回馈,是因人而异的。对某些人觉得无聊的事情,另外的人却乐在其中。日本作曲家坂本龙一喜欢去大自然中收集各种声音,比如小鸟的声音、虫鸣、雨滴声,他把这些声音运用到了自己的音乐创作中,乐此不疲。
慢下来之后,你才有机会体验生活。而生命中有太多值得我们去发现的乐趣,即便是重复100遍,看起来枯燥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在这种慢生活中创造性地发现其中的乐趣。
2. 游戏。
台湾电影《一一》中有两个女孩都同样学习乐器,而那个受到很多限制,规规矩矩练琴的孩子,仅仅是在学习奏的部分,她没有享受弹琴的乐趣,在练琴时没有投入情感。
而另一个女孩是拉大提琴的,性格中有许多叛逆的成分,她却只是把拉琴当做了一场游戏,在玩中学,学中玩。所以最终,她在音乐的成就上,比那个循规蹈矩的女孩要强的多。
为什么人们更容易从游戏中获得乐趣,而日常所做的事情却经常感到无聊?法国人类学家凯洛瓦通过对游戏的分类进行了分析,他把游戏分成了四大类:竞争,投机,眩晕和模仿。
而在竞争时,人们更容易将注意力集中于活动本身;投机性游戏,会给人一种控制不可知未来的错觉;眩晕的体验,可以改变我们感知现实;而模仿使我们自觉超出现实的限制。
在游戏中获得心流体验,最重要是挑战与技巧。
当一项游戏技巧难度低,而自己设定的目标也很低时,人们仍然会很愉快,但当熟练之后,他会对自己提高提出更高的目标。
此时技术跟不上时就会感到焦虑,如果技术变得娴熟,只满足于过去较低的目标时,人们就会觉得无聊。只有再次提高挑战的目标,并且与所具备的技巧匹配时,人们才可以重新获得心流。游戏闯关就是利用了这样的过程。
3. 刻意练习。
通过刻意练习可以提高我们在某件事情上的注意力,并且帮助我们达到设定的目标。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会有一种控制感。
而当我们的注意力被外部的资讯干扰,我们的注意力被分散,就会有一种失控的感觉,造成心灵的失序,这往往也是形成心理疾病的原因。
比如写作,如果刻意练习,我们会去留意新闻素材,会尝试读阅读获得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并且每天抽出时间来将内心的想法书写下来。
当你书写越来越顺利,并且你的作品得到了读者的反馈时,你就会感到愉悦。而这种体验,也会让你将这项练习继续下去。
4. 寻找意义。
若能赋予人生意义,就能使生命丰富璀璨。
我们可以在工作中获得心流,或者在生活中获得心流,但唯有将整个生命汇为统一的心流体验,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相互衔接,最终才能达到最优体验。也就是说,人生要有一个和谐而完整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就是为我们一生的精神能量建立秩序,而它是什么并不重要。它让我们的行动规则清晰,并且让我们的所有行为都集中到这个目标上。
那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的意义,在于寻求意义。去寻找一个统一的大方向,并且它与我们的企图的表达有关。有了方向之后,要化为行动。
所以,目标完成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否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最后,把寻找的方向与做事的决心统一起来,达到内在的和谐。这样就能把生命转变成天衣无缝的心流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