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楷书中,堪称字法壮丽、规模宏大的当...

颜真卿楷书中,堪称字法壮丽、规模宏大的当属此作!
篆法的含蓄凝重、隶法的古质飘逸,皆在其中!
《八关斋会报德记》石幢位于今河南商丘古城南八关斋院内, 由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石幢的起源与佛教有着重要关系, 作为记录一场与佛教有关的祈福活动, 碑体采用了佛教独特的八棱形经幢形式, 多面镌刻。
经幢以石为材质, 外部形状为柱体, 形式来源于佛塔,为印度佛塔式样。后来随着石塔形式的演变, 其圆形经柱, 逐渐被方便镌刻的底部八面壁所代替,即刻有经文﹑图像或题名的棱形石柱。下有座, 上有盖, 状如塔。

一、《八关斋会报德记》石幢的刻立

唐天宝十四年 (公元755年) 十一月“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一路势如破竹, 同年十二月便攻占东都洛阳。乾元二年 (公元759年) , 史思明派田神功与南德信、刘从谏等率叛军进攻江淮地区, 军至通往江淮的屏障———宋州 (今河南商丘) , 在围攻睢阳城 (宋州治所) 时, “神功袭德信, 斩之, 从谏脱身走, 乃并将其兵”。并率众将士归顺大唐, 解除了睢阳之围。宝应元年 (公元762年) 九月, 史朝义叛军围宋州数月, 田神功再解睢阳之围。后来, 田神功屡次受到朝廷嘉奖, “安史之乱”平息后的第二年, 田神功官拜汴宋节度使, 后升为太子太师、信都郡王。

唐大历七年 (公元772年) 四月, 时任汴宋节度使、上柱国、信都郡王的田神功, “忽婴热疾, 沈顿累旬”, 一个多月才痊愈。举行八关斋会, 为田神功祈福, 以报答他曾解救睢阳于危难的恩德。时任宋州刺史的徐向于“五月八日, 首以俸钱三十万设八关大会, 饭千僧于开元伽蓝 (开元寺) ”。随后, 州县官吏、军将及百姓竞相仿之, 一时间, 佛饭香供摆满郊野, 经声佛事昼夜不息, 善男信女八方云集。为了铭记这次声势浩大的斋戒活动, 时年六十四岁的颜真卿自千里之外应邀而来, 满怀激情, 临文感愤, 纵笔浩荡, 亲笔丹书《有唐宋州官吏八关斋会报德记》, 记中歌颂了田神功在平复“安史之乱”和刘展叛乱中对唐王朝的贡献, 描述了八关斋会的盛况。

“八关斋”为佛教用语, 即佛教徒在家一昼夜中所受的八种斋戒法。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云:“八关斋会始于 (南朝) 宋齐之际, 《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元年》:'会上于华林园设八关斋’。胡三省注曰:释氏之戒,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食肉;六不着花鬘璎珞、香油涂身、歌舞倡伎, 故往观听;七不得坐高广大床;八不得过斋后吃食。以上八戒, 故为八关, 杂录名亦云八戒者, 俗众所受一日一夜戒也, 谓八戒一斋通为八关斋。”

二、《八关斋会报德记》石幢的历史变迁
《八关斋会报德记》, 又称《八关斋功德记》, 全称为《有唐宋州官吏八关斋会报德记》。“立石袤丈, 而围几再寻。程材巨异, 八觚如砥, 伟词逸翰, 龙跃鸾翔”。唐武宗时期, 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灭佛活动, 清《续文献通考》载:“会昌五年, 凡天下所毁寺四千六百余”。在这次灭佛活动中, 该石幢遭到了严重破坏, 唐宋州刺史催倬的《颜鲁公石幢事》中记:“会昌中, 有诏大除佛寺。凡镕塑绘刻, 堂阁殿宇, 关于佛祠者, 焚灭销破, 一无遗余。时刺史邑宰, 以其大不可拆, 遂錾凿缺败以仆之, 盖三面仅存, 委埋于土。”

至唐大中三年 (公元849年) 崔倬任宋州刺史时, 寻前贤事迹, 乃找到被毁的“八关斋”石幢。但此时的石幢, 已是“瘢痍坏失, 文义乖绝, 寻泽研究, 不可复知”。原石仅存三、四、五等三面, 即自11行“郁苍生”起至25行“夏四月忽”止。为了复全此石幢, 他从前任刺史唐弘实家中得到了该石幢被毁之前的模石拓本, 将凿毁的一、二、六、七、八这五面文字予以补刻。
                     
而今的《八关斋会报德记》碑亭为一座造型优美的八角亭, 石幢为八棱八面刻, 高3.2米, 每面宽0.5米, 每面8行, 行28字, 碑文960多字, 字法大径三寸许, 方整而有风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明间碑文拓本, 为现存最早的拓本, 与上海博物馆藏“宋拓明补本”相较, 多30余字, 与清王昶著《金石萃编》所录底本多50余字。

从碑刻书法看, 《八关斋会报德记》是大书法家颜真卿晚年的成熟之作, 碑文兼有篆隶笔意, 体现了颜体“蚕头燕尾”的独特风格, 体方笔圆, 端庄雄伟, 公认为颜书中的神品,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我们经过很多波折,将《颜真卿八关斋会报德记故宫本》精确复制,作为极其重要的“法帖3.0”藏本以飨书友!请注意,“法帖3.0”出品是原汁原味、百分百忠实于原作、无限接近原件超精复制品,不是网上通行的严重调色的低精度图片形态!
欲购专业级《颜真卿八关斋会报德记故宫本》超清复制件的书友,可点击下面商品卡,品鉴与激赏!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