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设计出八百米这个鬼东西的

文:欧阳子萱  聂传安


我曾经告诉孩子们,有关运动场上的事不要写。其实我是说:如果你写不新,就不要写。因为我们见过太多有关跑步、打篮球、踢足球、接力等的文章,内容大同小异,感慨如出一辙。这般千篇一律的文字实在没有必要反复出现。不过,如果你能把常见的“食材”做出新花样,让我们这些“资深吃货”眼睛一亮,这般题材不仅可以写,而且完全可以多写!

三班的欧阳子萱似乎就有这种化寻常为神奇的巧手。

因为她把跑800米写得如此的与众不同!

“到了,到了……八百米跑步也不过如此!”(开篇不是起跑,而是冲刺啊!有点意思!)

正值我扬扬得意时,忽地发现,竟还剩一圈没有跑完。我内心的围墙全部崩塌,阵阵无语。(情节翻转得这么快?让人顿时大乐!)

第一圈。犹如脚底生风,我甩出别人大半圈,可渐渐力不从心,呼吸急促,五肺六脏都要被震出来。我,停下了。(许多长跑之人都如此:起初拼命,最后没命)

上面是我第一次跑八百米的场景,刚开始就拼尽全力,发觉自己这么快,还双手举起做出欢呼的手势。不过半圈,就感觉要吐血。(语言很形象!)

我不禁为当初的自己丢脸。(当初出了丑,现在是否好些?下文应该是现在的事吧?)

第一圈,节省体力,很轻松。要知道,跑八百米可是持久战。我在心里树立无数个信念,比如偶像在终点线等着啦,今天是礼拜五,回家可以看电视啦,跑完了去吃一遍一中小吃啦。它们都成为我的动力。(有了当年的“笨”,现在有经验多了。第一圈慢,并且还有许多有益的暗示。这些暗示估计很多人长跑时都会有,但如子萱写得这般真切的还真不多)

第二圈。可以清晰地听见自己的呼吸此起彼伏,开始累了。

第三圈。刚刚树立的信念早已被全身的疼痛取代。虽知道刚开始慢慢跑,可每次跑这最后一圈都是该死的难受。脑子里只有两个字“终点”。我听见这像断气的呼吸声,都不敢相信自己发出的声音。看见老师对着我的照相机,就知道自己此刻一定面部抽搐,丑态百出,却无法控制自己的表情。(子萱长得清纯可爱,此时却用了“面部抽搐”“丑态百出”等词形容自己,看样子为了文章她也是不惜自贬。不过幸亏是自己这么说,要是别人这么写她,估计她会记恨一辈子)

快到终点线了,我实在无力加速,眼睁睁看到别人超过自己,迈着沉重的步伐,只想着“到了就好,到了就好”,现在回想还真是没有志气。(“到了就好”,多么低的要求啊,难怪要骂自己没志气!)

“一步,两步,三步……”到了。

你以为到了终点,痛苦就结束了吗?不,痛苦才刚刚开始。一停下,身体的痛感便会加剧。一群人像死里逃生一般互相拥抱。尽管老师说跑完步不能坐下,臀部会变大,可是谁还理睬这些!于是就形成了一班人瘫倒在操场上的奇观。(“一群人像死里逃生一般互相拥抱”,“一班人瘫倒在操场上”,太真实太形象太好玩!)

每次跑完这八百米,我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到底是谁设计出八百米这个鬼东西的?”(最好去冲着体育老师问哈)

我常对学生说:记叙文的最主要目的不是写事,而是写人,要在文章里塑造出活生生的人。如此文,子萱虽写跑800米,但是跑完800米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此文的重点在于用鲜活灵动的文字,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把跑步者写得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闭上眼,文里的人物在脑中清晰地闪现。

你的文章就成功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