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字俚语
拏前面三字词语并并在一蜪,前面翻起来太乱了。而且还应该有错误,修改后搭大家分享。希望有人能够引起共鸣。上海方言同样是汉语大家庭当中精彩纷呈的一株奇花异草。并不是有些人所讲的沪语因「词不达义」而不适合书面表达。
佡姶姶
音西嘎嘎。义为:闷声勿响轻骨头。
沪语:上海閒话「佡姶姶」是从宁波传过来的。
释:上海话「不声不响'骨头轻’」是引用宁波话。
「佡姶姶」就是闷声不响轻骨头,骨头呒没四两重。源自《宁波乡谚》轻了骨头自上轿。「佡姶姶」自上轿是不来三的。结婚坐轿子年代,闺女出阁,当彩舆临门之际,新娘哭哭啼啼,不愿上轿。其主要原因,如果轻移莲步,自己上轿,要被人讥诮为「佡姶姶」,故由父兄抱上轿。
有种人,人家呒没请伊帮忙,伊自说自话上去“越帮越忙”,吃力勿讨好即为「佡姶姶」。
佡:【海篇】音軒。輕也。
《汉语大字典》姶:《说文·女部》姶,無聲。
懈𠉤𠉤
音嘎荅荅。意为:勿想多事,懒得过问。
沪语:「懈𠉤𠉤」「懈问相」僎是不感兴趣,不想多事体,懒得过问。
释:“懒洋洋”“懒得问样子”都是不感兴趣,不想多事情,懒得过问。
「懈」字意思是「懈怠」;「𠉤」字意思是「不任事也」。
懈:〔古文〕𢢣【唐韻】古隘切【集韻】【韻會】居隘切,并音薢。【說文】怠也。从心解聲。
𠉤:【廣韻】達合切,音沓。儑𠉤,不任事也。
老尕尕
音老嘎嘎。 义为:老三老四。
沪语:上海小囡有点老三老四,调皮捣蛋,称之为「老尕尕」。
释:上海小孩有点老三老四,调皮捣蛋,称之为「小调皮」。
印象当中是从北方传过来。还有一种写法是「玍」。
尕,本意是小,加「老」后意思就变成那么「小」,那么「老」。苏北话「一尕尕」为「一点点」意思。之所以传到上海主要是《小兵张嘎》「嘎」应为「尕」。“张嘎”作动员“报告”时就是「老尕」得不得了。
所以上海小囡老三老四,调皮捣蛋,有两种写法「老尕」「老尕尕」;「老玍」「老玍玍」。
《汉语大字典》玍:1177页王部一画。1.方言。乖僻;脾气不好。2.方言。调皮。
白䩍䩍
音孛了了。 义为:苍白,无血色。
沪语:毛病刚刚生好,总是面「白䩍䩍」。
释:生病刚好,面色总是有点“苍白”。
䩍:【廣韻】力小切【集韻】朗鳥切,并音繚。【玉篇】面白䩍䩍也。
辣~~
音辣哗哗。 义为:火辣辣的。
沪语:1.喫着一计耳光,面孔壤「辣~~」。
释: 挨了一下耳光,面孔“火辣辣”地疼。
2.不识相,要喫「辣~酱」。
释: 不知趣,就要“挨教训”。
~:【廣韻】呼麥切【集韻】忽麥切,并音劃。辣~也。
戆怴怴
音港血血。 义为:傻样。
沪语:「戆怴怴」一副腔调,「书蠹头」一个。
释:“傻傻的”样子,“书呆子”一个。
戆:【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并陟降切。與贛憃同。【說文】愚也。【史記·高祖本紀】然陵少戇,𨻰平可以助之。又【汲黯傳】甚矣,汲黯之戇也。
怴:【集韻】許月切,音䬂。【字林】戇貌。一曰怒貌。
戆𧵊𧵊
音港嗨嗨。 义为:傻进不傻出。
沪语:覅看伊「戆𧵊𧵊」一副样子,「门槛」覅忒精噢。
释:别看他“傻傻的”样子,从来不吃亏。
𧵊,贪财。「戆𧵊𧵊」傻傻地贪财,敛财,要靠不是真“傻”而是“装傻”。所以沪语一般是称呼“门槛精”外表“傻乎乎”为「戆𧵊𧵊」。
𧵊:【廣韻】呼談切【集韻】呼甘切,并音憨。戲乞人物。亦作斂。又【廣韻】呼監切【集韻】呼紺切,并音戇。𧸦𧵊,貪財也。
薄枵枵
音薄萧萧。 义为:薄薄的。
沪语:嘴唇「薄枵枵」,能说又会道。
释:嘴唇薄薄的人能说会道。
枵:【唐韻】【集韻】【韻會】并虛嬌切,音囂。【說文】木根空也。又虛也。【左傳·襄二十八年】歲在星紀,而淫于元枵。又【正字通】凡物饑耗曰枵,人饑曰枵腹。
暗黜黜
音暗戳戳。 义为:阴暗。
沪语:「暗黜黜」做事体,就是想不让别人晓得。
释:暗地里做事情,想不让人知道。
黜,从黑,出声。本义,黑暗;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阴骘,所做的功德事只是自己知道,不令他人知道。
上海方言“黜壁脚”就是“在'暗黜黜’'壁脚’地方,做点'伤阴骘’事体。”
黜:【唐韻】丑律切【集韻】【韻會】敕律切,并音怵。【說文】貶下也。【玉篇】退也,貶也,下也,去也,放絕也,減也。
嚇恅恅
音喝老老。 义为:怕怕地。
沪语:节假日景区人多得「嚇恅恅」。
释:节假日景区人多得“吓人”。
以此揣测杭州话“莫恅恅”意思:就是“多”得嚇人,“好”得嚇人,心也“覅乱”。
恅:【廣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并音老。愺恅,心亂也。
寒凘凘
音寒丝丝。 义为:丝丝寒意。
沪语:早春二月,天气「寒凘凘」,覅急煞绊倒脱寒衣。
释:早春二月,天气乍暖还寒,不要急着脱寒衣。
形容寒意、冷意,用“凘”較好。「寒凘凘」「冷凘凘」。
凘:〔古文〕𠗧【唐韻】息移切【集韻】山宜切【韻會】相支切【正韻】相咨切,并音斯。【說文】流冰也。从仌,斯聲。【徐曰】冰解而流也。【風俗通】冰流曰凘,冰解曰冸。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先齊切,音嘶。義同。又【正韻】息漬切,斯去聲。義同。
渹沰沰
同㵾。楚庆切。 义为:凉飕飕。
沪语:上海人称呼天气清凉舒适为「渹沰沰」。
释:上海人称呼天气清凉愜意为“凉飕飕”。
《清嘉録》朝立秋渹飕飕,夜立秋热吽吽。
《汉语大字典》渹:同㵾。冷。《類篇·水部》:渹,冷也。吳人謂之㵾。㵾亦作渹。
冰冰窨
音因。 义为:冰凉。
沪语:上海人称邪气冷为「冰冰窨」。
释:上海人称非常冷为“冰冰凉”。
据《清嘉録》记载,古人解暑之法是利用冬季窖藏冰块,其中辛苦有诗为证:
....孟冬寒至水生骨,一片玻璃照澄月。
窨户重裘气扬扬,指挥打冰众如狂。
穷人爱钱不惜命,赤脚踏冰寒割胫。
槌舂撞击声殷空,势欲敲碎冯夷宫。
砯呯倏惊倒崖谷,琮琤旋疑响琼玉。....
窨:【唐韻】【集韻】【韻會】并於禁切,音䕃。【說文】地室也。今謂地窖藏酒曰窨。
撲撲满
音叭。 义为:满溢。
沪语:「撲撲滿」意为「充斥」多得快要“潽”出來。
释:满到装不下。
《直語補證.𢷏滿》方言凡物盡生者曰𢷏生,今俗以器盛物盈滿曰𢷏滿,讀如怕字入聲。
沪语老多词:𢷏𢷏满、沓沓潽、雪雪白、沓沓滚、𩞾𩞾开、蜡蜡黄、通通红、乓乓响、毕毕挺、铮铮亮。
《汉语大字典》满,遍。《方言》卷三:撲,盡也。南楚凡物盡生者曰𢷏生。郭璞注:今種物皆生曰撲地生也。
䐑䐑细
音屑。义为:薄切肉。
沪语:切肉丝可以切到䐑䐑细;切肉片可以切到䐑䐑薄。
释:切肉丝可以切到贼细;切肉片可以切到贼薄。
上海戏话:头颈䐑细,只想啜哜;眼睛碧绿,只想吃肉;面孔红通通,撤屁老祖宗…
䐑:【唐韻】直葉切【集韻】【韻會】【正韻】直涉切,并音䁋。【說文】薄切肉也。从肉,枼,意兼聲。【廣韻】細切肉。【正韻】縷切也。【齊民要術】有作犬䐑法,苞䐑法。
约约乎
音呀呀乎。 义为:至简、极马虎。
沪语:「约约乎」。旧时黑帮中有一首打油民谣:“约约乎,皮老虎;小东门,十六铺,跳只老虫再摆渡。”
释:马大哈,是指为人随意,不务实,办事草率不靠谱,犯错嘻嘻哈哈不反省之人。
此地「约」取减缩、省略之义。「约约乎」就是「马虎」到极点,将必不可少办事步骤减缩、省略了。可见「约约乎」办出来事体「乱七八糟」得「勿像样」。
应该源于苏州方言。吴语中保留蛮多古汉语「乎、哉」等语助词。
眼眼调
眼,嗯唉切。 义为:碰巧。
沪语:“吃素碰着月大”是讲「眼眼调」事体。
释:斋戒偏偏碰着时间延长了是碰巧事情。
源自《宁波乡谚》:阿拉乡俗,凡遇到凑巧的事情,辄呼'眼眼调’。其用意大概是两个眼眼,大小一律,可以自由调用,和另外一句俗语'穿针眼’的意义,大同小异,均是刚刚正好也。
揈揈红
揈音嘘。 义为:击打。
沪语:面孔「揈揈红」像貱吃过耳光一样。
释:面孔“通通红”像被打了耳光一样。
'揈’字本义无'红’的意思,而是'击打’,所以不一定面孔'揈揈红’,身体其他部位被打红也叫'揈揈红’。
揈:【唐韻】【集韻】并呼宏切,音轟。擊聲。又揮也。或作㧦。又【集韻】翾縣切,音絢。擊也。與㧦同。又【韻會】居六切,音菊。掬,本作揈。詳掬字
柴爿船
「柴爿船」交关种讲法。破得来象「柴爿」一样的船;象筏子一样简陋的「船」;运输,批发,售卖「柴爿」的船;弄到最后是当时最先进烧「柴爿」蒸汽机轮船。这是对于当时乘坐帆船、背纤船、摇橹船、撑篙船,划桨船来讲,蛮「扎台型」的,值得「龙头嘘」的事体。最早,大概是宁波乡下出来是乘的是「柴爿船」,相当「阿福哥」的事体。晚后来,评定职称讲是乘「柴爿船」晋升上来的,意思就是乘「顺风车」大呼隆一蜪晋升了,相当幸运的事体,值得炫耀一番的。心中之窃喜,还要讳言晋升显骄傲,实在是个好词汇。
䀹杪头 轧苗头
意为:嘸沒出事体前,看看冒出点啥微小变化。实则“苗”起源于“杪”,《越諺·木》卷下,梢杪,筲藐 枝頭曰梢,末曰杪。越諺“望氣測事”曰“看杪頭”。《漢語大字典》杪,微小;細微。《方言》卷二:“杪,小也。”《後漢書·馮衍傳》:“闊略杪小之禮,蕩佚人閒之事。”越諺“看杪頭”嘸沒出事体前,看看上一事件留下來有啥微小变化,是上海话“轧苗头”渊源。沪谚:杪头不䀹,苦头喫煞。
蹙眉头(触霉头)
「蹙眉头」意为:掽着倒霉事体眉头打结,邪气不开心。「蹙人家眉头」就是让别人不开心。
源自【宋】赵令《满庭芳》为寄相思细字,教字字、愁蹙眉头。
沪语:新剃头,不打三记蹙眉头。或许搭理发店三色灯柱有关?详见4月6日微博。
大掀轟
「大掀轰」音杜辛轰。意为:大动静,大动作,大费周章,大兴土木。出处:唐·陆龟蒙《关元寺楼看雨》诗:「海上风雨来,掀轰杂飞电。」陆龟蒙是唐朝辰光苏州人。「掀轰」二字传承至今实属不易。本来以为是形容声音大么就写成「大擎功」拉倒,殊不知源头竟然如此久远。
懊闷痛
上海方言「懊闷痛」。意为:后悔,苦闷,肉痛。《中国谚语集成》473页。懊闷:后悔,苦闷。加上“痛”成了常用熟语。本来以为是“屙门痛”,隐晦部位不能说出來的痛,好像也讲得通。只是嘸沒依据瞎猜猜。
兀头爿
音乌豆呗。 义为:没头脑。
沪语:“兀头爿、兀小蟹”,一般指小囝“不可理喻、痴呆蠢笨、浑噩无知”。上海小囝在讲道理听不进,勥牢仔错误,大人就会对伊讲:“侬个小囝哪恁介'兀’的啦?只「兀头爿」”。崇明人称这种小囝“兀小蟹”。
《汉语大字典》兀:2.浑噩无知貌。晉陸機《文賦》:兀若枯木,豁若涸流。
(爿音呗;蟹音哈;介音嘎;在音垒;的音葛)
书喥头
音书蠹头。 义为:书獃子。
沪语:“喥头喥脑”是指自说自话闲话多“喥喥喥喥”讲不光,象个“饭泡粥”。还有「书喥头」是指死啃书本,光会讲,不会做,教条主义“书獃子”。
「书喥头」同“书蠹头”。
喥:duó 【廣韻】徒落切【集韻】達各切,并音鐸。【廣韻】口喥喥無度。【集韻】言無度也。
清翟灝《通俗編·言笑》:世俗有所云喥頭者,正謂出言無度也。
擐浪头
擐,胡惯切。 义为:夸大其词。
沪语:「擐浪头」“掼浪头”应源自宁波方言“㗿浪頭”。
㗿,鰕去聲。虾,宁波发音若ho。㗿通呵。“㗿浪頭”“呵浪头”诈喝人罪,夸大其词吓吓人,口气比力气大,讲“呵口气可以翻起浪头”。
「擐浪头」就是口气比力气大,吹牛皮不打草稿,閒话拣大的讲,吓得煞人么拉倒。
㗿《越諺》鰕去聲,廣韻。詬㗿責怒。越謂詐喝人罪曰㗿浪頭即此字。
㗿:【廣韻】【集韻】并許下切,音閜。【玉篇】笑也。【集韻】或作𠽫。又【廣韻】呼訝切【集韻】虛訝切,并音罅。【廣韻】詬㗿,責怒。又【集韻】虛加切,音煆。與谺同。谽谺,谷中大空貌。或作蚜𧯓𧯋𠽫。
喫牌头
音切罢豆。 义为:挨批评。
沪语:「喫牌头」应源自宁波方言“喫啈头”。
古代官员牌牌实在太多:开道有举着的“肃静、回避”牌,官衔牌;上朝有“朝牌”(笏板);牙牌;腰牌;令牌…
牌头,元军队编制单位“牌”的头领;对差役或军士的敬称;清朝每十户为一牌,设长一人,谓之牌头;名望;势力。「掮牌头」「戤牌头」能解释通。
「喫牌头」哪恁解释呢?出自《越諺》“喫啈頭”倒是蛮好解释:
啈,意思就是“吹胡子瞪眼叱骂”。“喫啈頭”就是“挨吹胡子瞪眼叱骂”。“牌头”只不过是“啈头”音变而已。
《越諺》啈,噴平聲。玉篇利害聲。集韻瞋語。越諺,啈罵,喫啈頭即此。
啈:【集韻】亨孟切,音〈虫亨〉。【玉篇】利害聲。【集韻】與䛭同。言也。一曰瞋語。
眯𥉻眼
音眯妻,眼,嗯唉切。 义为:近视眼。
沪语:上海方言为啥叫近视眼「眯𥉻眼」?由来已久。北宋欧阳修读书邪气快,一目十行,但不过伊是近视眼。古代近视眼原来叫“近𥉻眼,近覻眼”。近视眼看东西“眯”着眼睛,所以叫「眯𥉻眼」。
《越諺》𥉻,音砌。覻同。短視曰近𥉻眼。歐陽公讀書五行倶下,但近覻耳。
𥉻:【唐韻】戚細切【集韻】【韻會】【正韻】七計切,并音砌。【說文】察也。【博雅】視也。【類篇】一曰袤視。
蛓毛虫
蛓音刺。 义为:毒毛虫。
沪语:「蛓毛虫」俗称“杨蝲子”。而沪语中「蛓毛虫」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身上长刺,碰弗得”。讲一个人像个「蛓毛虫」,意思就是“覅去惹伊,伊是惹弗起”。搭“头上出角”差弗多。这种人欢喜搭人家顶撞,性格“盲䁅”来稀。“闷夹子”,弗晓得啥辰光“发脾气、版面孔”的人,上海人会送伊「蛓毛虫」“雅号”。
蛓:【唐韻】【集韻】并七賜切,音刺。【說文】毛蟲也。【爾雅·釋蟲】蛁,毛蟲。【疏】蛁,一名毛蠹,卽蛓也。今俗呼爲毛蛓,有毒螫人。
竵路子
音哗路子。 义为:非正规,非主流。
沪语:「竵路子」“野路子”僎是嘸沒经过正规训练,不是科班出身,有点“旁门左道”意思。相对于出于名师传教,正规科班出身总归逊色不少,难成气候。如有高人加以指点,拨正“路子”,必可少走弯路,突飞猛进,高歌冲颠。
竵:【廣韻】火媧切【集韻】火鼃切,并音𩝨【說文】不正也。又【集韻】空媧切,音咼。義同。或作𠇗。本作𦮃。
馋痨胚
音赛老呸。 义为:谗鬼。
沪语:「馋痨胚」是形容嘴馋得要死。
“馋痨”实为“饞獠”。獠,是古代骂人的;还有“吃相”“青面獠牙”一样难看。
饞獠,骂人“馋”得“吃相”难看。痨,一种病;馋痨,馋得像病了一样。「馋痨胚」是无药可救,只需提供“喫、喫、喫”解馋可矣。
《越諺》卷中:饞獠,殘勞,謂貪口腹者。
《漢語大字典》獠,古代骂人之词。《古今小说·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你這獠子,好不達時務!
起蓬头
蓬,薄红切。 义为:呼诱。
沪语:「起蓬头」缘起《越諺》“起㑟頭”。义为:哄、噱、騙者。'蓬’原为'㷯’,蓬勃烟尘。「起蓬头」起“蓬勃烟尘”。搭“㗿浪頭”类似。详见「擐浪头」,“㗿浪頭”解释。
《越諺·頭字之諺第十三》起㑟頭 詐偽也。
《汉语大字典》㑟:虛偽狡詐的人;㑟,詐偽人也。
㷯:【集韻】蒲蠓切,蓬上聲。㷯𡋯,煙塵雜起貌。
搳翎子 接翎子
音哗。 义为:抖动
「搳翎子」,「接翎子」。啥叫翎子?戏剧舞台上的头冠,俗称「野鸡毛」。啥叫「搳翎子」,抖动野鸡毛。用手的叫「掏翎」,用嘴的叫「銜翎」,不用的叫「耍翎」。不是瞎抖八抖的噢!发怒,兴奋,亲切,醉酒,和顺…僎靠抖搳,耍弄头冠上的「雉翎」。有专业水平的噢,要弄清爽起码「吃三年萝卜干饭」。显而易见「接翎子」起码要看得懂「翎子搳法」对否啊?看不懂的,只晓得在「抖抖搳搳」啥意思?
聆不清
音拎弗清。 义为:不理解。
沪语:「聆不清」听不清,横弄竖弄不清爽,不理解。
「拎不清」。拎,字典解释:【玉篇】手懸捻物也。【六書故】縣持也。【集韻】或作㩕。又作𢺰。(手悬着捏着东西;系着持着东西)。「拎不清」不太好解释。
聆,听也;耳听;以耳取声;从也;聆聆,意晓解也。
「聆不清」听不清,或许是听了许多都不清楚;横听竖听弄不清;不晓得,不理解是啥意思而无所适从。
聆:【唐韻】【韻會】郞丁切【正韻】離呈切,并音靈。【說文】聽也。【倉頡篇】耳聽曰聆。【廣韻】以耳取聲。【前漢·敘傳】妣聆呱而刻石兮。又【博雅】聆,從也。又【淮南子·齊俗訓】所居聆聆。【註】聆聆,意曉解也。
拆外快
外,嗯啊切;快音垮。 义为:取得另类利益。
沪语:「拆外快」在正常收入以外的收入或者通过一些小手段得到的利益。所谓'拆’是具备的小手段,小技能。搭'揩油’弗同,只要油水足个地方,油水足的人旁边靠靠,油水就'揩’得着,基本覅啥技能。「拆外快」弗同,有的水平极高,这种外快只好看伊'拆’。有种特殊技能除了正常收入,外快多得来,主要看技能'吃香’程度。
活死人
音忽西您。 义为:摆设。
沪语:「活死人」语出章回小说《何典》。「活死人」指虽然活着,却什么也不肯干,什么也不不了。同义词是行尸走肉、丧尸。上海人骂人:“比死人多口气”。骂人「活死人」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意。
拿摩温
音拿摩温。 义为:蝌蚪,工头。
沪语:为啥“蝌蚪”叫「拿摩温」?辞书之祖《尔雅》将“蝌蚪”解释为:“蝦蟇子”蛤蟆的儿子。应该是“蝦蟇子”蝌蚪总是“没”在水里生活,是“殟”在水里的“蛤蟆”,就叫“蛤蟆殟”。发音以讹传讹由“蛤蟆殟”演变成「拿摩温」了。
「拿摩温」是英文NUMBER ONE的谐音,意即“第一号”。旧上海英国纱厂车间里的工头,一般编号都是第一:NO.1,于是它就被创造性地翻译成了「拿摩温」。应该先有“蛤蟆殟”后有「拿摩温」,纯属巧合。
蝌蚪【爾雅·釋魚】科斗,活東。【疏】蝦蟇子。
担肩胛
音呆几嘎。 义为:负责。
沪语:对某事「担肩胛」是指对某事负责任。
肩,但当,负责,台阶,临界点。削肩,美人肩。坍肩胛,不担肩胛,不摆肩胛,肩不能挑,不负责,撤烂污。
凸缘有只「肩胛」,比较好安装。新买手机电池板充电摆两只“肩胛”,还剩20%电警示一次,还剩10%电再警示一趟。警示电只有10%辰光要赶紧充电,覅等一点电都嘸沒了,电再也充弗进了,电池板会坏脱。
质量管理讲:企业法人是质量、安全第一负责人,就应该对质量、安全「担肩胛」。
赤~~
音赤骨肋。 义为:精赤,全新。
沪语:「赤~~」也作“赤骨~”“赤胳~”,“赤骨律”,“赤骨力”。
「赤~~」新,非常新。好像初生婴儿一样赤条条,一点嘸沒瞒瞒囥囥,精赤。光光爽爽,货真价实。而且嘸沒一样不是新的,全新。
“裸”古字“倮”,字从人从果,形声。“果”本指“果实”、“瓜果”,转义指“成年男女身上类似瓜果的肉体组织(如女性的双乳,男性的阴茎和阴囊)”。“人”与“果”联合起来表示“性器官未用遮羞布遮盖的人”。本义:成年人的身体一丝不挂。上海方言中「赤~~」,里外全新“货真价实”。
《漢語大字典》《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五:寸絲不掛猶有赤骨律在。
睏失寣
音困一忽。 义为:睡一觉。
沪语:「睏一寣」意思是睡一觉。一共有三个字:睏一寣;睏一㦌;睏一(目忽)。区别在啥地方?
「睏一寣」睡一觉醒来;
“睏一㦌”熟睡一会儿;
“睏一(目忽)”熟睡一会儿醒过来。
「睏失寣」睡过头,到辰光呒没醒,上班迟到。
寣:【廣韻】【集韻】并呼骨切,音忽。【說文】臥驚也。【廣韻】覺也。
㦌:【說文】千短切,攛上聲。精戇也。从心毳聲。 又【廣韻】【集韻】并呼骨切,音忽。【玉篇】寢熟也。
《汉语大字典》(目忽):方言,从入睡到醒来为一(目忽)。
阿屈死
音阿缺西。 义为:傻蛋。
沪语:「阿屈死」由“屈死”加“阿”而来。屈死,到死都嘸沒弄清爽哪恁一回事体。貱人家卖脱,还在帮人家数钞票。跟“洋盘”意思差弗多,上当受骗浑然不知。
与此相近词:戆大,戆怴怴,呆木瓜,戆棺材,阿木林......
拆镪货
音测强乎。 义为:搨便宜货。
沪语:搨便宜货就叫「拆镪货」。「拆镪货」“拆白党”的拆,作搨,剥解。镪,小钱。镪货,便宜货。
拆白党,又叫“剥猪猡”,劫掠包括衣服等身上一切财物。拆白,身上“老黕”僎要搓清爽。黕音肯,泽垢,油泥。
有词“拣镪货”,宁波话“拣”发音为“拆”,意思是挑拣便宜货。
阿木林
音阿莫林。 义为:傻瓜。
沪语:「阿木林」指为人迟钝,傻瓜,容易上当受骗的人。鲁迅先生《准风月谈·“感旧”以后(下)》:“他们也真是无拳无勇,只好忍受,恰如乡下人到上海租界,除了拼出被称为'阿木林’之外,没有办法一样”。意指初来城市不懂规矩,对任何事体漠然处之的人。
镪卖唻
镪音强。 义为:便宜卖啦。
沪语:「镪卖唻」是便宜卖啦的意思。
镪,沪语曾作小钱,小钞票解。《沪城岁事衢歌》清明扫墓,必以草坛。其形如瓮,圆方六角,大小不一。出郡城者较小,自南汇来者,最为轻灵。而吾邑所为稍重笨,然能多贮冥镪。爇火燎原,望见烟起,知其子若孙展墓也,故邑人能仿其式而不忍改。
冥镪,现在称冥币,冥钞,以前烧冥币草窠里摆进一蜪烧,大个草窠冥币可以多摆点。
镪,小钱。镪通繦,繦,串铜钱绳子。因此亦可写「繦卖唻」,以串铜钱的绳子(繦)一样代价卖。是否是便宜到“煞根”了?
䛌䜊腔
沪语:「䛌䜊腔」是指闹哄哄样子,胡言乱语腔调。
例句:1.覅这种「䛌䜊腔」拿介许多喫的,前世嘸沒喫过一样!
释:不要这种闹哄哄,拿如此多吃的,好像从来没有吃过一样。
2.覅做出来这种「䛌䜊腔」前世嘸沒看见歇?
释:不要做出这种少见多怪的样子,从来没有看见过?
「䛌䜊腔」稀奇弗煞,少见多怪,胡言乱语,闹闹哄哄的样子。
嘈:【廣韻】昨勞切【集韻】財勞切,并音曹。【玉篇】聲也。【廣韻】喧嘈。【集韻】廣雅,嘈,𠱥聲也。【類篇】䛌䜊,亂語也。
累锄筋
音累滞筋。义为:累赘,麻烦事。
沪语:「累锄筋」指有解决累赘,处理麻烦事体的能力。
例句:某某有点「累锄筋」的。意为:某某蛮来三,有处理麻烦能力。
《土風錄》事難處曰累墜,又曰累鋤筋,見明人思凡曲。
老先生
音老西尚。 义为:才识卓绝者。
沪语:「老先生」是指才识卓绝之人。引伸意思为可请教,查阅的字典,法典,标准,规范。
《沪谚》八月田鸡老先生,叫一声雨要落一场。该《沪谚》用拟人手法称青蛙为「老先生」俨然气象专家。
碰着不识的字,经常翻翻「老先生」(字典),大有好处。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时谊年二十餘,最为少。每詔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斜插花
音暇擦火。 义为:行迹不正。
沪语:「斜插花」本来是打球术语,斜击球。引伸意思为行迹不正。
《直語補證》斜插花 俗謂人行跡不正也。《直語補證》引自《丸經》有燕尾斜插花,皮塔斜插花之名。而《丸經》是元代无名氏撰写的书籍。是经共分三十二章,分上下二卷,全面论及“捶丸”游戏之规则、技巧、方法、器具、品行等。捶丸,击打小球,前身类似马球,步打球,后球门改球穴,元朝时传入欧洲,可以说对高尔夫影响巨大。
沪语「斜插花」与“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意思差不多,不速之客是也。不但是人,多出来事体,𧼰出來事体也叫「斜插花」事体。
调枪花
音调枪乎。 义为:玩花样。
沪语:「调枪花」本来是航船术语'掉抢风’谓帆船遇逆风,调整帆的位置,俾借风力前进。明杨慎《俗言·掉抢》:“吴楚谓帆上风曰抢,谓借左右使向前也。义为:掉转方向,要么顺风而行,要么逆风而上。引伸意思为:见风驶舵,耍花枪,摆噱头,呼诱人。
𤉦熟瓜
𤉦音乌。 义为:摆熟瓜。
沪语:「𤉦熟瓜」是指不是自然成熟瓜,是摆一腔摆熟的。
《沪谚》囫囵猪头囫囵𤉦。言物完整而不剖析也,犹云管粗不管细。
例句:饭还嘸沒好,还要𤉦脱一歇,吃夹生饭要吵相骂。沪人认为,“寻相骂”是吃之“生米饭”缘故。𤉦脱一歇,保温,闷,暖一段时间。
𤉦:《集韻》烏禾切,音倭。煖貌。
白汋蛋
沪语:「白汋蛋」「白瀹蛋」「白綽蛋」三个僎可以,就弗是“白煠蛋”。'煠’是“大闸蟹”“大煠蟹”用字。
《直語补证》白瀹,白綽。《南史》云:李道念病已五年。吳郡太守褚澄診之。曰:非冷非熱,當是食白瀹雞子過多也。取蒜一升煮食,吐出一物涎裹,視之乃雞雛,翅足俱全。澄曰:未盡也。更吐之如向者鸡十三头,而病都差,当时称妙。褚澄,字彦道,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于南齐建元(479—480年)中为吴郡太守,后官至左中尚书。据《南齐书,褚澄传》载,褚澄医术高明。
白瀹雞子,白汋鸡蛋。看懂以上故事了嘸沒?
腌(火篤)鲜
音衣笃西。 义为:腌鲜同煮。
沪语:「腌~鲜」吃了当心眉毛落脱!
释:上海时令名菜,腌肉,鲜肉,笋同煮。上海方言中有“鲜掉眉毛”之说。
微信上海发布,上海方言菜名“腌笃鮮”应为“腌~鲜”。
~:①【方】(火古)(火篤),長時間煮。《漢語方言大詞典》:“~,小火慢煮。㊀江淮官話。㊁吳語。”又《申報.1934.Oct.30·第四張·⑬·笑話總動員·~肉》:“王先生聽了,氣得無言可說,隔了好久,才道:我說的是~肉,是把肉洗乾淨了放到火上清~,不是叫你這樣丟肉啊。”②【喃】燭,火把。③同“𨯹”。鑄造。𩛄~:饝。
安樂菜
音安乐菜。 义为:茄蒂菜。
今朝看见一则趣文,而当今吳俗已经几乎绝迹:《清嘉録》以風乾茄蔕,雜果蔬為之,言'安樂菜’,下箸必先此品。
「安樂菜」分歲筵開大小除,強將茄蒂入盤蔬。
人生莫漫圖安樂,利市偏爭下箸初。
大小除,大除夕(大年夜)小除夕(小年夜)。下箸初,最初下筷子喫。
文中所讲老底子喫年夜饭一定是第一喫「安乐菜」,而「安乐菜」是风干落苏“蒂蒂头”混果蔬菜为之。现在人啥辰光喫落苏“蒂蒂头”?掼脱货色。为啥叫「安乐菜」?落苏“落”“乐”同音,口彩好。
定胜糕
「定胜糕」在唐代,常熟官府规定,制作糕点要计量,一升箩米做十个,叫做“定升糕”为讨官员欢心,想出一个办法:用梨木雕刻成各种各样图案形状口大底小花模,拌米粉的水里掺上各种食用颜色,倒出后一蒸,乘热盖上红印,取名为“鼎盛糕”。到了明朝,为战胜倭寇,老百姓把“鼎盛糕”送给当兵的作为干粮,取名为“定胜糕”。
吴地自古有“讨口彩”习俗,比如:無錫呼中字如粽音,凡大試,親友則贈筆及「定勝糕」米粽各一盒,祝曰“筆定糕粽”。意为“必定高中”。
鳝鸳鸯
鳝音善 义为:肉,鳝同烧。
吴地美食「鳝鸳鸯」已经弗见踪影。
《清嘉録》诗:流苏斗帐不通光,绣枕牙筒放息香。
红日半窗刚睡起,阿娘浇得鳝鸳鸯。
鳝鸳鸯,滷子肉面配以黄鳝丝,俗称'鳝鸳鸯’。
猪肉配黄鳝真可谓“鸳鸯”到家,肯定是美味啊!看得馋唾水嗒嗒渧,“天喫星”最欢喜!上海向来只讲“天喫星”不讲“吃货”。“天吃星”下凡有仙气。
吴语中'俏冤家’是'熏猪耳’别称:“俗呼薰猪耳为俏冤家,不知何所取意,里巷至今传之。”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市井食单》:“猪耳朵,名曰'俏寃家’;猪大肠,名曰'佛扒墙’,皆苏人市井食单名也。”
炒米花
花音火。 义为:爆米花。
记得吴语叫「炒米花」为“孛婁”,呒没想到“孛婁”相当古老:“糯米花”。宋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捻粉团欒意,熬稃腷膊声”自注:“炒糯谷以卜,俗名孛娄,北人号糯米花。”清顾张思《土风录》卷六:“糯谷爆花名孛娄”。
未知川沙,南汇年纪大老人家晓不晓得“孛婁”?为啥要问郊区老人?因为城区弄堂叫卖早就是“爆炒米花唻”。「炒米花」是貱弄堂叫卖声叫出来的。
独脚蟹
蟹音哈。 义为:发芽豆。
沪语:「独脚蟹」。实际不是啥真的“蟹”,而是发芽豆。发芽豆为啥有此称谓?上海家常菜中有「独脚蟹」烧咸菜鲜得要命!上海俚语“鲜得眉毛也要落脱”。
「独脚蟹」的发现也是纯属偶然,秋收辰光散落田头老蚕豆因经雨淋日晒发芽了,颜色黄蜡蜡像一只只小螃蟹,而且只有一只脚,所以叫伊「独脚蟹」。
现在吃的「独脚蟹」是专门用老蚕豆人工“嬎(音步)”出来的,不是农田里去撷得来的。
盖浇饭
上海地方特色快餐有一只叫做「盖浇饭」,有眼年纪的人记忆犹新,味道交关好。曾几何时,八十年代开始貱了蜂拥而至洋快餐「肯德基」「麦当劳」遮盖脱了。大家可能不一定晓得这个「盖浇饭」也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一个字「饡」:【玉篇】以羹澆飯也。【楚辭·九思】將夭折兮碎糜,時混混兮澆饡。
抢羹饭
「抢羹饭」是一句骂人话,隐喻「教化子」抢找倒霉。老底子人迷信,生病弗先去寻郎中,先到寺庙、庵堂翻「德业簿」(记载功德、冤孽簿册)。摆羹饭,斋鬼送病。摆羹饭的辰光,四周就围满「教化子」,只要一点亮香烛,「教化子」就一哄而上「抢羹饭」。 为啥讲是「抢找倒霉」?因为所摆羹饭是貱鬼喫的,是「贿赂」鬼的,让鬼蜮祛除疫病的。「教化子」穷凶极恶抢了喫,实在是喫相难看,找倒霉不拣日脚。
难为情
上海方言「难为情」。出自晋石崇《王明君词》诗:“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讲的是王昭君出塞故事。李白《三五七言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以前经常讲「难为情」;现在讲「不好意思」。这个「意思」二个字弄得老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A这是什么意思?B没什么意思,只是意思意思。A意思意思一定有意思。B就是一点小意思。A那我就不好意思了。B是我不好意思,这么一点小意思。
恶戏做
上海方言「恶戏做」音噢西组,意为:做有違常理,遭人鄙視,不可为而为之之事。《吳下方言考》惡戲 東魏崔季舒奪高洋刀,曰老小公子惡戲。案,惡戲,虐戲也。吳中鄙其事而不欲言者曰惡戲。恶戏,是讲北齐暴君高洋作恶时,太监崔季舒讲的一句话:“老小公子恶戏”夺下高洋手中的刀。(杨愔肥胖,高洋给他取名杨大肚,还用马鞭抽他背脊,抽得杨愔袍褂浸满鲜血,接着又用小刀扎进杨愔腹中,宦官崔季舒在一旁看不过,故意用俳优的语言,像做戏一般地边说“老小公子恶戏?”乘机将刀掣出。
看来「恶戏做」比普通的「恶作剧」性质还要恶劣,险恰乎要出人性命的那种。
花馜头
音火尼豆。 义为:花苞。
沪语:「花馜头」是“花苞苞”。
《金陵塔》词:桃花馜头红,杨柳条儿青,勿唱前朝并古事,唱只唱金陵宝塔一层又一层。金陵塔,塔金陵,金陵宝塔第一层,一层宝塔四只角,四只角上有金铃,风吹金铃汪汪响,雨打金铃喞铃又喞铃......
馜:《集韻》乃倚切,音柅。䭲馜,香也。
白乌龟jü
「戆大」绝对不是洋泾浜GANDER而来。戆【說文】愚也。《说文解字》里厢有这个字,说明传承到如今少讲讲头两千年。虽然讲上海人称「白鹅」为「戆鹅」,但也不可以倒过去寻出一个英文单词讲是洋泾浜!合么,上海人还称「鹅」为「白乌龟jü」唻,哪恁解释呢?白颜色乌龟,珍稀动物?叫伊「白乌龟」是因为避讳吃「我」肉!鹅,乌龟僎会游泳,头颈骨伸发伸发样子相似,尤其是伸到最长辰光特别象,「白乌龟」称呼是这恁样子来的。
叶螖蛥(夜乌子)
天气一天一天热起来了,又到了象《童年》里唱的:池塘边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而「知了」的正字却是「蝭蟧」。蟧:【類篇】蟲名,小蟬也。【玉篇】蝭蟧。【揚子·方言】蛥蚗,自關而東謂之虭蟧,或謂之蝭蟧。上海方言所讲「钥匙达」实为「叶嘶蚻」,还有一种叫法「蚻蝉」。蚻:【爾雅·釋蟲】蚻,蜻蜻。【註】如蟬而小。【揚子·方言】蟬其大者謂之蟧,或謂之蝒馬。其小者謂之麥蚻。【孟郊·征蜀聯句】始去杏飛蜂,及歸柳嘶蚻。「蚻蝉」浦东人发音最准。
蛥蟟,知了;叶螖蛥,夜乌子
做人家
音组宁嘎。 义为:勤俭。
沪语:「做人家」意思是精于勤俭持家。
这种讲法恐怕占一片吴语区,是一种美德!老底子「做人家」衣裳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喫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住是一屋之不扫,何以扫天下;行是尽量步行或者脚踏车;用是“把细”,坏了能修尽量修,质量好的物事可以用几十年。
现时「做人家」又有新含义,再也不是不舍得喫,不舍得用,而是“不掼派头”“不浪费”,该喫喫,该用用,乐乐惠惠过日脚。
捞横塘
音捞王塘。 义为:从旁捞利益。
沪语“捞横档”源自宁波方言「捞横塘」。
《宁波乡谚》捞横塘:啥叫横塘,押横塘注,像一字长蛇阵,摆在赌台中间,形如横贯堤塘之故。职业赌徒,哪有循规蹈矩,一般'巧俐’者,时常趁庄家统吃的时候,暗将部分赌注,夹在手心,窃为己有,此辈动作迅速,手法纯熟,庄家懵然不知。是乃横财,即是「捞横塘」。
上海话“捞横档”程度上要轻,不用贼头狗脑,只要不是自己正业,用些闲钱投资于亲友生意,挣些边边角角小钱,“捞捞横档”而已。
牵头皮
音气豆皮。 义为:提及曾做坏事。
沪语:「牵头皮」原封不动来字宁波方言。
《宁波乡谚》不肖子孙,败坏门风,旁人说起,辄提及已亡故的祖先。如曰,某人生前做过坏事,某人在世伤过阴骘,现在到了子孙手里,报应来了!这种议论,乡谚叫作'牵头皮’,盖头皮在人身最高部分,暗示上代。百年之后,尚被人说长道短,乃由不争气子孙所牵累也。
上海话使用不同之处是告诫为主:做事体要循规蹈矩,要“上路”,覅貱人家「牵头皮」。
戳壁脚
音戳壁甲。 义为:阴损。
沪语:「戳壁脚」是背地里讲坏话。
讲到「戳壁脚」,先要讲“隔壁戏”,隔壁戏是杭州的古老曲种之一,形成于清代。它以“叫声(亦名吟叫)作为自己的主要表演技艺,《清稗类钞》称它为“口技”或“口戏”。
《沪谚外编》寄语世人作事莫做隔壁戏,须防戳穿壁脚难为情。此句反其意用之:莫做隔壁戏,覅做见不得人的事;戳穿壁脚难为情,戳穿“西洋镜”难为情。
翻行头
音翻杭豆。 义为:翻花样。
沪语:「翻行头」主要是指衣装时常翻新款,新花样。
行头,古代对戏曲服装的称谓,沿用至今。也可用以泛称一切戏曲演出用具。
沪语中引伸为一切穿戴,可携带物事,“新式武器”,家什,包括频繁更换座驾也叫「翻行头」。
酒皻鼻
音酒咋鼻。 义为:酒糟鼻。
沪语:“酒糟鼻”实为「酒皻鼻」。
皻,鼻上皰。「酒皻鼻」又称玫瑰痤疮,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部中央的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酒糟鼻”酒量好?开开玩笑罢了。
皻:【廣韻】側加切【集韻】莊加切,并音渣。【類篇】鼻上皰。【黃帝素問】勞汗當風寒,薄爲皻。【註】俗謂之粉刺。又【正字通】紅暈似瘡,浮起。著面鼻者,曰酒皻。
手气(火尾)
音手气霉。 义为:运气差。
沪语:「手气(火尾)」是对“手气炀”而言。
“手气炀”本来是“火一点就炀”意思。引伸意思是讲运道好,要啥来啥;打牌要啥牌来啥牌;抽奖一抽就中奖;抓娃娃抓几下就来一个…
「手气(火尾)」原来是讲“火点来点去点不着”。引伸意思是运气差,要啥不来啥;打牌牌不灵;抽奖从来抽不中;拍牌几年拍不到…
(火尾)同毁。这个火尾巴是讲只有烟,看不见明火了,而且越来越呒没希望,跟燬一个意思。运气差到“煞根”。
火尾:【唐韻】許偉切【集韻】【韻會】詡鬼切,并音虺。【說文】火也。从火尾聲。【集韻】與燬同。
温暾水
音温吞水。 义为:不冷不热。
沪语:「温暾水」现写成“温吞水”,啥叫“温吞水”?就是“不冷不热的水”。“暾”,日头里向晒过的水,有点热,但勿会烫。用“温吞水”形容人,指人的性格不温不火,不急不躁的状态;再引申为一切粘滞不前,裹足回望和温柔可欺的事态及形态,稍带贬意。
扳皵头
音扳错头。 义为:挑毛病。
沪语:“扳错头”应该是「扳皵头」。皵,音洽。义为:皮肤细小肉刺。“扳皵刺”扳肉刺头,挑小毛病。
皵,音错,义同。因此「扳皵头」也可以写成「扳错头」。
另外,手指甲根部皮肤翻起小肉刺,沪语称谓“肉皵皮(音搦洽比)”。
皵:【廣韻】皮細起也。又【集韻】思積切,音昔。又倉各切,音錯。義并同
寻吼嘶 寻㖃嘶
音辛吼嘶。 义为:找事。
沪语:「寻吼嘶」是指找事、找不痛快。
「寻吼嘶」寻事体让人不由得想要发出叫喊、怒吼。
《越諺》吼平聲,有不服事而噭喊,曰發吼。
㖃:【说文】厚怒声。
淘浆糊
「捣浆糊」不如写成「淘浆糊」,「掏浆糊」。「捣」只强调了「摏捣」动作,而「淘」包括了浆糊需要搅匀的所有动作。像「淘金」一样「淘」出来的浆糊哪恁?
这个词,记得应该是十年动乱「行」起来的。暴开头大字报,大幅标语所用的浆糊真的是从食堂里拿出来的面粉调出来的,后来觉着浪费粮食不作兴的。马上有一包包化学浆糊出来了,用呒没保温夹层的开水桶熬制。
当时「淘浆糊」最高境界:上不冒泡,中不结块,下不粘底。
后来用于处理事情「淘浆糊」,意思是「大事化小事,小事化了」,糊弄过关。
改革开放后「淘浆糊」又多了一个淫秽的意思。
弗入调
音弗瑟调。 义为:无处世调。
沪语:弗入调,意为:呒没世俗情调。
由'世调’来:处世治事的才能。《南齐书·刘悛传》:“悛强济有世调,善於流俗。”迭句解释:刘悛精明强干,有世俗情调,和一般群众关系很好。
「弗入调」不入大众流因此跟“下流、下作”近似。
另外,本地浦东话有「搅宅精」讲法,是指「屋里横」闹得屋里不太平的“讨债鬼”。「叫哄唱」是指“撬边模子”帮牢奸商推销劣质产品的。还有否啊?有是肯定的,只不过还呒没看书看着而已,或者看过已经想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