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份
文:黄梓萌 聂传安
师生之间的确是要讲缘份的。
古人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虽言情侣,师生间何尝又不是如此。
师生无缘,即使三年也走不进内心;师生有缘,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能触动心弦。
继而感慨感动,继而深深地喜欢上这个学科。
有二班黄梓萌的一段文字为证。
听老聂的语文课,听多了,你就会觉得他每讲一句话都是“精髓”。(此言自然夸张)
此时的我掏出了“素材本”。(刚刚提醒他们准备素材本,这孩子就能拿出来,并且里面居然还有存货——这般效率,是不是值得一赞?)
“垃圾与垃圾不违和”——等等,这是啥?(当时草草记录下的文字,初看的确有些突兀)
哦!我想起来了!(素材本里的极简的记录其实就是一个触发器)
聂老师还是照常不声不响地走进课室,在讲台上左翻翻右翻翻,提了提他的“老花镜”,若不经意地道:
“你们的讲台太乱了啊,没有人来收拾一下?这么多垃圾,垃圾与垃圾是不违和的啊!”(这段时间时时提到“违和”这个词)
这么多垃圾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垃圾与垃圾不违和,老聂的意思就是——我们是垃圾?!吓得我赶紧摸了摸我的脸,闻了闻我的手。呼!还好我不是“垃圾”。要不是因为聂老师讲了“违和”这个词,我还以为很搭配的意思。(“赶紧摸了摸脸”、“闻了闻我的手”、“呼”,略带夸张的描写里不乏俏皮——俏皮的孩子似乎更容易学好语文)
“铅笔被压在粉盒下很痛苦。”真搞笑的一句话,它又是一个故事。(换一频道)
收完讲台后,聂老师摆了摆粉笔盒,发现一支铅笔被压在粉笔盒下面,于是上面那句话就从老聂口中蹦出:“铅笔被粉笔盒压在下面,很痛苦,要给它翻身。”聂老师抽出铅笔把它弱小的身体投进粉笔盒里面。(我怎么感觉这个老师有点做作呢……)
一旁的同学掏出他的本子:“记下来记下来。”我也跟着手忙脚乱。自从聂老师提出“素材本”这个东西,真是去到哪儿都可以带上。(准备好本子,及时把老师的“做作”“捕捉”住,这些孩子真心不错!)
再来听听聂老师讲述的《阿长与〈山海经〉》吧。(再换频道)
聂老师让我们读了三次这个题目,我想:“这也没啥啊?有啥好看的?”接着聂老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带我们再次看了这个题目。“一个完全不认识字的阿长和一本很难读很难懂的书放在一起……”(这个梗前两天的文章已经有过)
“违和!”没错,又是这个词!这一句话让我们恍然大悟,头顶瞬间点亮了一盏电灯泡。(这丫头,“电灯泡”是到处乱亮的么?)
这一切太让我惊奇了!原来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题目中,还可以看出这样的“精髓”!读中慢慢发现奥秘真是太有趣了!这让我对阅读增加了不少兴趣!(老师的若不经心,于孩子却是平地惊雷!一个小小的声响能引起巨大的共鸣,这就是缘分!)
这样幽默的老聂,让“熊猫眼”都能变得炯炯有神。老聂的话语中,处处都是“精髓”!(点题,照应开头。“熊猫眼”与“炯炯有神”,对比神奇)
学生的确有一些写我的文章,陈列于此并非是想说老师怎么不错,那些于我已经没什么意义。我更想展示这些孩子学习语文时的那种沉醉状态,而那种状态,既是语文魅力的体现,又是师生相投相得的结果。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的缘份。
包括师生之间的缘份。
还有,与语文的缘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