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印的气度
这是《考古》杂志2006年第3期常德市文物管理处在发掘报告中公布的一方出土印章,它1998年出土于湖南省常德市南坪东汉时期的墓葬中。此印为方形、桥形钮,边长2.7厘米,厚1.4厘米,高2厘米,阴刻正文,印面文字由左至右读。由这方印报告推测,墓主人生前担任过汉寿左尉之官职。因该印钤本为反文,且印体较小,不便于读者识读观赏,故笔者作了技术性处理,使其变为正文和印体略作放大(见图)。
大家都知道,古代制印以铜质为主,另有金、银、玉、玛瑙、琥珀、角、牙、石、木等材质;文人刻印,自元人王冕发现花乳石以后,则以石替铜,开创了所谓的“石章时代”。从目前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看,汉代的石章在数量上只是零零星星,相当有限;而在用途上,多是随葬的明器,雕刻一般都粗糙不整,为急就而制。刻印工匠的文化程度和技艺水平也差异很大,例如上世纪五十年代湖南长沙西汉墓出土的一批随葬石印,其中“逃阳令印”、“酉阳长印”,即刻制相当粗糙;另有“门浅”“长沙仆”“舂陵之印”,制作却很是精到。这方“汉寿左尉”滑石印,雕刻工艺也明显具有急就的草率特征,文字长短肥瘦不匀,线条的转折处多有断笔,有的线条还错位衔接不上,其中“汉”字右偏旁的下部且作了减笔。从文物工艺学的角度看,这方滑石印章的制作显然是不够精湛的,观察其用刀的痕迹,是以单刀中锋冲刻为主,极少复刀,入印文字基本未作缜密的布局,当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故发掘报告的执笔者说它“雕工粗糙”。然而,从篆刻的角度来审视这方急就章,它却陡然呈现出艺术魅力来,它不仅不是雕刻的劣品,反而是一件相当有神气、韵味的佳作,其率意不拘的风格,正与当今篆刻的审美取向相吻合。譬如刀法的苍茫老辣、富于变化,文字繁简欹正、伸缩挪让的一任自然、不假修饰,章法的对角呼应,以及“左”字别致的大面积处理等,这些特点都是当今印坛所欣赏和追摹的。汉印是印章艺术创作的巅峰,向来为篆刻家所青睐,官印严整,私印活泼,各取其好。东汉印工为赶下葬的急就之作,恐怕不会意识到这是一件艺术作品;但时隔近两千年后,今天的印人们却向它投去了烁烁的审美目光。
(关注ID:shuhua-jie)(图文来源于书法艺考,欢迎大家分享)
10000 正在浏览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