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元珍品:生于乱世,如今我们却梦寐以求!

铜元诞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所处的时代大多政治黑暗、币制紊乱。然而,对于后世的收藏而言,铜元富涵历史知识、种类丰富多彩、版式千变万化,是颇具挑战和意趣的收藏门类。

小钱整理一些中国机制铜元顶级珍品与大家分享:

◆◆宣统年造大清铜币二分铜元样币◆◆

宣统三年,天津度支部选币总厂开铸二分、一分、五厘、一厘新式铜币,与此同时还铸有计值文字,其铸成后适逢辛亥革命,清王朝灭亡,所以均未发行。

此类试样币设计新颖,图案精美,存世者稀少罕见。其中白铜者最为稀少,特别珍贵。

◆◆1904年奉天省当圆十文背大清铜币背模铜元◆◆

中国历史上因为战争或特殊经济活动的需要,曾经多次出现过代用币,尤其是动荡不安的近代。

当时一方面军阀割据,战争不断,另一方面日本侵略,造成社会不稳定,不少战区处于封闭状态,国家辅币极端缺乏或通货严重膨胀,不得已发行了代用币,最早可以称为代用币的是光绪末年奉天省制造的“当圆”“当拾”“当百”三种。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二十文铜元◆◆

开国纪念币五文、二十文、五十文属试样性质,未正式发行民国铜元中的顶级名誉品;

此系列为武昌造币厂试制,因当时财政部没有同意量产,所以未推广发行,存世极稀,二十文目前仅见数枚。

◆◆大清铜币阳“宁”二十文样币◆◆

已知存世仅四枚:

其一上海博物馆藏一枚,为钱币大师李伟先捐赠(马定祥旧藏);

其二为江西藏家藏品;

其三入何代水藏箧;

其四是台湾著名收藏家刘蕴宏藏品。

“大清铜币”系列新式铜元,其除十文币大量发行外,其余各等面值,均未量产,传世极稀。光绪年造丙午户部中心“宁”当制钱二十文铜圆,是极稀品,具有作为中国铜元纲要级大珍品的显赫地位。

五、1902年安徽方孔十文铜币试铸样币

目前可见存世四枚,两枚为民间收藏,分别为中国铜元大王张璜先生收藏和中国钱币学家马定祥先生所藏。此外,已知上海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各藏一枚。

方孔铜元因存世稀少且铸工精湛,人们普遍将其看作试铸样币。其有着传统制钱的形态,但它却是依据近代货币全新概念设计制造的,所以它历来被称之为铜元。

目前所见的安徽方孔,分初版和破版二种,存世均极为稀少,位列中国铜元“十大金刚”。

◆◆1914年中华民国共和纪念“L.GIORGI”签字版
十文铜币试铸样币◆◆

非常稀有,当时为纪念孙中山开国而制作。由意大利籍雕刻师L.GIORGI设计,民国二年以后,造于天津西窑漥的西厂。

设计出自名家,铸工精美,令当时他省的“五谷铜元”只能望其项背,为民国珍稀币种之一,存世仅数枚。

◆◆1912年袁世凯像背嘉禾共和纪念十文铜币◆◆

1912年袁世凯像背嘉禾共和纪念十文铜币,小面像版,武昌造币厂铸造,朱子芳雕刻,铸额极稀,发行量甚少。

位列民国铜元稀少品,真品存世少见

◆◆民国19年四川党徽梅花图贰分铜辅币试铸样币◆◆

红铜质,Y-476/CL-SCJ.62,薄版,铸造精美,带有原铸铜光,保存完美无瑕;此品种所见甚少,是为四川铜元大珍,完全未使用品。

邓锡侯为了表达对国民政府的忠诚,于1930年命成都造币厂按《国币条例》之辅币规定,试铸了壹分、贰分党徽梅花铜辅币,原拟作为银圆辅币流通,后因与民众使用习惯不符终未发行,仅留有极少样币。

◆◆民国二十五年广东省造五羊图铜币样币◆◆

广东五羊币,以五羊图的巧思间接代表广东政权,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设计独特,制作精美,图案布局与主题构思之巧妙,堪称民国铜元之最;

为粤军军阀陈济棠领导的广东政府所铸,以抵制南京政府推行的法币政策。后因不合当时政府推行的币制,发行后不久即被收回,数量尤为稀少,是深受藏家喜爱和追逐的珍品。

◆◆1928年甘肃“孔造”凹槽边铜样币◆◆

甘肃孔繁锦新设立的造币厂,初期不仅做了”孔造五文“的机制流通钱与翻砂用的凹槽边母钱外,还做了'中华民国十文’的凹槽边机制母钱。

从目前发现的实物来看,在这个时期,孔繁锦以造机制钱为幌子,实际上仍在大量生产较便宜的翻砂铜元,机制的母钱最终成了摆设,所以存世的机制孔造五文与十文皆很珍稀。

◆◆1912年河南伍百文铜币试铸样币(GBCA SP55)◆◆

民国时期,河南历任主政者均竞相铸造大钱牟利,以致通货膨胀,民不聊生。随后,在省政府许可下,铜元局采取增加币值的办法,试制了当伍百文面额的样币,后因顾虑舆论指责,未发行。

此样币创中国机制铜元最大尺寸和最大面值纪录,且数量极为稀罕,据记载,河南五百文样币目前存世仅十余枚,故享有“中国铜元之最”的盛名,被泉界公认为铜元大珍。

机制铜元是中国货币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币种,见证了一段重要历史的发展和变革,也因其种类区别上的庞杂以及数量统计上的繁复,时至今日让藏家们孜孜不倦,兴趣盎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