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小结
文/肖旭
重点是唐代文学,其中又以唐诗为重点,重点掌握李、杜、白的作品。
首先,要能分析他们的重点作品,能用他们的代表作品说明其诗作的思想、艺术特点。如能用《行路难》其一、分析说明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精神。要会分析《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名句分析杜诗的艺术特色。要能以《卖炭翁》为例,分析白居易的现实主义精神及艺术特点。一首诗不能全面包括思想、艺术特点,所以分析时用不着面面俱到,而应抓住主要特点进行分析,有的放矢。
其次,要了解李、杜、白一生中重要作品的时代背景,了解他们的文学主张。如要知杜的《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三吏、三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李白的《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作品背景以及这些作品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精神?要知白居易诗歌主张的精华是什么?
再次,要记住他们的一些名句,认真体会其中的丰富内容。胸中要多装几句诗,胸中有诗才能口中有诗,笔下有诗,分析时才能有话可说。
另外,一些属于常识性的知识应掌握。如李、杜、白的生卒年等等。
除三位大诗人外,王维、陈子昂、新乐府运动、韩愈、柳宗元及古文运动,李贺、李商隐、唐传奇等内容,也是应了解掌握的。作业全面做一下,是帮大家全面复习的材料。
李白着重从思想内容上掌握:《行路难》之一、《将进酒》、《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三篇。
从主题思想来看几乎是一样的,表现诗人在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中的苦闷心情和要求挣脱束缚追求个人自由的强烈感情;但这三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也是有所差别的,把三诗联起来看,可发现这种差别。抓住差别进行比较,加深理解,从两方面看三诗所表现的内容特点:
一、从这三首诗中可摸索出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从而发现它们的不同特点。
《行路难》大概写于天宝三年,这首诗集中表现了诗人在现实与理想矛盾中的追求和幻灭,流露出一种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绪。诗人虽理想不得实现而悲愤万端,但仍未失去进取的信心,表现了决心突破艰险、实现理想的信念。
《将进酒》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这诗开头便用大河之来,势不可挡,大河之去,势不可回,表现诗人对人生易逝,时光眨眼即过和时不再来的感叹。光阴似箭而理想却毫无实现的可能,诗人空怀一腔报国的热情,只能借酒浇愁。表现诗人的忧愁是藏在心头的,诗人虽也表现了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在一片达观放荡之音和愤激之词的背后,却隐藏着诗人对封建权贵的反抗,曲折地反映了盛唐后期的社会矛盾。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大约写于天宝十四年,诗中表现了长期以来的政治遭遇和现实感受所引起的深广的忧愤之情,反映出个人与现实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因此悲愤无从排遣,便决心归隐田园,遨游山林,彻底摆脱这不合理的现实社会。
第一首虽表现了政治上的不得意和苦闷,但也表现了突破艰险、实现理想的信念。
第二首感叹人生易逝,抱负不得施展的忧愤。诗人借酒浇愁,表现出诗人忧愁是藏在心头的。
第三首进而写诗人与现实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因此只有归隐山林一条路了。感情的发展脉络是清晰可辨的,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他们的不同特点。
第二方面,这三首诗写作的角度也不一样。
第一首直接用抒情的形式,集中表现了诗人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的追求和幻灭。
第二首是借饮酒为题材,通过借酒浇愁来抒发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苦闷。
第三首借饯别来抒发理想不能实现的忧愁,表现诗人在现实与理想矛盾中,要求解脱的强烈感情。
从以上分析可知,其基本主题是一样的,但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要抓特点来掌握,就容易理解了。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著名代表作之一。
全诗可分为三段来读,第一段,写越人介绍天姥山的高峻气势;第二段,诗人用神奇的想象描绘了自己梦游天姥山的情景;第三段,写梦醒后的感慨。我们如何综合起来掌握其艺术特色呢?又如何通过这首诗来分析李白诗的浪漫主义特色呢?二者并不矛盾,基本一致。换句话说,这首诗的浪漫主义特色正好能代表李白诗的艺术特色。要回答此问题,可从思想、艺术两方面来加以论述。
从思想内容上说,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诗人通过对梦境中奇异绚丽的天姥山的描写,抒发了对大自然、神仙世界的热烈向往,表现了诗人对封建权贵统治下的社会现实的鄙弃,具有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其次在艺术上,这诗采用了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诗人运用丰富奇特变换莫测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瑰丽雄奇的意境,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杜甫现实主义优秀代表作品。
全诗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作者自述生平大志,说明自己的理想,政治态度,表示对皇帝的忠诚,也抒发了自己多年来忧国忧民的深沉怀抱。
第二段,夹叙夹汉地记述了路过骊山时的所见所感,对封建权贵的骄奢生活加以揭露和谴责,指出他们挥霍的钱帛都是用残暴的手段从人民那里剥夺来的。并用鲜明的艺术对比,概括了贫富的对立,表现了诗人对极不合理现象的强烈义愤。
第三段,写了杜甫到家后的见闻和感触。诗人由家及民,推己及人,表现出了深广的忧愤。
通过综合分析,为什么说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特色是由两方面构成的,现实主义特色究竟表现在哪里?要从思想性、艺术性两方面来分析。大胆、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矛盾,批判现实、面对现实.讽谕时事的精神和勇气。如第二段无情地揭露了统治者的荒淫无度,骄奢极欲,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纹贡城阙”。这些话说得义正辞严,咄咄逼人,说明诗人已经意识到统治阶级的荒淫生活是建筑在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之上的,这就接触到了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比仅仅揭露统治者的荒淫要深刻得多。从诗人的深沉忧虑中可以看到,他已经敏锐地觉察到了社会危机的潜伏和动乱的端倪。诗中“况闻”以下几句,更是将谴责的锋芒直指势焰熏天的内戚杨氏,甚至进间接地谴责了统治者唐玄宗。这种揭露,一步逼近一步,大胆而又深刻。能够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正是杜甫诗歌创作现实主义方法最突出的特点,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两句诗之所以能够集中而概括地体现尖锐的贫富对立主题,在当时的社会中,朱门是有权有势的家族的标志,让人感到他们声势显赫,与此相对,诗人又用路旁的白骨来代表受尽苦难而死于道旁的贫民百姓。一边是象征富贵权势的朱红色大门,里面是荒淫无耻,挥霍无度的享乐生活;另一边是饥寒交迫,冻死在路旁的嶙嶙白骨。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就是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把极其重大的社会内容集中在两句诗中。艺术特色,还在于诗人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通过高度的艺术描写,去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典型事例。《新安吏》中的“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也是比较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