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病的中老年生活』第四章 饮食决定长寿——做自己的饮食顾问

第四章  饮食决定长寿——做自己的饮食顾问

饮食和营养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维持,都要有赖于合理的饮食营养。饮食营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抗病能力和寿命长短。因此,中老年人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来调整自己的饮食,以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身体需要养分,补充不要过分

今天您补了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注重借助营养元素来调理自己的身体,该怎么补呢?广告是针对产品的,当然希望越多越好,可身体是我们自己的,合适、合理才是科学。

头发慢慢白了,牙齿渐渐松了,怎么办?一个字,补!

如何补?俗话说得好,  “药补不如食补”,从食物中摄取营养是个不错的方法。

有很多长寿的老人,从没有特意补充什么营养,可是他们却拥有了别人羡慕不已的高寿。已80岁高龄的张老伯就是这样一位老人,虽已是80岁高龄,却依然很健康,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相当好。问及健康长寿的原因,张老伯表示只是平平常常的过日子,简简单单的吃饭而已。

由此可见,食物绝对是最好的营养品,对于中老年朋友而言,只要保证四类食物摄入,就没有必要补充额外的营养品。哪四类?

第一类是奶、蛋、鱼、肉、豆,这些食品含蛋白质多,因中老年人容易缺乏蛋白质,所以这类食物不可或缺。具体的吃法:蛋1个,奶2杯,肉150克,豆适量。

蛋1个指每日吃鸡蛋1枚,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可减少到每周3枚。奶2杯指每天饮奶2杯,无论是鲜奶、调和奶、奶粉冲调的白色奶均可。肉1 50克指,每日吃肉100~150克,以鱼肉类为佳,同时,一周应吃1—2次的肝脏。豆适量指每日当进食适量的豆腐等大豆制品。

第二类是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可提供丰富的维生素与矿物质,中老年人每天需要蔬菜水果量为菜3碟,果2个。

第三类是五谷杂粮,五谷杂粮是热量的主要提供者,作为主食,更不可缺,具体吃法为每日吃2~4碗饭,配粗粮与细粮最佳比例为6:4。

第四类是油脂,油很重要,但摄入不宜过多,每日以约2汤匙油为宜,以植物油为主,如大豆油、玉米油、葵花油等。

饮食的“3+3"原则

所谓的“3+3”原则,就是3顿正餐加3顿加餐的进食方式。身体健康、营养均衡可通过这一原则得已轻松实现。

关于这种进食方式,有专家概括为:  “一日多餐,餐餐不饱(七八分饱),饿了就吃,吃得很少。”

人过中年以后就应该采用这种像“羊吃草”的方式来进食,饿了就吃点,每次吃不多,让胃肠总保持不饥不饱的状态最佳。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缺钙”的国家,所谓“缺钙”的国家不是指国家缺乏钢铁、煤炭、石油那样的概念,而是国人们骨骼里缺乏钙元素,由于传统的饮食习惯所致,造成中国人99%缺钙。缺钙的结果:第一是骨疼,缺钙的人因骨质疏松造成骨质增生,腰酸背痛,脚痛甚至浑身疼痛;第二是龟背,人越活越矮,越活越收缩,岁数越大个子越小;第三是骨折,人一不小心骨头就断,有的人咳嗽时甚至连自己肋骨都咳断了,这都是缺钙造成的症状。

缺钙了怎么办?很多中老年朋友认为必须通过吃钙保健品才能迅速补钙,所以选择吃钙片来补钙,这其实是不科学的,长期服用钙保健品,时间长了会产生免疫力,补钙就没有效果了。所以食补是最佳的补钙方法,比如说虾皮、牛奶等都有很好的补钙效果,如每-25克虾皮中就含有500毫克的钙,因此,除了我们上文中说到每天喝2杯牛奶外,也可适当地吃一点虾皮,增加钙的摄入量。另外需要补充的一点就是补钙后要经常晒太阳,以利于钙的吸收。

以前提到吃素让人联想到的是寺庙里的和尚,现在说的吃素则会让人想到一群老公公和老婆婆。因为很多中老年朋友认识到大鱼大肉不利健康。于是乎,他们开始拒绝这些让人感到不舒服的罪魁祸首,转而对素食情有独钟。

他们这一举动实在是不明智,这可不是凭空瞎说,而是有事实为证的。某机构曾经对一些寺庙中的僧尼做过一份营养调查,其结果表明,这些长期食素的佛门弟子并没有得到佛祖的眷顾,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症。由此可见,长期素食并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因此,素食者也需要进补,补什么?最需要补的就是铁和锌,因为这些矿物质很难在肉类以外的食物中获得。由此可见,适当吃一些肉是非常有必要的。

补品慎重,健康永恒

翻开报纸杂志,打开电视机、收音机,都不难发现营养保健品广告,有铺天盖地之势,叫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可是这些营养品让不少人陷入了吃的误区,让人都不知道怎么吃了。为了避开这些形形色色的误区乃至陷阱,就不得不仔细研究一下这些营养品。

营养药与营养品,听起来只有一字之差,但其成分与作用却相去甚远。

营养品,是一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功能,.适用于特定人群,不以治疗为目的的产品;营养药,是指能起到补充人体营养物质作用的药物。

我们都知道,人体所需要的常见营养物质有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当由于一些原因造成这些物质缺乏时,就需要用一些营养药及时补充了。

平常医生给病人所注射的葡萄糖液、白蛋白、氨基酸、脂肪乳剂和所用的各类维生素、铁剂、钙剂等都属于营养药。

营养药不是人人都可以随便使用的补品。别看两者只有一字之差,如果搞不清其中关系,把营养药当做营养品长期服用,对健康是十分有害的。

比如,有很多中老年朋友不论自己身体是否需要,总希望给自己注射几支氨基酸。殊不知,盲目输注氨基酸有的会造成过敏反应。有些肝肾功能损害明显的患者,滥用氨基酸,还可导致肝昏迷、尿毒症的发生。

衰老,这是每个中老年人,甚至是年轻人所排斥的一个词汇。为了抗衰老,一些中老年人开始服用维生素E。但是维生素E这种药品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一定的影响,如果服用过量,对内分泌、心血管、血糖都会有不好的影响。

其实抗衰老的目的不仅能通过药物来达到,运动也可以。大量研究证实, 科学合理有规律地定量运动,可以延缓衰老的脚步。

营养补品不宜用开水冲服

麦乳精、多维葡萄糖、人参蜜、蛋奶、可可粉等滋补品,不宜用开水冲调煮沸食用。这是因为其中所含的糖化酶和不少营养素极易在高温作用下分解变质,降低其营养价值。营养补品一般宜用温开水或凉开水冲服。

顾名思义,补品是补充人体所缺乏的营养物质,提高人体抗病能力,消除虚弱症之物品。因为身体缺乏某种必需物质后容易患病或引起身体虚弱,进用滋补品后,补足能力,可以使疾病康复。只要补得对,的确有益。然而,补品可不是随时都可服用的。

一些身体比较虚弱的中老年人,需要服用一些补血、补气类的滋补品。有些人则喜欢把服用时间放在晚上睡觉前,觉得这样吸收可能会更好。这可是一种危险的做法!

人到中老年,血液的黏度会有所增加,本来睡眠本身就已经会使人的心率减慢了,如果再在睡前服用补品,有些补品中的糖浆类物质就会使血液的黏度进一步增加,就会导致局部的血液动力异常,从而加大引发脑血栓的危险。

基于以上的原因,睡前实在不适宜服补品,尤其是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以及脑缺血的病人来说,含糖量高的补品不宜长期服用,更不宜在睡前服用。

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特别的标志,补品多半是一日服用2~3次,在餐前服用。

我们的营养主要来源于食物,补品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候补”,就算需要它上场,也只是某个特殊的时候,平常是不需要它频繁出现的。

有一位78岁的老婆婆,她每天的饭量连150克都不到,也没有吃蔬菜、水果的习惯,可一说起补品来却十分起劲。西洋参、深海鱼油、补脑胶囊应有尽有,慢慢的补品代替了主食。本来以为,服用了这么多的补品身体应该好很多,可体检结果却着实让她吓了一跳:营养不良。

营养专家表示,中老年人出现营养不良:一是由于膳食的不平衡;二就是盲目进补,再加上机体免疫功能差,很容易为患慢性病埋下隐患。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保持饮食平衡比服用补品更能让身体保持健康。中老年人的合理膳食,应当是低热能,含充足的优质蛋白、少量脂肪、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的平衡膳食。一般来说,中老年人一天的营养需要只要通过300~400克的粮食,100克的鱼、肉、蛋,100克的大豆制品,200克的牛奶或豆浆,400~500克的新鲜蔬菜就可以满足了。

健康怎么离得开水

水,被誉为生命之源,是地球上万物的命脉所在。它的存在不仅是人类生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而且是人体构成的重要成分,对人类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

多喝水于健康有益,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然而可能是由于环境的原因,有的人除了三餐饭菜之外终日不喝水,也可能是个人的习惯关系,有的人整天茶杯不离手,那么问题就出来了,每天到底要喝多少水?

有关医学专家认为,在正常情况下,成人每天需要2500毫升的水,其中大约有1000 ~1500毫升的水来自于三餐的主食、蔬菜和水果,其余的则需要通过喝水补充。如果由于劳动、运动出汗过多,或是由于发热、腹泻等使体内的水分受到损失,则需要增加相应的进水量。

有些人一工作起来就会忘了一切,包括吃饭和喝水;又或者为了避免“借尿”小休的猜疑而渴着自己。如果长此以往,膀胱和肾都会受到损害,从而引起腰酸背痛。其实只要慢慢养成饮水习惯,膀胱接收惯了,自然就会减少上厕所的频率。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每天坚持饮用适量水分,对生理需求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要知道,及时补充水分不仅可以保持血流通畅,改善内脏各器官的血液循环,有助于胃肠及肝、肾的代谢,促进体内废物排出,还能提高机体防病抗病能力,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从而有效地延缓衰老进程。一般来说,中老年人每日应维持在1200~1500毫升,每次喝100~300毫升左右为宜。

说起喝水,很多人都知道,一天要喝8杯水才有益于身体健康。只是如果要说正确喝水、科学喝水,可能有人就会找不着头绪了吧,甚至还会发出疑问:喝水,还需要正确的方式、科学的方法吗?

是的,喝水也需要正确的方式、科学的方法。

不要等口渴才喝水。许多中老年人通常是不觉口渴不喝水,这是错误的。上了年纪的人,生理机能逐渐减退,对缺水所产生的口渴反应不太敏感,若是等到口渴才喝水,这时体内可能已发生脱水现象。中老年人如果长期处于慢性脱水状态,久之可引起便秘、脑缺血、心律失常,甚至诱发脑血栓等疾病。

要喝开水,不喝生水,煮开并沸腾3分钟的开水,既无菌,又能保持水中对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目前认为白开水是最好的饮用水。生水里含有致病的细菌,据调查,经常饮用生水的人,患膀胱癌、直肠癌的可能性会比不饮用生水的人要多。

不喝反复煎煮的开水,因为水经过反复煎煮,亚硝酸含量会增高,众所周知,水中的亚硝酸过量或超标,可不同程度地引起人倦怠、乏力、血压下降、腹痛、腹泻、呕吐,日久还能引起恶性病。

我们已经很清楚了,起床后空腹喝1杯水对人体有很多好处,诸如补充水分、防止便秘、冲洗肠胃、清醒大脑,还能防止一些疾病的发生。只是早晨这杯水要喝什么呢?白开水、淡盐水、蜂蜜水,还是柠檬水、果汁、牛奶?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最适合喝白开水。人到了中老年,肌肉和各个脏器开始萎缩,所以存在于细胞中的水分也减少。多饮水能保持充足的血容量,不致因为血液浓缩,造成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增加血液黏稠度。水还可以防止皮肤干燥、保持肌肤光泽,防止老化,水是中老年朋友皮肤美容的重要物质。  '

有些中老年人认为喝淡盐水于健康有利,于是早上起床就喝淡盐水,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早晨是人体血压升高的第一个高峰,喝盐水会使血压更高。

清晨起来喝1杯蜂蜜水是比较科学的。人经过一夜睡眠后,体内大部分水分已被排泄和吸收,这时空腹饮1杯蜂蜜水,既可补充水分,又可增加营养。中老年人在晨练前可以饮1杯蜂蜜水,以提供能量。

早上起来喝1杯鲜果汁既有解渴作用又有营养,对吗?错!清晨喝果汁并不能提供身体最需要的水分,而且在缺水的状态下就让胃肠进行工作,不利于身体健康。

第一杯水关键词

空腹:清晨喝水必须是空腹喝,也就是在吃早餐之前喝水,否则就起不到促进血液循环、冲刷肠胃等效果。

慢饮:最好是小口小口地喝水,因为饮水速度过猛可能引起血压降低和脑水肿,导致头痛、恶心、呕吐。

分量:每天第一杯水的分量约是300毫升为最佳。

看好盐罐子,年轻一辈子

盐,这个在日常生活中被视为“调味剂”的小玩意儿,虽然看起来不甚起眼,但它所造成的影响却很令人瞩目。缺少了它,食物索然无味;一旦过量,对人体就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说盐是一把“双刃剑”呢?主要是针对食盐中的钠离子所说的。

所谓的双刃剑,也就是说既可以保护自己,但是用不好也可能会伤到自己。如果钠离子使用得当,就可以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维持正常肌肉的神经功能和稳定性;一旦钠离子超过需要量,这时就会造成肾的负担加重,造成血管收缩痉挛,也可能影响其他营养物质吸收。所以,盐在适当情况下是必需的,可一旦超量就会造成损害。

盐和血压的关系非常密切,吃盐多地区的老百姓,患高血压的比例高。以我们国家为例,南方的膳食比较清淡,北方人用盐就比较重。有关调查则显示,东北人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广东人发病率就比较低,虽然主要原因不是用盐的多寡,但至少有些关系。

那么,高血压和食盐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吃盐多血压会升高?

原来,食盐中的钠离子才是使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吃的盐多,摄入体内的钠离子相对也会增多,这样一来就会使血浆中的晶体渗透压增高。为了保持血管内外的渗透压平衡,大量的水分就会潴留在血管中,出现了血容量的增加,从而达到了血管内外渗透压的新平衡,但此时的心脏负担也就增加了,心脏只有加大心肌收缩力和频率,才能保持血管中血液的正常运行,同时,血管壁受到的压力也增大了,最终导致血压的升高。

对于没患高血压的中老年人来说,每天食用的盐量最好不要超过6克,这是我们都知道的。对于已患高血压的朋友而言,每天食用的盐量则应在6克以下,这样可以有效控制血压的水平。

 

    6克盐一分为二 

世界卫生组织公认,一天的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实际上炒菜时放入4克盐就足够,剩下的2克在平时天然的饮食中隐藏着,不需要炒菜的时候放进去,也就是说要把6克盐一分为二,两个加在一起总量是6克。

健康人吃盐多了会有损健康,患病者吃盐多了会加重疾病,既然过多吃盐对大家都没有好处,那就开始限制用盐量吧。可是很多人的口味都很重,如果突然让大家吃清淡饮食,可能大多数人都接受不了,怎么办?

想要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是不可能的事情,相同地,想一下子把盐量减到6克也是不可能的,这是一项不小的工程,需要有耐心,一点一点地往下减。

2.生吃一些新鲜的蔬菜

新鲜的蔬菜味道鲜美,生吃就不用加任何的调味品,既保证了蔬菜的摄入,又达到了减少盐量的目的,何乐而不为?所以,在每天的餐桌上可以多准备一些可以生吃的蔬菜,如西红柿、黄瓜、生菜、萝卜等。

3.加入其他调味品

为菜肴提鲜不只是靠咸味,其他的调味品同样可以。比如醋,作为最常用的家庭调味料,它不仅可以调节口味,还可以软化血管呢。另外,一些具有特殊气味的蔬菜也可以用来调味,如香菜、香菇,在熬汤时加入它们,可以使汤更加香浓可口。

高盐饮食对人体健康有害,这是经过医学研究证实的,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说,盐量的摄入是越低越好呢?或者说干脆不吃盐就会更健康?

我想大家都听说这样一句话:  “我吃过的盐比您吃过的饭还多。”且不论这句话的本意是什么,至少我们可以从中知道,盐对于我们来说和一日三餐的饭一样重要。

不错,高盐饮食确实对人体有害,但这并不说明盐量越少越好,更不是不吃盐。限盐过度是有一定副作用的。盐的主要成分是钠,如果钠摄入不足,就会使机体细胞内外渗透压失去平衡,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内,从而产生程度不等的脑水肿,轻者出现意识障碍,包括嗜睡、乏力、神志恍惚,严重者可发生昏迷。

如果长期过度限制盐的摄入,会导致血清钠含量过低,从而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出现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等症状。

低盐饮食是对高血压患者非常有益,但对于健康的人来说,盐量的摄入可不是越低越好。

 

健康从清晨开始,营养从早餐开始

早餐,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全天能量和营养素的重要来源,对人们的健康和营养状况有着重要影响。不管怎么说,每天吃早餐才是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早睡早起,早餐早吃,这是很多中老年朋友的生活习惯。

今天看来,这一习惯似乎需要改一改了。有关专家表示,如果早餐吃得过早,会影响到胃肠道的休息,使消化系统长期处于疲劳应战的状态,扰乱胃肠的蠕动节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在睡眠时,绝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充分休息,而消化器官却仍在消化吸收前一天留在胃肠道中的食物,到早晨才渐渐进入休息状态。所以,把早餐放在7点之后可以让胃肠得到充分的休息,于健康有利。

另外,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都已经逐渐衰老,尤其是消化器官的功能日渐减退,机体的新陈代谢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能量,如果过早进食,自然会受到干扰,代谢往往不能及时排清,就可能诱发各种中老年疾病。

早餐,许多人称为“早点”,大概是只吃一点的意思。

很多人的早餐不外乎为稀饭、馒头、油炸食品、豆浆、鸡蛋和奶制品。当有关专家表示早餐要吃蔬菜时,很多人都惊果了,发出“怎么早餐还得吃菜?”的惊呼!看来早餐不吃菜者,大有人在。.

虽然早餐桌上的那些食品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但维生素却很少。如果长期食用,容易引起体内酸碱平衡失调,导致血液偏酸性,出现缺钙症。如果早餐吃点蔬菜就能做到酸碱平衡。蔬菜不仅仅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多种水溶性维生素,还含有很多钙、钾、镁,这些都属于碱性食品。

从晚餐到早餐,要经过1 0多个小时。早晨的时候机体急需营养,早餐如果吃不好,等于大半天没吃好饭,长期下去,身体怎能承受得了。

很多人都是从小就在爷爷奶奶的带领下,习惯了早上吃油条加豆浆。而现在的爷爷奶奶也习惯了这种口味、这种吃法,并且还有着几十年的感情,想要推翻可真是有点不容易。

油条加豆浆式的早餐虽然曾风靡大街小巷,但有关营养专家却对其提出了质疑,并将它们做了彻底的研究。

油条,高温油炸食品,和烧饼、煎饺、蛋饼一样有着油脂偏高的问题。我们都知道,食物在经过高温油炸之后,营养素就会遭到破坏,还会产生致癌物质。油条热量比较高,油脂也难消化,如果再加上豆浆这种中脂性食品,两者加一起的油脂量明显超标,不适宜长期食用。

早餐不要总是一成不变的豆浆加油条,可以尝试不同的样式。有关专家特别强调,中老年人的早餐最好吃一些容易消化的温热、柔软食物,比如粥,最好在粥里加一些莲子、红枣、山药、桂圆和薏米等。对于油腻、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最好不要多吃。

现在很多人由于工作忙,往往忽略了早餐。殊不知,不吃早餐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您免掉了早餐,同时也就免掉了健康。

有些人不吃早餐是为了减肥,只是他们可能没想到,不吃早餐不但不能减肥,还会让人容易发胖。因为当外界没有能量补充的时候,首先消耗的是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最后才是脂肪。更糟糕的是,不吃早餐还会使午饭吃得更多,造成身体消化吸收不及,反而容易造成皮下脂肪堆积。

很多人都有便秘的现象,有些人对此现象非常不解,其实这也和不吃早餐有关系。在三餐定时情况下,人体内会自然产生胃结肠反射现象,有利身体排毒。反之,如果没有吃早餐的习惯,就可能造成胃结肠反射作用失调,产生便秘。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的研究显示:如果人长期不吃早餐,中风的机率就要比其他人要高。

当然,在吃早餐的时候也一定不要忘记这样几个原则:

尽量晚一些。如果早餐吃得过早,就会干扰肠胃的休息,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所以,中老年人的早餐宜迟不宜早,一般应在8点半到9点之间较为合适。

尽量软一些。在早晨,中老年人不宜进食油腻、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否则会劳脾伤胃,导致食滞于中,消化不良。中老年人早餐宜吃容易消化的温热、柔软食物,如牛奶、豆浆、面条、馄饨、馒头及花卷等,尤其适宜吃粥。

尽量少一些。饮食过量,超过肠胃的消化能力,食物便不能被消化吸收,久而久之,会使消化功能下降,胃肠功能发生障碍而引起胃肠疾病。所以,中老年人的早餐不要吃得太多,六七分饱就可以。

中年人的健康早餐

人到中年是“多事之秋”,为减缓中年人的衰老过程,其饮食既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钙、磷等,又应保持低热量、低脂肪。饮品方面可选择脱脂奶、豆浆等。粮食方面比较简单,一般的馒头、面包都可以,不过面包不要加了油的那种就好了。还可以选择吃个水果。如果要吃鸡蛋,就不要吃蛋黄。

一日三餐的习惯,在我国很早就形成了。这是科学的,符合生理和工作的需要。但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身体组织结构逐渐产生一些变化,让他们的食量减少,新陈代谢也不像年轻人那么旺盛。所以,一日三餐已经不适合他们,少吃多餐才是他们最健康的选择。

“吃一点就饱,过不大一会儿就觉得饿。”这恐怕是很多中老年人都会有的一种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人到了中老年,生理机能就会出现衰退,代谢相对变慢,腺体分泌减少,咀嚼、消化能力也随之降低。所以,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组织结构会逐渐产生一些变化。比如皮肤组织逐渐会失去弹性,结缔组织则会逐渐增多。同样,在胃肠部也会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会使人的消化能力逐渐减少和削弱。所以,如果中老年人一次吃得过多,那么胃肠部就会产生负担,身体也就会相应产生疾病。

中老年人不像年轻人那样需要大量的物质补充身体的需要,他们只需将生理需要维持在一定水平。所以,少吃多餐是最适合的了。

少吃多餐的健康饮食方法很早就被提出了,孙思邈就曾经说过:  “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意思是说,人宜少食多餐,不宜一顿吃得很多。那么,中老年人一天用餐多少次为宜呢?一般说,中老年人的最佳用餐次数,除了三餐外,应在早、午餐之间及晚睡前两小时左右加餐一次。实行这种饮食方法,能使中老年人消化功能提高,睡眠稳定,大大减少夜间醒来的次数,从而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康。

对于“少吃多餐”这一观点,捷克科学家曾经做过研究。他们把1400人分为2组,其中1组每天吃2~3顿饭,另外1组把同样的食物分5次吃。结果显示,每天吃2—3顿饭的那1组每10个人中就有1人患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而另外l组,每26个人中只有1个患有心血管疾病。这个实验结果告诉我们,为了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少吃多餐是十分必要的。

少吃多餐还可以让中老年人避免低血糖症。要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肝脏合成糖原的能力会降低,所以糖原的储备就比较少。相比较来说,中老年人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也比年轻人差,含量又没有年轻人大。所以就需要少吃多餐,以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成分。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少吃多餐可以防止每餐进食过多,超出胰岛负担,避免血糖急剧上升。如果血糖下降,及时地加餐可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所以,中老年朋友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进餐的次数。

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少吃多餐也非常有好处。少吃就不会使胃部过度扩张,横膈膜也不会抬高,心脏活动不会受到影响,当然就不会产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所以,对于肥胖的心脏病患者,一定要限制食量,减轻心脏负担。

    关于低血糖

低血糖,医学上又叫低糖血症,指的是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偏低造成的异常状态。葡萄糖是人体完成各项功能所不可缺少的“燃料”,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大米、白面、牛奶、水果和糖都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除此之外,低血糖还会在入睡后发难,导致人们在噩梦中惊呼而醒,并且浑身是汗,醒来时感到筋疲力尽、不知所措,而且容易发脾气。

养生之道——细嚼慢咽

许多人因时间紧张,或其他原因,吃饭时往往是狼吞虎咽式快速进食,长期下去会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提倡细嚼慢咽的进食方式。细嚼慢咽是种非常健康的饮食习惯,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身体更加健康。

进食要细嚼慢咽,早已为历代养生家和医家所倡导。  《千金要方》说:  “食当熟嚼。’’  《医说》亦指出:  “食不欲急,急则伤脾,法当熟嚼令细。”

现代医学认为,咀嚼是消化系统消化食物的第一程序,咀嚼食物愈细,就愈能扩大食物和肠管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消化液充分发挥作用。细嚼慢咽则有利于促进唾液的分泌,唾液中含有多种物质,当咀嚼时分泌出来的大量唾液与食物混合、溶解、相互作用,既可以促进机体对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又可以改变食物中的有毒物质的化学结构,而起到解毒作用。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细嚼慢咽还有另外一个神奇的作用一一抗衰老。

我们都知道,人在咀嚼时唾液腺会分泌唾液,但我们可能不知道,人体的唾液腺在分泌唾液的同时,还分泌一种腮腺激素,这种激素可被机体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具有抵抗机体组织老化的作用。另外,咀嚼食物的口腔活动还能提高大脑的思维能力,加快脑细胞的信息传递,预防大脑老化和老年痴呆。

其实,有不少人虽然知道吃东西要细嚼慢咽,可到吃的时侯总是匆匆忙忙,不是在饭桌上聊天,就是边吃饭边看书或电视,塞进嘴里的东西连嚼也不嚼,便囫囵吞枣似的咽了下去。看了以上细嚼慢咽的益处之后,是否让您跃跃欲试,准备好下一餐要细嚼慢咽了呢?

您可以在吃饭前先喝一点水或者是淡汤,以增加饱感,这样在正式吃饭的时候就会相应吃得慢一点。

您可以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和家人在饭桌上谈一些愉快的事情,这样一来,吃饭的速度就会慢下来。但有一点必须记住,在饭桌上不适宜教育孩子,也不适宜争论。

您也可以尝试一下用左手进食,如果是左撇子则可用右手,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吃饭的时间,还可以开发大脑。

您还可以多吃一些经得住咀嚼的食品,比如粗粮、红薯条、鱼干、甘蔗等,习惯了“慢式”咀嚼方式后,吃饭时就会习惯性地慢下来。

    咀嚼的美容效果

细嚼慢咽对额面部组织有很大好处,它可以刺激颌骨发育,是一种美容运动。在咀嚼过程中,面部血液供应量加大,表情肌协调有规律地活动,可使面部有光泽、减少皱纹。

刘芳一贯是“狼吞虎咽”的进食方式,一天去医院体检,医生告诫她,如果长期下去就会使食管失去正常蠕动功能,无法推动食物下咽。因此,刘芳开始尝试“细嚼慢咽”的进食方式。

本来刘芳以为,  “快食’’不健康,  “慢食’’应该健康了吧。所以,她在吃饭时总是把一口饭嚼了又嚼。可是,没多久她就发现,自从实施“慢食”以来,她的体重可是上升了不少。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所谓的细嚼慢咽并不是越慢越好,因为消化食物的消化酶有分泌高峰,一般在十几分钟内,在分泌高峰中消化酶的浓度达到最佳的食物消化点,有利于营养元素的分解吸收。如果吃了油性较大的食物,受到脂肪的刺激,胆汁会一下子从胆囊排到肠内,集中消化脂肪。但是如果用餐时间过长,胆汁就会“分期分批’’地进入肠内,如果胆汁数量不够,就不能充分消化脂肪,容易堆积脂肪,导致肥胖。

那么,怎么样才算正常的细嚼慢咽呢?有关专家建议,一顿饭最好掌握在半小时之内,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当然,这所谓的半小时只是吃饭的时间,不包括闲聊的时间。饭越吃越香,人越活越爽

不管什么时候,民都以食为天,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这句话尤为重要。在人的一生中,中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生命阶段。如果这个时候不注意饮食与营养的科学性,那么不仅会导致疾病,影响中年人能力的发挥,而且还会加速衰老到来速度。

“年纪越来越大,胃口越来越差,吃什么都不香,有时稍微多吃一点就觉得胃胀、胃堵、消化不良。”很多中老年人都会有这样的抱怨。

中老年人一般胃口都不太好,像已经72岁高龄的马大娘,吃什么都不香,什么都不想吃,索性“绝食”。这可把一群儿女急坏了。人是铁,饭是钢,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不吃饭可是非常危险的。大家一合计,把老太太请进了五星级饭店,可是对着香气喷喷的饭菜,马大娘照样是没有胃口。

最后,小儿媳妇想出了一个办法,她用茶水煮了一锅米饭,给老太太剩了一碗,没想到马大娘居然吃个底朝天。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用茶水煮米饭,可以使米饭色、香、营养俱佳,老太太就是冲着米饭的香味去的。另外,茶水煮米饭还有去腻、洁口、化食和提供维生素的好处。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

首先取0.5~1克的茶叶,用500~1000毫升的开水泡5分钟,然后滤去茶叶渣,将过滤的茶水倒入淘洗好的大米中,按常规入锅煮即可。

除了用茶水煮米饭外,还可以加醋、盐煮。

我们都知道,煮熟的米饭不宜久放,尤其在夏天,米饭很容易变馊。如果在煮米饭时,按1.5千克米加2~3毫升醋的比例放些食醋,可使米饭易于存放和防馊,而且煮出来的米饭并无酸味,饭香味更浓。

大家都知道,冷掉的米饭想要再吃就需要重蒸一下,可重新蒸的米饭总有一股味,不如新煮的好吃。如果在蒸剩饭时,放入少量食盐水,米饭的异味就可以去除了。

章大妈快70岁了,近段时间,吃饭总是没胃口。同样的饭菜,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只有她没有半点食欲,这是怎么了?

很多中老年人吃东西没味道,没有食欲。一般来说,这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老人嘛,年龄越来越大了,舌头上的味蕾也会慢慢退化,这是很正常的生理变化。舌头感知食物的反应就慢慢减弱了,于是吃什么东西也都没了味道。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功能也在下降,于是就会引起食欲不振。

如果中老年人实在没胃口,不妨在菜里面加些姜,这样可以起到温胃散寒、刺激味觉、增强食欲、减少油腻的作用。另外,也可以熬些姜汤喝。

如果中老年人没有食欲是因为消化系统功能的下降,导致吸收不好,可以选择山楂、陈皮等一些健胃消食的食物,可以对消化功能进行调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