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 痰
流 痰
流痰是指骨与关节因结核杆菌感染所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俗称骨痨和穿骨流注。
本病的命名具有两大特点:第一,流者流动之意,它能随痰流窜脊柱、环跳、膝、踝、肩、
肘、腕、指及全身骨与关节间,壅阻而发病。第二,本病溃后脓液清稀,夹有“败絮”状
物,其形如痰,故以流痰名之。
流痰这一病名出现时间较晚,在古代文献中本病多在阴疽(无头疽)、流注、骨疽等
疾病中论述。如《灵枢.刺节真邪论》中的“骨疽”“骨痹”,以及《素问。痿论》之中
的“骨痿”皆颇似本病;隋《诸病源候论》则有骨痿疽一候,其症状为“初肿后乃破,破
后还合,边傍更生,如是或六七度,中有脓血,至日西,痛发如有针刺。”《备急千金要
方.瘭疽第六》则明确指出:“凡贼风,其人体卒无热,中暴风冷,即骨解深痛,不废转
动,按之应骨痛也,久即结痛或结瘰疬。”并认为:“若治附骨(疽)作贼风,则增益病深
脓多,若治贼风作附骨(疽),即加风冷,遂成瘰疬、偏枯挛曲之疾也,疗之为效,都在
其始耳。……附骨之始半肿但痛而已。其贼风但痛不热,附骨则其上壮热,四体乍寒乍
热,小便赤,大便涩而无汗。若得下却热并开发凑理,便得消也,纵不消尽,亦得浮浅
近外。凡贼风但夜痛骨不可按,抑不得回转,痛处不壮热,亦不乍寒乍热,多觉身体素
素然冷。欲得热熨痛处,即小宽时,复有汗出,此为贼风证也。宜针灸熨博,诸服治风
药即愈。”因此从症状和并发症来看,贼风与流痰如出一辙,并在当时已非常明确地指出,
本病与附骨疽不同,在病因、病机及症状和治疗上迥异,若将二者混为一谈,势必引起
不良之后遗症,并认为治“贼风”的关健在于早期治疗。可见孙思邈对本病的认识全面
而深刻。至宋代《太平圣惠方》对本病的描述则更为具体,如“龟背”、“鸡胸”就非常
形象。明《寿世保元》指出:“一切瘀血、湿痰,蓄于肢节之间,筋骨之会,空窍之所而
痛也。肢节沉重者是湿痰。”提出湿痰是本病的主要病因。至清代,人们对本病的认识有
所提高,在论治上也更趋合理。如《外科证治全生集》禀承家传,独树一帜,对阴阳辨
证最对推崇,对阴疽的治疗,方法独特,效果非凡。其创制的阳和汤、小金丹、犀黄丸,
至今仍为医者广泛使用。至晚清,诸医家对本病的认识趋于一致,显著的特征是将本病
的“附骨痰”、“流痰”来命名,认识到本病乃纯阴无阳之证。如《疡科心得集。辨附骨
疽附骨痰肾俞虚痰论》载:“附骨痰者,亦生于大腿之侧骨上,为纯阴无阳之证,小儿三
岁五岁时,先天不足,三阴亏损,又或因有所伤,致使气不得升,血不得行,凝滞经络
隐隐彻痛,遂发此疡。”《医门补要》对龟背痰的记载更为详尽。曰:“脾肾二亏,加之劳
力过度,损伤筋骨,使腰胯隐痛,恶寒发热,食少形瘦,背脊骨中凸肿如梅,初不在意,
渐至背伛项缩,盖肾衰则骨痿,脾损则肉削,但龟背已成,愈者甚寡,纵保得命,遂为
废人.”余听鸿在《外科医案汇编.流痰》中直接称本病为“流痰”,对本病的证因论治
较为细致。如:“流痰一症,脾虚湿痰凝滞最多,或病后余毒稽留肌肉之内,或欲后寒气
袭于经络之中,或因气阻,或因血凝,若正气盛,阳气宣通,随阻随散,正气虚,经脉
涩滞,随注随壅,屡发屡止,或溃或愈,虽云外证,俱从内生.为内科者,不得不究生
焉。”说明本病绝非外伤,而伤于内才是本病的关键。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流痰是发于骨与关节的阴寒之证,其病因与先天不足,后天失
调、外感风寒湿痰及有所闪挫损伤有关。临床特点是:起病缓慢,局部皮色不变,漫肿
酸痛,化脓亦迟,溃后脓水清稀,夹杂“败絮”状物,可形成窦道,缠绵不愈,易损筋
伤骨,轻则致残,重则成为虚劳,危及生命。本病好发于儿童及少年,其发病部位以脊
椎为最多,其次为下肢、上肢。
流痰可因为发病部位和形态不同,而有不同的病名。如患于胸背,病变成后凸畸形
者,称鸡胸或龟背痰;病于腰背,痰流于肾俞穴附近者,称肾俞虚痰;病损于髋关节,活
动受限损筋伤骨,为附骨痰;痰损于膝,病膝呈上下纤细,状若鹤膝,称鹤膝痰,病发
于踝,疮孔内外相通,称穿拐痰;痰结于指节,形似蝉肚,称蜣螂蛀;痰积前臂,附骨
而生,孔孔流浆者称蝼蛄串。
本病相当于西医所称之骨与关节结核.是体内继发结核病灶。约90%继发于肺结核,
少数继发于消化道结核及淋巴结结核。本病好发于脊椎,约占全部病例的一半,其次是
膝关节、髋关节和肘关节。好发部位大都在负重大,活动多,易于遭受慢性或积累性劳
损和肌肉附着少之处,如胸、腰椎椎体及长管骨骨端等。
(病因病机)
1 先天不足、禀赋不耐 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乏,骨髓空虚,则骨骼柔软脆
弱,不能支持身体,若强令早坐,闪挫扭伤,使气不得升、血不得行,如复感风寒冷气,
外邪循经入里,留滞筋骨,使阴寒痰浊,气血凝滞发为流痰。
2 后天失调,三阴亏损 患者劳欲过度肾精耗损;或是伤于饮食,内损脾胃,一则
不能运化水谷,使精血更亏,再则脾虚不运水湿,而凝聚为痰;或是情志不舒,气郁化
火、亦可耗伤阴血,伤及肾精。如此导致三阴亏损,骨髓不充,邪气则乘虚侵入,发为
流痰。
3 风寒湿邪,乘正气不足,侵入经络,留滞于筋骨,血得寒则凝,故致气血凝滞,
与湿痰相结聚,成为流痰。
4 跌打闪挫,强令早坐,使筋骨受损,致局部气血凝滞,又与外感之风寒湿痰相搏
结,发为流痰。
总之,本病的发病是以虚损为主因,而外邪或外伤只是致病的诱因。在整个病程中,
其始为寒,其久为热,即有先天不足,肾亏骼空之虚,又有气血不和,痰浊凝聚之实。其
化脓之时,不仅寒化热,阴转为阳,而且肾阴不足之象也逐渐显露,致使阴愈亏,火愈
旺,因此本病后期常现阴虚火旺之候;又因其脓水淋漓不断,耗伤大量气血,所以后期
也可表现出气血两虚之证。
西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种继发于体内原发结核病灶(肺或淋巴结)的病变,通过血
液循环达到骨骼系统。结核菌可长期潜伏在骨组织中,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发病。有时
结核杆菌经血道先感染关节滑膜,再循血管周围淋巴腔侵入骨髓。
骨与关节结核的病理发展过程是有一定规律的,初期病变局限于骨或滑膜组织,即
单纯结核或单纯滑膜结核。若能在此阶段治愈,则可全部或部分保留受累关节的功能。反
之,初期病未能及时治愈而进一步发展时,单纯骨结核扩散侵入关节腔,或单纯滑膜结
核侵及关节软骨面,而使关节的主要结构遭到破坏,即成为全关节结核,在此期治愈后,
关节功能将全部或大部分丧失。病变进一步发展,可向外突破,即全关节结核突破关节
囊,骨结核突破骨膜,则在其周围软组织间隙内形成结核感染及脓肿,进而可穿破皮肤
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引起继发感染。
(辨病)
1临床表现
1.1 全身症状 发病缓慢,早期多无明显全身症状,仅有轻度的局部症状,活动期
可有怠倦,乏力,体重减轻,精神不振,纳呆,午后潮热,盗汗等;晚期明显消瘦,食
欲不振,全身无力及继发性贫血等。
l。2 局部症状及体征
1.2.1 疼痛 早期仅有轻度疼痛及酸痛,当病变侵及全关节时,则疼痛剧烈,且多
夜间加重,成人夜间可痛醒,儿童则有夜间惊啼现象。部分患者可出现相应的神经支配
区的远部痛。关节部病变疼痛时动则更甚.
1。2.2 肿胀 由于滑膜增厚,关节腔内积脓或关节周围软组织内渗出而形成。一般
无红、热表现,溃脓时则透红一点。
1。2.3 肌肉萎缩 由于疼痛活动减少而致废用性萎缩,以及神经营养性改变也可使
肌肉萎缩。
1.2。4 肌肉痉挛与关节畸形 肌肉痉挛为保护性反应,可限制受累关节活动与减轻
疼痛,并且由于肌肉痉挛可置受累关节于一定的畸形位,且多为屈曲畸形。若晚期关节
正常结构被破坏及软组织挛缩,易发生病理性脱位等严重畸形。
1.2。5 功能障碍 功能障碍与病变程度成正比,早期多由疼痛及肌肉痉挛所引起,
晚期则因严重畸形和固定性僵硬所致。
工。2.6 寒性脓肿及窦道 由于病骨、关节厨围软组织形成脓肿,因无红、热表现,
而触诊有波动感,故称“寒性脓肿”。由于重力关系,寒性脓肿可沿软组织间隙向下流注,
远离病灶部位,含大量稀脓和豆渣样(败絮状)物质.脓肿可穿破皮肤形成窦道。窦道
肉芽松弛、苍白,经久不愈。
2 诊断要点
2。1 有结核病史及结核病接触史。
2.2 全身有低热、午后潮热、消瘦、盗汗等症。
2.3 局部肿痛、功能障碍、肌肉痉挛、关节畸形、寒性脓疡及窦道。
2.4 X线摄片发现关节滑膜肿胀,软骨破坏,或死骨形成。
2.5 血沉增快,脓液结核菌培养可为阳性。病理检查一般可确诊。
[辨证]
1 阳虚寒痰证 主见于初期脓液未成之时,此期虽骨内有病变而外形症状并不明
显,仅觉患处隐痛或酸痛,不红不热,皮色如常,继则关节活动障碍,动则疼痛更甚,舌
淡苔白,脉弦紧或沉细。 、 .
2 正虚毒滞证 多见于成脓期,风寒湿痰日积月累,郁而化热,腐肉为脓。表现为
原发或继发部位渐渐肿起,疼痛明显或反而不痛,脓已成熟则按之应指,局部透红一点。
伴午后低热,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3 阴虚火旺证 多见于溃后期,此时虚热日热,阴液日耗,加之疮疡溃破流脓,更
伤阴血,致使阴虚火旺,表现为破溃后脓液清稀,夹杂败絮血水,疮口凹陷,周围皮色
紫暗,形成窦道,伴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4 气血两虚证 亦见于溃后期,由于疮疡溃破日久,大量清稀脓液流出,使气血大
份所致。表现为:疮口长期不能愈合,色泽苍白晦暗,或有斑痕硬结。伴食欲减退,精
神萎顿,面色无华,形体畏寒,心悸,失眠,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虚大无力。
[治疗]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1。1.1 阳虚寒痰证 治宜补益肝肾为主,辅以温通经络,散寒化痰,以促其消散。
方用阳和汤加减。若兼表证,加荆芥、防风,有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局部痛甚者,加
乳香、没药、玄胡。
1.1.2 正虚毒滞证 宜扶正托毒。方用神功内托散加减。可酌加功劳叶,冲服骨结
核散。
1.1。3 阴虚火旺证 宜养阴清热。方用大补阴丸和清骨散加减。汗多,加黄芪、山
茱萸、浮小麦;阴虚甚者,加生地、沙参、麦冬;咳嗽严重者,加百部、紫菀、冬花。
1.1.4 气血两虚证 宜补气养血。用人参养荣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若伴腰酸足痿
者,可加川断,杜仲、狗脊、鹿角胶、菟丝子、巴戟肉、牛膝等。
1.2 成方、验方
l。2.1 阳和丸,每次6g,每日2—3次。用于阳虚寒凝证。
1.2.2 小金丹,每次4粒,每日2次。
1.2.3 虎潜丸,每次9g,每日2—3次。用于正虚毒滞证。
1.2.4 榄核莲15g,十大功劳叶工5g,牛大力30g。水煎服,15"--30天为工疗程。
1.2。5 穿破石30g,、铁包金60g,百部!Og,水煎服。 '
2 西药治疗 ,
2。1 异烟肼0。lg,每日3次,口服。
2.2 链霉素0。5g,每日2次,肌注。
2。3 利福平150mg,口服,每曰3次。
2.4 对氨水杨酸钠2~--4g,口服,每日3次. ,
2。5 乙胺丁醇250mg,口服,每日3次.
2.6 卡那霉素0.5mg,肌注,每日2次。
一般同时使用以上2—3种抗结核药,中小关节结核用药1年左右,大关节给药2年
左右,术前一般用药3—4周。
3 外治法
3。1 初期(阳虚寒痰证) 用回阳玉龙膏外敷,或用阳和解凝膏掺桂麝散或黑退消
盖贴;或配合隔姜灸,雷火神针灸等法;或配合熨风散局部熨之,以促其消散。
3.2 成脓期(正虚毒滞证) 若脓已成熟,皮肤透红,按之应指明显可切开,或用
火针烙法烙开,以排脓通畅为度。 ,
3.3 溃后期 可用五五丹插药线引流,若脓水清稀,久不收敛,可用附子饼灸法,
若已成瘘,但脓出不畅时,可用白降丹外粘药线,插入疮口,以化腐蚀管;若溃后久不
收敛,但脓水转稠厚者,是行将收口的佳兆,宜掺生肌散以收口。
3.4 牵引与固定 四肢关节结核,可持续皮牵引或固定,以缓解肌肉痉挛,减轻局
部疼痛,矫正关节畸形,促进病变稳定,并可预防或治疗病理性关节脱位或骨折.
3。5 穿刺抽脓法 脓肿较大,并有全身症状者,可行穿刺抽脓法,,抽出脓液,并在
脓腔内注入链霉素0。lg,异烟肼lOOmg卜加压包扎,开始每周l一2次,以后可根据积脓
情况,每l一2周穿刺1次。如脓液不易抽出时,可作小切口排脓,置入链霉素后,缝合
切口,加压包扎。穿刺时应无菌操作,进针宜轻,以免形成窦道。 .
4 手术疗法 . ’
4。l 适应证 滑膜结核经治疗无好转;合并结核性脓肿,骨、关节骨质破坏死。
4。2 手术方式 ①脊柱结核应根据病情选择病灶清除术、病灶清除加植骨融合术、
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等。②滑膜结核行滑膜切除术。⑧关节成形或关节融
合术.
5 针灸疗法 临床多使用灸法,可直接灸,也可隔姜、隔蒜灸。亦可灸百会穴及病
变两旁各取工寸半之相应穴位,以培补督脉,疏通气机。
(预防与护理}
1 局部制动 用石膏、夹板牵引固定患肢,脊柱结核宜卧硬板床休息。
2 增加营养,多进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饮食,病情进展时忌食鱼腥、酒、椒、葱、
蒜等.
3 瘫痪病人定期翻身,预防褥疮,酒精按摩每日1次。
龟 背 痰
流痰发于胸椎,致使人体呈龟背畸形者,称龟背痰。另外,病变可使胸骨前凸,背
脊后弯,呈鸡胸龟背状,所以也称鸡胸龟背。本病多发于青少年,尤以10岁以下儿童最
为多见,患病后开始症状不显,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则可致鸡胸龟背畸形,其重者常
常引起下肢痿软无力,步履蹒跚,活动受限,甚至发生双下肢瘫痪。相当于西医所称之
胸椎结核。
[病因病机]
1 先天不足,禀赋不耐,骨髓空虚,骨骼柔软,若强令早坐,复外感风寒湿邪,使
气血凝滞,痰湿结聚,发为流痰。
2 脾肾两虚,肾精亏损,骨髓不充,加之脾肾虚弱,不能温阳化气行水,使痰浊结
于骨骼而发病。
3 督脉空虚,阳气不足,外邪乘虚直中督脉,注于骨结,以致出现背脊后突之龟背
痰。
4 肺经邪热,侵及脊骨,脊骨受损无力支持而成鸡胸、龟背畸形。故《世医得效
方》说:“胸高胀满,其状如龟,此肺经受热邪所致也。”
西医学认为,脊椎结核常见于5岁以内儿童,侵犯部位最常见为最下三个胸椎和第
一、二腰椎,多为两个以上椎体受累,在儿童期,椎体的血液供养,主要依靠脊椎后动
脉的分支,它分布于椎体的中央区,因此儿童期脊椎结核病也从椎体内部开始,可破坏
大部分骨质,由于椎体不堪重负而塌陷,脊柱遂形成有角度的弯曲畸形。在成年期,病
变常在椎体前区(该处由肋间动脉或腰间动脉供养),椎体大部分保存,因而畸形程度较
轻。
[辨病]
1 临床表现 患者站立或行走时尽量将头及躯干后仰,坐位时喜用手扶椅,以减轻
体重对受累椎体的压力,脊柱后凸畸形,肿如梅李,身体缩小,渐至背伛、背驼,而呈
鸡胸鳖背之象,并容易造成广泛的椎旁流痰(脓肿),位于背部两侧。伴悠悠腹痛、二便
枯秘,或脾败便泄,潴留或失禁,饮食少纳,或日久气血两亏,筋骨不荣。甚者可出现
二足痿弱,以致于截瘫,渐成童劳而毙。
2 诊断要点
2.工 背部钝痛或酸痛,动则痛剧,并向胸部和上腹部放射。
2。2 脊柱运动受限,胸腰部僵硬,拾物试验阳性.
2.3 胸椎呈角状后凸畸形,形似龟背。
2.4 在椎体旁或肋前胸肋形成寒性脓肿。
2.5 出现下肢痿弱,甚至截瘫。
2.6 X线检查
2.6。l 边缘型 早期X线平片上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疏松或局限
性骨质破坏。
2。6.2 中心型 椎体骨质疏松或有空洞改变。晚期病椎塌陷呈楔形变。
2。6。3 在病椎两旁有增浓的脓肿阴影。
3 鉴别诊断
3。1 驼背 本病多发于先天禀赋不足及后天营养不良、气血不足之儿童。患者亦有
明显的畸形,但该病所致之鸡胸龟背在坐位时脊骨弯曲如弓,平卧后驼背好转或消失。范
围较广,无明显的成角畸形,胸前常见串珠累累(串珠肋),双下肢呈内弯或外翻畸形,
四肢骨端常有增大现象。
3。2 肾虚腰痛 以腰背部疼痛为主症,以30~40岁以上男子,腰部长期积劳者为
多。背部无畸形,亦无寒性脓肿。
[辨证]
见“流痰”。
(治疗)
1 内治法 见“流痰”。
2 外治法 见“流痰”。
3 手术疗法
3.1 病灶清除术 病灶处有死骨存在,或有较大的脓肿,或窦道久治不愈者,在抗
结核药物控制下,患者一般条件许可时,可行病灶清除术,同时行病灶内植骨术(有继
发感染者不宜)。术后卧床3—6个月,并须继续用抗结核药物治疗。
3。2 脊柱融合术 病灶清除术后1—2个月,或经非手术治疗已达静止期患者,但
脊柱不稳定,可用自身髂骨或异体骨,行脊椎后融合术,术后卧床3—6个月。
[预防与护理]
1 休息 为缓解疼痛,避免病变扩散,防止畸形,及时让患者卧床休息或采取其他
措施是必要的。应使用软垫硬板床,在脊柱结核活动期卧床可以自由翻身,但不宜坐起
或离床,直至脊柱恢复稳定为止;比较稳定的结核,可以坐起吃饭,下床大小便,其余
时间仍须卧床休息。
2 牵引或固定支架保护 可防止病理性脱位,并可整复脱位和矫正畸形。
其余见流痰“预防与护理”。
.肾俞虚痰
流痰发于腰部两侧肾俞穴者,称肾俞虚痰。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男女无明显差别。
病变以腰痛,腰强,活动受限,两侧肾俞穴处显脓性包块为主要特点。相当于现代医学
的腰椎结核病。
[病因病机]
l 肾气不足,则精失所藏,骨髓不充,骨质不坚而易为外邪所侵。元阳不振,不能
温化阴寒湿邪,则寒邪凝滞腰骨不去,日久寒痰损骨。肾俞在腰部两侧,为肾经之俞穴,
故肾虚骨病寒痰结聚于此,发为肾俞虚痰。
2 肾精亏损 由于先天不足,肾精亏虚,且病后失调,气血亏损,阴血日衰,若有
所闪挫或外感寒湿,则邪气聚于伤处,致使局部气滞血瘀,寒凝痰滞,发为流痰。
西医学病因病理的认识参见“龟背痰”。
[辨病]
1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缓慢,早期一般无明显不适,随着病程进展,可出现疼痛,
并逐渐加重且动则更甚.甚则腰背挺如板状,不能久坐、久站、弯腰受限,不能自如拾
物。日久流痰积聚,流于肾俞穴部或少腹成两股内侧,局部饱满膨隆。软如棉团,按之
应指。溃破后可流出大量稀脓,夹杂败絮状物。脓水淋漓不断;疮口久不收敛。日久病
变耗损人体精微,全身消瘦无力,面色苍白或黧黑,甚至不能站立而卧床不起。
2 诊断要点 、
2.1 腰部疼痛,并可向下肢放射。患部有压痛及叩击痛。
2.2 腰部僵硬,活动受限,拾物试验阳性。
2。3 寒性脓肿 多形成腰肌脓肿,也可沿腰大肌流注于髂窝部、股部。
2。4 截瘫 早期可出现肢体无力,进而出现肌肉痉挛失去主动运动功能。重者有膀
胱、直肠功能障碍。 、
2。5 X线检查 同“龟背痰”。
3 鉴别诊断
3。工 腰腿痛 急性腰扭伤有明显外伤史;慢性腰部损伤有较固定和较表浅的压痛
点,腰腿风湿症则有遇寒疼痛加重的特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典型的坐骨神经痛症状。
3.2,类风湿性脊柱炎 青年男性较多,脊柱强直,活动很少,并呈圆弧形后凸;双
侧骶髂关节多同时受累.晚期X线片显示脊柱呈竹叶样改变。急性期抗“O”增高。
[辨证]
1 肾阳虚衰证 起病不显,发展缓慢,自觉畏寒,肢冷,腰膝酸痛,活动乏力,弯
腰受限,脓肿按之濡软,不红不热,溃后脓液清稀,疮口久不收敛,舌质淡胖,苔薄白,
脉沉迟无力。
2 肾阴亏损证 多由肾阳虚证转化而来,自觉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盗
汗,颧红,遗精,耳鸣,两足痿软。肾俞穴部位包块濡软,不红不热,积久则表皮乏红,
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1。1。l 肾阳虚衰证 治以补肾助阳。宜服右归丸或肾气丸.若初起兼表虚不固者,
宜加玉屏风散;若兼脾虚不能运化者,可兼服六君子汤。
l。1.2 肾阴亏损证 治以补肾滋阴.服左归丸或六味地黄丸.若盗汗明显者,可酌
加黄芪、浮小麦;若血虚症状明显者,可兼服当归补血汤。
2外治法 见“流痰”。
3 手术疗法 见。龟背痰”。
[预防与护理]
见“龟背痰”。
附 骨 痰
流痰发于髋部者称附骨痰,又称穿骨流痰,缩脚隐痰。其发病率居骨结核的第三位,
仅次于脊柱和膝关节结核。发病年龄以4—5岁儿童最多,10岁以后发病明显减少,男性
发病略高于女性。本病的特点是:发病缓慢,早期症状轻微,局部无特殊变化,髋部前
方稍有压痛,多数患儿午后或晚间出现跛行,病髂或同侧膝部内侧疼痛,病情继续发展,
髋部饱满隆起,患肢屈伸,内外旋转均受限制,脓肿穿破后,久不收口。本病相当于现
代医学的髋关节、骶髂关节结核病。
[病因病机]
I 三阴亏损 营血虚弱,络道空虚,使气血不容四末,风寒湿痰乘虚侵入经络,凝
滞筋骨,聚久为痰。
2 情志不舒 气机紊乱,气血失调,营气不从,逆于肉里,气血不得畅行,凝滞而
为流痰。
3 跌打闪挫 瘀血凝滞,恶血不去,留宿经络,日久成流痰之症.
[辨病]
I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早期患髋疼痛,跛行,关节活动不利,动
则加重,休息则缓。儿童定位能力差,往往只诉膝关节疼痛,而不说髋关节疼痛.因此
膝部疼痛的患儿,应注意检查同侧髋关节,以防漏诊。患侧肌肉挛缩,可出现屈曲、内
收、内旋畸形,髋关节活动受限,托马征阳性。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在髋关节周围可
出现脓肿、窦道。伴有消瘦、疲乏、食欲减退、盗汗、潮热等全身症状。
2 诊断要点
2.1 髋部疼痛与跛行,或膝关节放射痛,小儿夜啼。
2。2 髋关节运动障碍,托马征阳性。
2.3 早期髋关节多取屈曲、外展、外旋位,晚期常取届曲、内收、内旋位。
2.4 X线片可见关节囊肿胀,关节间隙增宽,闭孔变小。晚期骨质疏松,关节间隙
狭窄,骨质破坏。
3 鉴别诊断
3.1 环跳疽(化脓性髋关节炎) 发病急骤,全身及局部症状严重,患者有高热、寒
战、白细胞增高等表现,患肢常出现屈曲、外展、外旋等畸形。
3。2 骨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本病多发生于6—12岁之间的儿童,男多于女,患
儿全身情况良好,多为肥胖儿童。局部以疼痛为主,呈进行性跛行,无寒热,活动轻度
或中度受限,周围肌肉无明显萎缩。
[辨证]
见“流痰”. .
[治疗]
1 内治法 同“流痰”。
2 外治法 同“流痰”。但是在早期滑膜结核患者,可用抗痨药物作关节内注射,每
次用异烟肼200mg,每周1次,3个月为1疗程,用1—2疗程,患肢用皮牵引维持在功
能位。
3 手术治疗
3.1 滑膜切除术 适用于早期滑膜结核,保守疗法无效者,争取将病变滑膜切除干
净,术后用皮肤牵引3—6周。
3。2 病灶清除术 适用于全关节结核及骨结核保守治疗无效者.清除关节内滑膜、
脓汁、死骨及干酪样物质,尽量保留头颈,术后用皮牵引或单腿石膏裤固定4—6周。
3.3 畸形严重者,可根据病人要求、职业等情况,采用粗隆下外展截骨术,贝氏手
术、惠特曼手术或金属杯成形术等手术方式进行矫正。
[预防与护理]
1 休息,加强营养。
2 局部制动,可采用牵引术将关节维持在正常功能位置,以防止畸形发生。
3 卧床期间应注意防止褥疮的发生。
4 本病的发生与内伤七情关系甚密,因此清心静养和精神安慰也有助于健康恢复.
鹤 膝 痰
流痰发于膝部,以其膝部肿大,股胫纤细形如鹤膝者名为鹤膝痰。其发病率高,仅
次于脊柱结核,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第二位,儿童及青壮年多见,发病缓慢,且多为单
发。因其部位表浅,易被发现。后期关节遭到破坏,致使活动受限,甚至出现跛行.本
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膝关节结核。
[病因病机]
1 先天不足,肾气虚弱,精髓不充,骨亏络空,阴寒之邪乘虚侵入,凝聚膝部,损
筋腐骨,得以为患.
2 患者素禀脾虚,或脾胃为饮食所伤,使脾不健运,难化精微,使精血更亏,骨髓
筋脉无所充养;或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灼伤阴精,更耗精血,也使骨骼、筋脉失养。膝
为筋之府,故精血不足,外邪为之所乘而发病。
3 寒湿之邪乘虚侵入,深留于膝,着于筋骨,气血阻滞,聚而成痰,损筋腐骨,成
为流痰。
西医学认为,膝关节是全身关节中滑膜最丰富的关节,因此滑膜结核发病率高,单
纯骨结核少。单纯骨结核多发于股骨下端,骨骺或干骺部,中心型者多有死骨形成,边
缘型好发于干骺部,死骨较少见。
[辨病]
1 临床表现
l。1 疼痛和压痛 单纯滑膜结核早期疼痛多不明显,在病变部有局限性压痛,动则
疼痛加剧,若转为全关节结核则疼痛、压痛剧烈,当脓肿破溃,关节内压力减轻时,疼
痛反而减轻。 .
1.2 肿胀 膝关节肿胀,当关节腔内脓液增多时,可出现浮髌试验阳性。
1。3 关节功能受限,出现跛行。
1.4 肌肉萎缩 大腿肌肉萎缩更明显,小腿较轻。
1.5 脓肿窦道 脓肿常出现在胭窝、膝关节两侧,小腿周围等。破溃后造成混合感
染,形成窦道。
1.6 畸形 主要是膝关节屈曲畸形,有时也可见膝内、外翻或反张畸形.
2 诊断要点
2.1 关节有疼痛、压痛、肿胀,浮髌试验阳性。
2.2 关节屈伸障碍,屈曲畸形,跛行,股四头肌萎缩.关节侧、后方有寒性脓肿和
窦道。
2.3 X线摄片发现早期滑膜增厚,关节间隙增宽;晚期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破坏。
3 鉴别诊断
3。1 类风湿性关节炎 有游走性多关节肿痛,抗“。”增高。无寒热,始终不化脓。
3.2 慢性创伤性滑膜炎 有外伤史,关节肿胀,休息后肿胀即可消退。穿刺液呈血
性或黄褐色,镜检红细胞增多,淋巴细胞不多,细菌培养为阴性.
3。3 鹤膝痈(急性化脓性关节炎) 发病急,有高热肿胀、剧痛和关节活动受限,成
脓快,破溃速,溃脓稠黄.关节穿刺液检查有大量白细胞、脓细胞等。
[辨证]
见“流痰”.
(治疗)
1 内治法 见“流痰”.
2 外治法 见“流痰”。但单纯滑膜结核时,可用抗痨药作关节腔内注射。局麻下
将异烟肼lOOmg于髌骨内下方注入关节腔内.每2—3天注射1次,3个月1疗程,可注
射l一2个疗程。
3 手术疗法
3.1 单纯滑膜结核虽经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而滑膜已明显增厚者,可行滑膜切除
术。
3。2 单纯骨结核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行病灶清除术.若术后骨质缺损较大者,
可行植骨术.
3.3 若病灶经久不愈或有严重畸形影响关节功能,年龄在15岁以上者,可作病灶
清除及加压融合术. 、
[预防与护理]
l 一旦确诊为鹤膝痰,就应减少患肢活动,或扶拐行走。假如患肢肿胀明显或有脱
位畸形者,就应卧床休息。
2 如果患膝肿胀明显,压力增高时,应避免受压,防止溃破。
穿 拐 痰
穿拐痰亦名穿踝痰,系流痰发于踝部而得名。相当于西医所称的踝关节结核。本病
发病率较低,仅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3。4%,患者多为青壮年及10岁以下儿童,男略多
于女.其特点为:病踝肿胀、疼痛,跛行,日久活动受限、失灵,甚至足呈下垂畸形。
(病因病机)
1 肝肾亏损,精血不足,骨髓空虚,筋脉失养;肾阳不足,脾失温煦,水湿泛滥,
结聚成痰,袭于筋骨而发病。
2 寒湿下注 寒湿乘肝肾亏虚,筋骨失于濡养,下注于肢节,风寒湿痰,阻滞经络,
气血凝滞,发为流痰.
3 跌打损伤,损及筋骨,瘀血凝聚,寒湿之邪乘局部虚损而侵入,结聚而成痰邪。
西医学认为,踝关节是下肢三大关节最下部分,所担负的体重比其他关节要大,因
此要求十分坚强和稳固,但是踝关节活动范围小,周围又无肌肉覆盖,因此一旦发生结
核,可早期发现肿胀,且脓肿容易溃破形成窦道。踝关节结核以滑膜结核为多,骨型结
核较少,而且发展为全关节结核的也以滑膜结核为多。
[辨病] .
1 临床表现 发病缓慢,常有扭伤史,足踝疼痛轻微,或稍有肿胀,劳累后症状加
重,休息后则缓解。病变逐渐加重,疼痛更甚,肿胀明显,不红不热,一旦脓肿破溃,流
出清稀脓液,久不收口,日久伤口四周紫暗硬结,脚踝失去正常活动,呈下垂畸形。
2 诊断要点 ' .
2.1 患者多为1O岁以下儿童,有扭伤史。
2.2 有肿胀、疼痛、跛行,动则痛甚,休息则缓,脓肿形成,不红不热,溃后脓液
清稀,难以收口,晚期出现关节强直,及下垂、内翻畸形。
2。3 X线片可见骨质疏松,关节囊肿胀,或有单纯溶骨性破坏,死骨或死骨吸收后
遗留骨空洞,全关节结核可见软骨下骨板模糊或边缘骨质破坏。如有混合感染可有骨质
硬化表现。 、
3 鉴别诊断
3。工 踝关节扭伤 有明确扭伤病史,伤后立即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经休息和治
疗后逐渐减轻或痊愈。若经过常规治疗无效而疼痛增剧者,要引起高度重视。
3.2 类风湿性关节炎 常为多关节发病,而发于踝关节者少见。在诊断时要注意结
核接触史及身体他处结核病灶以帮助诊断.
3。3 大骨节病 为地方病。常见踝关节呈骨性粗大,病变发展迟缓,多个关节肿大,
身材矮小,肢体呈缩短畸形,永不化脓。
[辨证]
见“流痰”。 .
[治疗]
1 内治法 见“流痰”。
2 外治法 见“流痰”.单纯滑膜结核局部用关节内注射异烟肼等方法,大部分可
治愈。
3 手术疗法 .
3。工 单纯滑膜结核经上述疗法无效,或滑膜已明显增厚者,可采取滑膜切除术。
3.2 单纯骨结核,经保守治疗无效或病灶距关节较近,或已有死骨者,应即采用病
灶清除术。
3.3 早期全关节结核,应及时行病灶清除术,彻底清除病变滑膜及骨病灶。
3.4 晚期全关节结核,工2岁以上患者,可同时行病灶清除和踝关节融合术。
[预防与护理]
见“流痰”。
蜣 螂 蛀
流痰发于手指关节,背面通肿,形如蝉肚者,称为蜣螂蛀.其临床特点为:初起指
节肿胀,不红不热,日久方痛,溃腐后肿痛不消,久则成疮痨之证。相当于西医所称述
的指关节结核。本病多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
[病因病机]
《医宗金鉴》说:“此证多生于体虚人手指骨节,由湿痰寒气凝滞而成。”
1 先天不足,肾精亏损,骨髓不充卜易被外邪所乘。 .
2 外感寒湿之邪,乘虚侵入人体,结于指骨而发病。
3 局部扭伤,骨骼受损,气血凝滞,为寒湿之邪所乘,发为流痰。
(辨病) 、
1 临床表现
1。1 局部症状 本病早期局部肿胀比较轻微,以后局部肿胀明显,疼痛也随之增加,
由于局部软组织较薄,脓肿破溃形成窦道的较多,且因指骨骨体短小,病变常波及关节。
1.2 X线所见 短骨骨干有骨膜新骨形成,或形成骨气臌,也具有明显死骨。
2 诊断要求 临床根据其发病年龄、结核病史、局部症状和X线检查结果可以
确诊。
3 鉴别诊断
3.1 历节风(类风湿性关节炎) 本病多发于指、趾小关节,数指并发,病形如梭,
疼痛剧烈,久不溃脓,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3.2 蛀节疔 本病多发于手指中节,多为单发,一般不破坏关节,病变部位绕指红
肿,其色或黄或紫,溃后流脓稠黄,易溃易愈。
[辨证] .
见“流痰”。
[治疗]
1 内治法 见“流痰”。
2 外治法
2.1 药物熏洗 未溃之前可用之.以冲和散方煎汤熏洗。
2.2 膏药 用阳和解凝膏外贴。
2。3 溃破后脓腐较多可用五五丹药捻插入。待腐肉已脱,疮面肉芽红活,用生肌散
收口。
(古籍选粹)
《疡医大全.小儿龟背门主论》 龟背者,多因未满半周,强令早坐,失护背脊,、以
致客风吹扑,传入于髓,寒则体痿,故变成斯证。又谓五脏皆系于背,凡五脏受过而成
五疳,久则虫蚀脊髓。背骨似折,高露如龟矣。书曰:腮肿疳还盛,脊高力已衰,肾无
生气,骨无坚长,故为恶候矣。…”.《孙真人干金方》:红药首乌研末,龟尿调敷脊骨,
渐渐自平。
<<疡医大全.鹤膝风门主论》 冯鲁瞻曰:膝间肿痛不消,防或鹤膝风,以膝肿如鹤
足胫细,脉多弦紧是也。乃三阴经虚寒湿流注为患,人多误为湿热。乃至脓成,气血大
亏,已不可救矣。不知此症与附骨疽俱肾虚者多患之,因真气虚衰,邪气得以深袭,前
人用附子者,以温补肾经,又能行药势散寒邪也。 ’
《疡科心得集。辨外踝疽内踝疽论》 若其皮色不变而漫肿无头者,此名穿拐痰,由
三阴亏损,寒湿注聚阻络所致;幼儿因先后天不足而发。初起宜温通,溃后宜补托,第
此证属虚,每难速效。 、
《外证医案汇编。流痰》 况流痰一症,脾虚湿痰凝滞最多,或病后余毒稽留肌肉之
内,或欲后伤寒气,袭于经络之中,或因气阻,或因血凝,若正气盛,阳气宣通,随阻
随散,正气虚,经脉涩滞,随注随壅,屡发屡止,或溃或愈。虽云外证,俱从内生。为
内科者,不得不究心焉.立方无一定章程,何也?天有寒暑,地有燥湿,人有虚实,病
有新久,部位有上下之分,经络有脏腑之别,年有长幼强弱,症有阴阳浅深。今数百方
中采择妥善醇正之方四十九,用药总总不同,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坚者软
之,结者散之,损者益之,气滞理之,血瘀行之,痰凝消之,临时施治,随证变通.
[现代研究]
1 辨证论治 汤一鹏治疗脊柱结核197例,辨证分为三型:①肾虚湿热型,用续断
川I连汤:续断、菟丝子、黄连、骨碎补各12g,补骨脂、泽漆各30g,甘草9g,蜈蚣3条。
②气虚湿热型,用参芪川连汤:党参、黄芪各20g,炒白术、龙眼肉、黄连各12g,泽漆
30g,甘草9g,中蜈蚣3条。③阴虚湿热型;用青蒿川连汤:青蒿20g,鳖甲、知母、黄
连各12g,生地lOg,泽漆30g,甘草9g,中蜈蚣3条。水煎服每日1剂,30日为工疗程。
阎贵旺等治疗骨与关节结核375例,辨证分为:①痨毒内攻型:见于病情演进期,宜调
和阴阳、通经活络,兼顾脾胃,用阳和解痨汤:鹿角胶lOg,杭芍15g,金银花30g,蜈
蚣1条,白及lOg,砂仁6g,熟地18g,炮姜3g,炒白及子9g,淫羊藿lOg,夏枯草30g,
制南星lOg,陈皮9g,甘草6g。②寒凝瘀热证:见于痨毒郁久、化热成脓期,应滋阴清
热,软坚散瘀,托脓解毒。用清热抗痨汤:生地、赤芍各12g,皂角刺6g,黄芪15g,白
术12g,白芷6g银花、白花蛇舌草各12g,贝母、百部、夏枯草各9g,甘草6g。⑧阴阳
俱虚证:见于病久伤筋蚀骨,气血不足,阴阳俱虚者,治宜益气养血、扶阳滋阴、健脾
补肾,用固本抗痨汤:鹿角胶、龟版胶各6g,人参3g,黄芪15g,当归10g,川芎6g,熟
地24g,白术、白芍各9g,山药、丹参各lOg,金银花3g,蜈蚣1条,甘草6g。用时配
合口服自制中药丸剂“消核丸”及外治法。共治375例,痊愈271例,基本治愈4l例,
有效38例,无效25例。
2 中西医结合研究 范岚民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方法治疗骨与关节结核122例.
辨证分为;阳虚寒滞型,用阳和汤加减:熟地、麻黄、白芥子、鹿角霜、炮姜、肉桂、白
术、熟附子、杏仁、甘草,细辛;阴虚瘀热型,服用抑痨解毒汤:生地、赤芍、白头翁、
黄精、百部、苡仁、冬瓜仁、白花蛇舌草、连翘、瓜蒌;阴阳俱虚型,用加味养营汤:人
参、黄芪、当归、川芎、熟地、白芍、鹿角胶、龟版胶、砂仁、山药、鸡内金、甘草。配
合中成药骨痨丸口服,每次工丸(12g)日服4次。西药应用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
链霉素,强化5个月后,改为雷米封、利福平、吡嗪酰胺维持4个月,用于以上各型.配
合外治疗法,治疗122例,治愈108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l例。肖延龄等用
结核丸I号(含有百部、白附子、夏枯草、五灵脂、乌梢蛇、蜈蚣、骨碎补、枸杞子、首
乌、五味子等)、结核丸置号(I号丸加麝香),配合西药雷米封300mg,每日1次,2个
月为工疗程,服药2个疗程。成脓后行脓腔穿刺术,抽脓后向脓腔内注入链霉素0.5g或
雷米封0。2g,并服犀黄丸,每次3g,每日3次。共治57例骨结核患者,治愈43例,好
转12例,无效2例,治疗前57例患者血沉全部增快(45~--76mm/h)治疗后55例血沉
恢复正常(男性<15mm/h,女性<20mm/h),2例无变化。
3 专方治验 李积敏用金匮肾气丸加减:生地、泽泻、山药、山萸肉、丹皮、云苓、
附子、肉桂、蜈蚣、红花等,治疗骨结核15例,治愈13例,好转2例。周虎林等用克
骨汤;鹿角胶、天葵子、淫羊藿、白芥子、骨碎补各10g,猫爪草20g,炮姜、肉桂各8g,
醉鱼草根6g,天龙、蜈蚣各工条,水煎服,每日l剂。配合外用克骨膏;蛇葡萄根皮、推
车草各20g,蜈蚣、全蝎、生川草乌各30g,煅白信石5g,藤黄10g,研成细末,加凡士
林1000g搅匀)。治疗56例骨与关节结核,痊愈47例,显效9例。董建存用抗结核丸
(川牛膝15g,槐花30g,血竭10g,轻粉9g,绿豆30粒,山甲10g,蜂蜜适量,制成22
丸),早、晚各服1丸;消炎骨痨散(骨碎补25g,地鳖虫18g,蜈蚣18g,壁虎18g,炒
白术100g,炮山甲250g,僵蚕15g,乳香18g,没药18g,三七18g,生黄芪100g,血竭
18g。蜂蜜适量,制成10g丸),早、晚各服1丸.先服抗结核丸2—3疗程,后改用消炎
骨痨散,维持至愈合半年停药。共治疗30例骨与关节结核患者,痊愈23例,有效6例,
无效1例。徐福宁等用抗痨丹(黄芪、党参、紫河车、田三七、当归、炮山甲、血竭、金
丝毛、蜈蚣、全蝎、桃仁、红花,研细末,过100目筛,装入I号胶囊内,每粒0。5g),
每次4粒,每日2次。配合流痰膏(制南星、当归、制乳香、制没药、螃蟹骨、儿茶、梅
片、麝香、车丹、麻油,制成膏药)外敷,每帖4—5天,15帖工疗程。内外并治,治疗
骨与关节结核332例,治愈295例,显效27例,无效10例。
庄廷明等将干燥乌梢蛇去头、皮后研细粉,每次3g,1日3次,黄酒送服,5周为1
疗程.痛甚加龙骨粉;窦道久不敛口加龙骨粉、鹿角霜粉,用量比例为10;2:1。治疗
58例骨、关节结核,痊愈46例,有效8例,无效4例.李爱华用生鸡蛋1个,将土狗
(即蝼蛄)2个装入,湿纸封口蒸熟,去土狗食鸡蛋,每日3次,每次1个,治工6例均治
愈.
4 实验研究 郝晋丰对31例骨关节结核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变
化进行观察,检验结果提示:治疗前患者血清IgG、IgA、IgM含量有显著增高,而病灶
部IgG含量和血沉的变化有一致性改变,经使用西药抗痨药及骨痨汤(以虎杖、瓜子金、
金银花、重楼、紫花地丁、赤芍、川牛膝、徐长卿、当归为主)、骨痨片(蜈蚣、天龙、
地鳖虫、制乳没、三七粉、炮山甲),IgG含量显著下降。作者认为免疫球蛋白的增高反
应了结核菌感染后特异抗体含量的增高,可辅助诊断骨关节结核,免疫球蛋白可较早反
应结核感染和结核活动,对于预防复发有参考价值。并认为骨关节结核属源性结核,治
疗较难,其原因在于机体的免疫紊乱所致,故在有效的抗痨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进行
免疫调整,则取得了理想的疗效。中药在免疫调整中,不仅可以双向调整机体的免疫系
统,而且能减轻西药的副作用,使化疗能够按疗程进行到底。
[述评]
流痰为纯阴之证,在病因、病机上与其他疮疡不同。本病正虚为本,痰浊寒湿为标。
治疗上,养阴扶正,则碍于痰湿;温化寒痰则徒增火热,故治疗较难。而单纯用西药治
疗,效果也不甚理想,尤其在窦道形成之后,更是缠绵难愈。因此治疗流痰是个漫长的
过程。目前,医者大多以中西医结合疗法或中药内外并用治疗,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
是在利用中医药治流痰的机理探讨上所做的工作并不多。今后,在掌握辨证分期治疗的
精华,探索证治规律,研究出更完善的有效治疗方案或方药,用现代科学手段阐明其治
病机理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去做。只要努力,有望将中医药治疗骨与关节结核的水平
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