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哲学

序言
记法与缩写
第一章“逻辑哲学”
1逻辑、逻辑哲学、元逻辑
2逻辑的范围
第二章有效性
1对论证的评价
2演绎有效性:兼评归纳强度
3形式逻辑与自觉逻辑:“L中有效”里的“L”
4有效性和逻辑形式
第三章语句联结词
1形式的考察
2联结词的意义
第四章量词
1量词及其解释
2形而上学的插曲:蒯因关于量化式与本体论的观点本体论承诺的标准,代入的量化式与本体论
3解释的选择
第五章单独词项
1单独词顶及其解释
2名字
3摹状词
4无指称名字:虚构
第六章语句、陈述、命题
1三种研究方向
2语句、陈述、命题
3“语句字母”、“命题变元”、还是别的什么?
4真值顾担者
5换一种方式来提这个问题
第七章真理理论
1概说
2符合论
3融贯论
4实用主义理论
5语义学理论
6关于语义学理论的评价
7冗余理论
第八章悖论
第九章逻辑和多种逻辑
第十章模态逻辑
第十一章多值逻辑
第十二章关于逻辑的一些形而上学和认识问题
附录
术语汇编
阅读指南
文献目录
索引

(0)

相关推荐

  • 洞见教育标准化(连载五十二)

    比较于西方文明,中华文明虽然从来不乏可实现个体层面终极自圆其说于无困于心的高人,无奈在与这些高人交流的时,在语言的强名表义机制所内含的意会机制帮助下,基于某种旧哲学所不确定的一致性,听者在高人用高超的 ...

  • 神迹的绝对弱化(连载四十一)

    作为常识,很容易理解,人的认知局限整体来自人之初的混沌,具有认识论意义上的确定性,而人之所以是个以文明人的文明存在,就是因为人能通过方法论意义上的主观能动性解析这种先在性的混沌,所以在意识层面对混沌的 ...

  • 人的主客观一致性赋能(连载五十七)

    考虑到人性所内涵的诸多二元对立统一性,正因为只有终极调和了小我与大我之间的对立,人的文明才能终极主观成熟,所以通过逻辑的终极辩证属性的明确,进而为最终明确一切二元对立统一命题之间的同构性提供了理论前提 ...

  • 技术、科学、哲学之间在认知上的一致性

    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认为,技术.科学与哲学三者之间在认知上的一致性在于--人的一切差异性认知都建立在一致性认知基础之上--只是这种解释太抽象,需要通过进一步解释使之具象化. 通俗地说,如果人的差异性认知 ...

  • 二元对立命题的同构性(连载五十五)

    凡野蛮者,因为无知,必对文明进行肆意践踏,而所谓的文明面对野蛮的践踏根本没有积极的应对策略,这是任何非终极文明环境必然经常演绎的人际互害伦理关系,因为作为社会性存在,人的整体一致性存在属性决定,只有在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印度古代哲学之十二:正理论哲学1

    印度古代哲学之十二:正理论哲学1 正理梵音" 尼耶也" ,原意是" 引" 或" 导".导引得出某一理论,意思通常指真理而言,所以中译为&qu ...

  • 中西方文明在文化方面的同构性(连载六十一)

    正因为盲目信仰具有局部辩证能力的形式逻辑,所以辩证能力不足的西方文明从来擅长并局限于共时态语境的静态分析,直到列维·斯特劳斯在当代通过结构主义研究方法的建立,还在言之凿凿地展现他们无知的学术傲慢. 比 ...

  • 可知论对旧可知论的最后一战

    区别于不可知论,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的建构初衷,在于通过终极可知论的常识化建构,能最后找到终极瓦解不可知论的大道至简理路,因此比较于创世论的荒谬,我认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始于自我意识的进化诞生,然后从零起 ...

  • 文明局限的反向显化(连载三十八)

    正因为人类文明只能从零起步自主建构,所以当"存在"的绝对性因为"非存在"错误的绝对化解读而误导西方哲学理论一贯呈现南辕北辙的方向性错误时,这种误导行为看似极其消 ...

  • 资本主义文明的消极(连载四十九)

    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认为,相对于西方哲学语境与本体论相关的终极自圆其说不能,只有通过常识化互译视角领会"道"与"存在"命题所同时内涵的主客观一致性,然后通过人用主 ...

  • 语言文字的哲学属性(连载五十四)

    日常交流中,很多人讨厌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滥用终极这个词,我认为,这是不能通过终极辩证触摸语境的内在一致性的人的下意识抵触心理,因为与教育相关的文明局限决定,他们的认知在语境层面缺乏--任何无穷命题,无 ...

  • 《语言文字在认知上的泛化机理》系列讲座讲稿之前四讲合辑

    语言文字在认知上的泛化机理 透过我的自圆其说心路兼谈终极哲学 宿绍斌 前言 经过系列讲座的锻炼,我发现自己对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的概括能力有所提升,至少在讲座过程中迸发的诸多新灵感需要进一步显化清楚.基 ...

  • 局部无法主导整体(连载之十六)

    相对于宗教迷信思想,旧哲学的进步性之一,在于提出了明确的本体论,无奈因为的在同样的逻辑认知错觉下沿袭了与宗教迷信思想一样错误的和非终极性的单极本体认知错觉,所以在似是而非的认识论视角下一直无视人的存在 ...

  • 潜意识与显意识的同构性(连载五十八)

    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发现,人的种群内部和谐能力弱于动物的内在原因,一在没有天敌的威胁,二在人性先天利己的小我与利他的大我之间的冲突的难以调和,但又不是不可调和. 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认为,对于原因一,可以 ...

  • 主客观一致性的终极文明意义(连载四十)

    在语境层面,人类的一切思想必然因基础概念之间的一致性认知缺失而变得模糊不清,因为凡论述这种一致性的命题均属本体论范畴,所以在局限文明条件下,本体论的成熟程度既代表一个人的思想成熟程度,又代表一个思想体 ...

  • 哲学的最后一次转向(连载二十六)

    关于旧哲学人对本体论命题的集体性无知,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形容,很贴切,但也很过分,因为圣人不仁的才是哲学常识化转向所真正期待的淡定心境,那是人之为人意义上用终极理性绝对控制先 ...

  • 李泽厚“天人合一”论的文化逻辑

    2020-11-10 01:35:06 张飞翔 长期以来, 学界对李泽厚美学思想的研究汗牛充栋.其研究焦点一方面集中在其不断提出的新概念.新命题上.比如, 对工具本体.主体性.情本体.积淀等概念.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