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盼:如果,反过来呢?
今天在跟学生讲作文时讲到了文章的立意,于是说到了立意里的一种“反弹琵琶”,就是把本来顺着说的顺着想的反过来说。
特别举了例子,如果把《麦琪的礼物》结尾男孩子先卖了自己的怀表为自己心爱的人买梳子,女孩子先卖了自己的长发为心爱的人买表链子,那小说得情节还会那样的吸引人,效果还会那样的好么?答案显而易见。
是的,如果很多事情我们反过来想,按照常规、常理、常识反过来做,效果会怎么样呢?
不由得我想到了我工作的对象———一群十四五岁的学生(青少年),他们在这个特殊的年龄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想法和做法,简言之就是又叛逆心理,我们该如何来应对学生(青少年)们的叛逆呢?
我以为,对待他们的叛逆就用跟平常不一样(反过来)的方法,也许效果会不一样。
比如,这个时期的学生都非常注重打扮了,因为他们都注意到自己的美了,也都爱美了。如女孩子偷偷的打了耳洞带起了耳钉、耳环;男孩子留起了长发,有时还会让头发变个色;不管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穿着成人看着并不习惯的衣服,怎么办?
正常的做法无非是讲大道理给他们听、用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求他们、亦或者总强制的手段来“对付”他们。但是我们很容易发现,用这些方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再如,这个时期的学生都已经进去了青春期,都会对异性产生好感,有的胆子稍微大一点的学生便谈起了“恋爱”,怎么办?
如果只是一味地阻止和看管,硬是把“他们”拆散,分开,结果可能都让人意想不到。
看似正常的处理方式和方法,用在此时的他们身上,不仅达不到意想的效果,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
对的,适得其反。我们为什么不能从反面来想,来做呢?既然他们逆反,那我们也把平时正常的、常规的方式方法反过来做。
比如:我们可以先顺着他们的想法陪他们一起做下去,然后让他们自己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的跟他们讲其中的利害关系,帮助他们分析收获与伤害(不利之处),让他们自己做出判断,在他们得到结论和做出结果后,再按照正确的方式方法对他们进行引导,慢慢的把他们带出来,让他们看到社会这个大环境,在不断不断的分析和实践中自己主动退出。
再如:在对待学生早恋现象时,可以先取得双方或一方的信任,随时能跟他们聊天。并为他们制造适当的困难,让他们认清“好感”的特点和本质,并在平时多予以理解和鼓励,让学生知道你是同他们一起的,帮助他们解决在相处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重要的是让他们感觉到我们是“朋友”而不是“敌人”。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猎枪……慢慢的,学生们会认清其中的本质,然后慢慢的淡化,适时的解决问题。
俗语说:“只要方法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不错的,如果按照常规、正面的教育解决不了问题,那么我们就换个思路,从反面来构思并用平时从未用过的方法来对待他们遇到的问题。
要知道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人才最需要有哪一点能力———创造;创造的本质是什么———有新的想法,用新的做法,创造出新的东西。
新的东西哪里来?真的可以把平常正常的反过来,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不一样的教育之花。
反过来,未尝不可。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