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政治手段瓦解对方,避免使用武力,减少损失 |《资治通鉴》日读

【专栏介绍】

这是第 119 篇。

【发生时间】

公元前二零四年

【相关人物】

· 李左车,赵国大将

· 韩信,刘邦大将

【故事大概】

上一篇文章讲到了,韩信利用背水之战,置之死地而后生,仅仅用数万的军队,就打败了赵国二十万的军队,还杀了赵国将领陈余,抓获赵国将领李左车,堪称历史上的奇迹。

韩信俘虏了李左车之后,非但没有杀害他,反而将他奉为上宾,并向他请教接下来的军事行动该如何策划。李左车十分感动,没有隐瞒,将自己心中的计划和盘托出。

韩信认为,现在既然打退了赵国的军队,就应该乘胜追击,接着向北进攻燕国,向东进攻齐国,四处开花,四处结果。

李左车不同意韩信的做法,认为现在应该做的,是让军队得到修养,而不是四处进攻。

李左车认为,汉军虽然打了一场胜仗,但是经过几次大战,汉军已经相当疲倦了。如果这个时候,不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贸然进攻,是不理智的。

李左车分析,现在燕国的防守能力,是比较强的。用疲倦的汉军,去攻克燕国顽固的城墙,胜负是难以预料的。如果不能够攻克,燕军则会进行反攻,到时候,汉军就进退两难了。

李左车认为,如果想要围困燕国,也是不合时宜的做法。首先,粮草的供应就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同时,还要预防齐国从中捣乱,形势是非常不好的。如果汉军陷入如此境地,还怎么跟项羽争夺天下呢?

韩信点了点头,认为李左车的分析是有道理的。汉军确实非常疲倦了,如果要继续战斗,效果是难以预料的。况且,背水一战,是自己的一次大赌,这一次能够赌赢,并不代表下一次能够赌赢。如果赌输了,自己的所有前途,就毁于一旦了。

韩信接着向李左车请教。

李左车认为,善于用兵的将领,绝对不会用自己的短处去攻击别人的长处,而是要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别人的短处。

韩信请李左车详细说说。

李左车分析认为,现在的首要任务,是趁着战胜,赵国已经没有实力反攻,正好可以好好休养生息。同时,还要派遣官员去安抚百姓。如果能够这样做,赵国的百姓,都会献出他们的酒食给汉军。得到了赵国百姓的支持,避免他们再次造反,这就解决了赵国的问题。

解决了赵国的问题之后,军队也得到了修养,接着才可以把目标放到燕国上面。

李左车建议,到时候,就把大军给拉到燕国城墙之下,但是不要贸然进攻,而是要先派遣使者去跟燕王交谈,争取用政治的手段,用外交的手段让燕王投降。燕王迫于汉军以及韩信的威望,也不敢随意反抗。投降的几率,是非常大的。

这就是萝卜加大棒,不吃就挨打。

如果能够和平解决燕国,再把目光放在齐国上面。使用同样的方法,先把大军拉到齐国附近,再派遣使者去让齐国投降。

这有这样子,才能够在不消耗兵力的前提下,打赢这两场战役。因为汉王刘邦的目的,不仅仅是赵国、齐国、燕国,还有最有实力的楚国,也就是项羽。

韩信听了李左车这一系列的分析,认为确实是可行的,所以跟汉王汇报了这些计策。

汉王也认为这些计策很好,有可行性,所以吩咐韩信按照这些计策开始行动。

韩信得到指令后,把大军直接就拉到燕国附近。燕王一看,算了,打也打不过,人家还给个台阶下,投降算了。

虽然齐国的问题没有在这一阶段被解决掉,但是后期在郦食其的游说下,也成功招降了齐国。

【推古验今】

总结一下,李左车的计谋,总结起来,就是攻心战。

大军压城,自然会对敌对的国家造成心理压力。在造成心理压力之后,又派出使者进行招降。一边施加压力,一边给对方台阶下,双管齐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为什么不直接进攻呢?把人家打趴下不是更好吗?

不是的,实际上,斗争是分为两种的,一种是军事斗争,一种则是外交上的政治斗争。

当初周文王想要进攻商纣王,姜子牙提出的意见是,先通过政治手段去瓦解商纣的管理体系,军事队伍,让对方内部先废掉,再从外部进攻,效果会好许多,而且也不会造成过多的伤亡。

《孙子兵法》中也讲到了:'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说的就是,能够在每一场军事斗争都能够打赢的人,还不能够算得上是最厉害的。只有那些不需要通过军事斗争就取得胜利的人,才是最厉害的。

很多人都在鼓吹军事斗争论,认为国与国之间,就像是两个小孩子一样,不服气就撸起袖子打一架,这是非常短浅的看法。

事实上,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军事斗争,都是暗地里已经做了大量的政治斗争所产生的结果。可以这么说,军事斗争是表面现象,而政治斗争才是内部现象。

伊朗的情报头领被刺杀,不仅仅是伊朗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更是整个中东所有关联方之间的明争暗斗。这一次刺杀,只不过是海面上的一朵小浪花罢了。

如果用这样的方式去看待目前的国际形势,是可以看出许多的端倪的。一个国家要对一个国家发起战争,必定是全方位的,金融战争,舆论战争,政治战争,外交战争,最后才是军事斗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