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真的不看书吗?
今天是国庆长假后开学的第一天。学生们来还书、借书的相当多。再加上只能利用放学后、上学前的时间,一下子,把那个时间段给整得跟水车一样,转个不停了。
早上放学时,正是这个时间段,虽然和孩子们一再说明,但还是未能完全按照队列来,即使我恨不能生出个三头六臂,终究也没有三头六臂,只是根本没有时间抬头看周围。这时,一个学生从后面抻直了胳膊,将一本书撸到了我的眼前,“我代 ** 还的,她借书卡不见了。”
我没有理会她,仍是按着顺序,给前面的同学借还书。其实我知道她是哪个,和图书馆挺熟悉的一个女生。轮到她时,我才接过她的书,发现这本书竟不在电脑借阅里。恍然想起,这是前两天,我正忙着整理去简中开图书室的书籍时,那个女生过来借的,当时,没有时间开电脑,直接就帮她记在本子上。于是,我翻出那个本子,把这个记录消除了,也没往心里去。

约过了十五分钟,围聚着借还书的孩子渐渐地散去。这时,一位妈妈过来了:“**,有在这里吗?”。
我讶异了一下。这个妈妈我也认得,她女儿就是刚才那本书的借阅者,麦芽在十三小开馆以来,她的借阅量,在所有的学生当中,也是翘楚的。有时,她会一个人趴在图书馆的桌上看书。同时,她也是麦芽的学生义工之一。“她没来。刚才还书,都是同学代她还的呢!怎么?”大抵是因为这位妈妈,从未来图书馆找过她女儿,我心里隐隐感到有事。
“你图书馆以后不要让**来看书了啊!都是一些小说什么的。她一回家就一直看,一会哭一会笑,什么事都不做。”她的眼睛没有看我,瞄着不远处的书架,“你们没有作文选吗?她看这些书,都不会涨成绩的,又不去记好词好句,一点用都没有。”
这时,有同学过来借书,她中断了一下,我一边借书,一边问她:“难道孩子不会哭不会笑,好吗?”她嘴角咧了下,笑了,赶紧说:“那都不会考试的。要借让她借作文选啊。记一下好词好句。她爸也不同意她看书。”她特地还加强了“她爸”。
我知道这个妈妈有想法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已经到了孩子读书非有功利不可的地步。这已经深入到了家长的心中。似乎不看作文选,不抄好词好句的孩子都不是看书的孩子。“不好意思,图书馆没有作文选。不过,我想问一下,难道写作文选里的文章,都不用看书,就能写吗?”
几个孩子在书架后偷偷地看着,还有几个从后面迂回地过来。她一看,说:“她没在啊,那我去找找。。。这孩子!”说完,转身不再理我,径自地走了。

几个学生一看她走了,围聚了过来,叽叽喳喳地向我数落着这个妈妈。而我的心思却没有在她们的话里。我想起了我的青少年时期,那个时候的我,沉迷于武侠小说中,我父亲几乎是见我看一次书,就骂一次甚至揍一次我。而事实上,我的成绩并不见得不好,中上水平。(据我所知,这个学生的成绩在年级算是上等水平。)但由于父亲的暴力抵制,我看“课外书”是变本加厉。每天在腰后别着一本书躲到一条巷子,有时躲到地里,甚至还曾躲到公厕里,每天就这样和父母亲玩着”警察捉小偷“的游戏。晚上在家不得出去时,也会假装早早地去睡觉,然后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书。这样一段时间后,我的成绩真的落了下来,也不再对别的感兴趣。我后来甚至怀疑,与其说是书本令我入迷,不如说是父母的阻挠,以及和父母的“捉迷藏”游戏更让我着迷。
“她妈妈还去告诉我妈妈,说跳舞怎么怎么地,然后我妈妈说跳完这个学期,也不让我去学跳舞了。”这时,耳中传来学生的抱怨,我又吓了一跳!
这几年来,一直困扰我的终级问题,又一次摆在了我的面前。我们到底该在孩子中间推广阅读,还是该让我们的家长们正确认识阅读?

傍晚的时候,大约六点左右,借还书的孩子都走了,这时,** 走了进来,脸上还挂着笑,扫了我一眼,算是和我打了招呼,就自顾自地去书架上找了本书,坐着看了起来。
“被你妈骂了吗?”我问。
“没有。她就不让我看书,没骂我。”顿了顿,她又说,“就是不让我看小说,只要我看作文选和课本。”
“那你怎么说呢?”
“光看作文选,怎么能让我保持想像力呢!”她声音大了起来。
“中午你妈也到这边来了,她也说只让你看作文选。我当时问她,写作文选的人都不看书吗?那他们怎么写的啊?”
听到这里,她笑了,两个浅浅的酒窝露了出来。
“那你怎么这时候才过来哦?”
“我偷跑出来的呗。不让我妈知道。”说着,她低头看起了书。我默默地走了开去。
不觉,近六点半了,天色也开始暗了下来,我催促她回去,担心她妈妈见她回晚了,又要骂她。她犹豫了一下,让我送她到家的路口。我关了馆,拉出车子,路上,她告诉我,她妈妈是食堂里工作的,做的饭菜可好吃了,有一次还用白菜挖成一个圈,然后把鱼肉碾成沫,包在里面,煮出来的好吃极了。说得她似乎口水又流了出来。
到了路口,她敏捷地下了车,跟我招了招手,“明天见”。
是啊,明天再见。“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的父母其实都是爱着孩子的,父母的很多行为的出发点,其实是爱。只是TA们受TA们的局限性所控制,甚至于被世俗的思维所控制而不自觉。
前段时间听说阿啃老师要开一个“家长成长营”,我听后十分振奋。可惜这样的营,只有极少部分的家长可以参与,甚至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来参加营会的家长,其实已经不具备参加营会的资格了,因为他们都有了一定的开放意识。可是那些真正需要交流,真正需要沟通,真正需要成长的家长呢?
无论在民间,还是在体制内,有很多人在做着各种尝试,在对教育进行着新的探索,我只想说:为什么我们的眼光,只局限在孩子身上!难道家长不是比孩子更需要教育吗?我们常说,父母想让孩子看书,最好就是自己先看书。这里面折射出家长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榜样教育。但若是家长不看书呢?家长不懂看书呢?家长不会分辨书呢?家长用形而上来区别书呢?
“谁来监督那些监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