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随笔】奶奶去世三十二年,我终于有了她的照片 2024-08-04 02:42:49 奶奶去世三十二年,我终于有了她的照片记得那是1989年,我在涉县城上中师。因为从小喜欢无线电,于是课外时间经常游逛家电修理铺,看师傅们用示波器万用表测量家电,自己虽然不能亲自动手,却也饱了眼福,觉得是种享受。经常去的一家修理铺在老太行市场里面,名字已经忘了。老板是个年轻人,个子不算高,腿脚不太方便,圆圆的脸,小眼睛,看起来很精明的样子。去他店里多了,慢慢熟悉起来,因为年龄相仿,共同也语言多,所以越来越投机,聊的话题也越来越多。有一天到他店里,看到他正在摆弄一架小型照相机,锃亮的不锈钢镶边,厚实的皮质外壳,泛着蓝光神秘莫测的镜头。瞬间,我被这东西吸引了。那年头这种照相机可是个稀罕物件,平时都难得看到。那时照相馆拍证件照都还用木质照相机,像这种便携相机总觉得大记者才用得起的。记得这架照相机是海鸥牌的,折叠皮腔,旁轴取景,用120胶卷。于是我们探讨起照相的话题。老板可能用过几次相机,从他的话里,我初次知道了135、120、光圈、快门、焦距这些专业术语。说了半天技术方面的问题,我试探地问:能否借我用用?说这话的时候,我一点希望都没抱,毕竟是精密东西,而且价格不菲。更重要的是,我俩虽然认识,却互相连对方的名字都还不知道,而且我也不会操作,万一坏了怎么办?我有一千个理由不提出这种过分的请求。那我为什么还要提出来呢?因为我心里有个想法,那就是给我奶奶照张相。那时,我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那年七十了,我觉得奶奶应该有一张相片,说白了就是送老的相片。那时照相并不容易,必须要去照相馆,而且价格对农村人来说是昂贵的。奶奶一生没照过像,我几次提起照相的事,奶奶总是说,不照,省得我死了你们不待见再把我撕了。奶奶嘴上这么说,其实也是怕花钱。那时我就想着,要能有一部相机给奶奶拍张照就好了,这样,以后想奶奶了,也能看一眼。再说,按我们井店的风俗,老人百年之后发丧的时候,走在送葬队伍最前面的就是老人的照片。可是对于当时的条件,想拥有一部相机简直比登天还难。买是买不起,借也没处借。首先,有相机的人本来就少之又少,全井店估计也就三五台。再说咱又不认识人家,谁愿意把这么贵重的精密仪器随便借人呢?所以这个想法就一直搁着。今天好歹算是碰到机会了,为什么不试一试呢?没想到老板说,行!有一句话说,当你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正当我需要相机的时候,没想到正好遇上这位小兄弟老板。不能不说缘分真是奇妙。当时又讲了讲怎样放胶卷还有其他注意事项。正好修理铺隔一个门就是一家照相馆,于是直接去买了一个120胶卷,好像是1.65元一个,请照相馆老板直接给装上胶卷,然后心满意足地把相机带走了。第二天就是礼拜天,归心似箭地回到家里。奶奶早就把我最喜欢的土豆丝小米焖饭做好了,正坐在门口等我。顾不上吃饭,我给奶奶说了照相的事,奶奶这次到没有反对。于是开始照相。记得那天,奶奶穿着退了色的黑色衣服,还套着一个马甲一样的偏襟褂子。奶奶站到门口台阶上,用手理了理头发,端端正正地站好,等着我照相。我激动地拿出相机,拨动机关,弹出镜头,拨动过卷上弦拨杆,就要按快门了。等等,光圈调到多大?快门调到多少?焦距应该是多少?这可是全手动的机器,设置不好肯定是废片。是昨天老板没教还是我没记住?反正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一点概念没有。怎么办呢?总不能不照吧?于是我想了个办法,把所有调节的拨杆都调到刻度的中间位置。就这样给奶奶拍了几张。到城里后,把胶卷取出送到照相馆,相机完璧归赵。胶卷冲出来了,照相馆老板说,曝光差不多,就是都虚了。也就是说,照片都不能用,白忙活一场。没过几个月,就在我快中师毕业考试的时候,奶奶突然中风,不能动也不能说话,我照顾了奶奶几天,因为学校要毕业考试,就把奶奶托付给婶子照顾,自己赶忙往学校走了。第二天考试结束就请假回家,不料学校有规定,这两天不准请假。我说,我奶奶快不行了,管请假的人估计是不相信我说的话,不准假。我说你想咋就咋,我是非得回去不行!硬是回到家里,一进门,好多邻居都在,一个婶子说,快去看看你奶奶吧,快咽气了。我赶忙到奶奶跟前,叫了声奶奶,奶奶仍然是没有反应。没过一会儿,奶奶的呼吸越来越急促,突然,咽气了。邻居们说,奶奶就是在等我。奶奶走了,发丧的时候,没有照片。只是用黄纸写了一个牌位放在送葬队伍的前面。奶奶为我操劳二十年,正当我要参加工作挣钱的时候却离开了我,而且竟然连一张送老像也没有!我想奶奶的时候,也只能使劲从回忆中去还原奶奶的容貌。奶奶健在时,本来有机会再拍一次的,可是我没有,我也没想到奶奶走得那么急,现在奶奶走了,没有给奶奶拍成照片成了我心中一个永远的痛。我伤感愧疚了好久。后来参加了工作,对摄影的兴趣也没有放下,先后买了杂牌傻瓜相机,海鸥双镜头相机,东方旁轴取景相机。后来又买了泽尼特单反,凤凰单反等光学相机。还从朋友手里接手一个好几手的放大机。课余时间,不断和胶卷、显影罐、放大机打交道,摄影的流程算是全弄通了。第一次拍照的胶卷还留着,奶奶的模糊影像还在上面,自己设备齐全,何不把照片冲洗出来看看?于是找出胶卷,等天黑的时候,拉上窗帘,打开红色安全灯泡,安装好放大机,把胶卷放进底片夹里,细心调整放大镜头的焦距。因为拍虚了,怎么调也不会变清晰。就这样,一张模糊的照片经过曝光,显影,定影,出来了。虽然从技术角度看,这是一张非常失败的照片,但却是奶奶留下的唯一影像了。晾干之后,把她放进了相册里。时光如流水,转眼进入了数码时代。我用我的佳能相机把所有的照片都翻拍成数码照片存在了电脑里。当时也听说了Photoshop这款修图软件。把清晰变模糊易如反掌,把模糊变清晰,这就无能为力了。后来听说有专门老照片修复的,也曾考虑过让别人给修复,最终也没弄成。时光还在流着,AI时代来了。这是一个人工智能大放异彩的时代。我就亲身体验过文字转语音,语音转文字,语音直接转带时间的字幕,自动去除人物照片背景这些在线AI产品。这些本来需要大量工作量的任务,通过简单的Python脚本轻松搞定。我对人工智能的伟大赞叹不已。我始终没忘记照片修复的事。直到最近有一天,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有一个公众号可以自动修复老照片!虽说觉得太神奇,可是有了前面对人工智能的体验,也有几分相信。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进入公众号,从移动硬盘中找到奶奶的照片,传了上去。大约一个多小时后,显示处理完成。我打开一看,天呐!果然给修复了!模糊的照片就像被去掉一层雾,变得清晰了。虽然不是那么完美,但是比原来的可是清晰多了,皮肤的质感都能隐约看出来,嘴唇上的裂纹,鬓角的白发都清晰可见。可以说这是一张能用的照片了。拍照三十年过去了,奶奶去世三十年了,在高科技的帮助下,我终于看到了奶奶的清晰照片!我感慨高科技的厉害,更感叹高科技离我们这么近。 这是修复好的照片,原片模糊得没法看。感叹的同时,我也很感激那位老板小兄弟,我们素昧平生,只是几面之交,他却对我那么信任。因为他的信任,才有了给奶奶拍照片这件事。实际上我们从来没有问过对方的名字,后来老太行市场拆了,他的店也不知搬到哪里去了,我们也失去了联系。愿好人一生平安!寒江 2021. 赞 (0) 相关推荐 “彩扩”史今之杂感 "彩扩"史今之杂感 作者│徐 扬 聊起"彩扩"这个曾经热爆中国的行当,我这个"始终在路上"且一直"不忘初心"的" ... 我的第一台胶片相机——KONICA C35 FD | 阿伟 人们常说意外之外,情理之中,我的第一台相机就走了这么个桥段. 三年前的我突然迷上拍照,因为一个人走走拍拍这种事好像很适合我这种社恐党,因此买一台相机的想法便不断地在我脑子里蹦跶. 十分巧合地,当我选择 ... 私人订制的顶级设备: BOMM V810 完美的外观,标准化的操作,精美的设计,就像是一块精美的表,我的新8×10相机BOMM V810堪称完美. 这篇文章里我会分享一下我用这台相机时的想法,这台相机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 我是如何走上8×1 ... 陈少梅绘事随笔注释(三十二) 仪孝堂主人衡阳何承徽懿生诗集 颿挂江天暮,風高塞雁横. 何承徽(1887)字懿生,湖南衡阳人.其<仪孝堂诗集>卷首有民国六年(1917)谭延 ... 北齐的衰落:他二十九岁成为太上皇,后因生活混乱,三十二岁去世 文|明暄谈史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中国历史上一般能够成为太上皇的至少也得到四五十岁以后了,但是今天我们讲得这位皇帝在二十九岁却成为了太上皇.这件事儿,说来还真是有点滑稽,并不是因为他被儿子挟持,也不是 ... 李晶:写在海子去世三十周年|随笔 虹云:品茗功夫茶 文/李晶 [作者简介]李晶,笔名野影,藏书五千多册,读书较早,但效果甚微,以至于二十多个年头读过去了,仍旧一事无成.推崇鲁迅,欣赏海子,喜欢诗歌,爱好阅读,自编诗文集<守望黎明 ... 陈式太极拳技击法 三十二式摔法教学 陈式太极拳技击法 三十二式摔法教学 【基本要道》第三十二题:在亚当里与在基督里( 2)& 王晨星 牧师 (此音频属桥头街堂所有,可以转载,但请不要用作其他用途) 第三十二题:在亚当里与在基督里(2) 叁 在基督里 本堂奉献方式 扫描上面二维码了解更多本堂信息 点个 在看 让人知道你在看 素说《论语》:述而篇(三十二) 素说《论语》:述而篇(三十二) 光绪三十二年大清户部银行兑换券伍圆样票一枚 光绪三十二年大清户部银行兑换券伍圆样票一枚,加盖"票样作废"字样,天津地名,九五成新. 光绪三十二年大清户部银行兑换券拾圆样票一枚 光绪三十二年大清户部银行兑换券拾圆样票一枚,加盖"票样作废"."见本"字样,天津地名,九成新. 八字十神中常见的三十二种组合 一.官印相生 二.印比两强 八字中印星或者比劫两强,如果没有其它十神干扰,大多属于从强格,印比皆属喜用,则说明其人思维慎密,聪明过人,善用心机,才干超群,统领一方,影响他人. 三.印重身轻 印重身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