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德新║老人有事做日子快过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老年人口2亿多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大国。现在的老人有如下现象,他们在家除了看书、看报、看电视外,似乎与社会半隔离,产生了失落感和孤独感。有的老人住在家里,深居简出,生活单调,无所事事,缺乏兴趣。

  我退休后是依自已的兴趣爱好去生活的。

  我上午我大部分时间在我的工作室看书或与朋友座叙。工作室是离儿子住宅不远老城区的二房一厅的低层套房,也是我个人的活动空间,我在这里不受家里人干扰。房子里放了几个书橱,书橱里放的是我要阅读的书及文友们送的书。朋友中有几位爱好文学的人,我会把多余的文化刊物送给他们。我在晚上11时前睡觉。我的睡眠时间约7个小时。睡觉前我有写日记的习惯,目的是方便日后查阅。我坚持写日记二十多年。

  我在工作室的电脑上查资料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校里学的知识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与时俱进,二十年前我学会了电脑打字及用电子邮箱发文稿,十年前学会用智能手机拍照片和在网上查资料。现在我有空时用智能手机玩微信。

  我是老三届中学生,知识和机遇改变了我的命运。我经历了由农民到教师的历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教育部门工作,师范中专毕业后在小学任教,读了大学后在中学任教。我是中学历史老师,对地方历史文化有兴趣,我有文章在报刊、网站发表,领导和乡贤的资助我写了几本书。2009年我从学校退休后曾先后聘请到县党史研究室、县地方志办公室、中专学校,工作是:辅导学生写作、编写地方史志、撰写地方文化书刊。几年来我向报刊、网站写文章,《漫谈老年教育》发表在梅州市老年大学校刊《秋韵》。因为我的文章能够发表,所以至今还有写作兴趣。

  梅州电视台记者采访我,及乡贤资助我出版的书

  1983年山东省济南市创办了我国第一间老人大学。现在我国各省市都普及了老年大学,近几年老年大学发展很快。梅州市直机关老干部大学创办于2005年至今有16年的历史。

  梅州市老年大学的校刊《秋韵》

  2014年我经朋友的介绍就读梅州市老年大学。我每星期有一个上午到学校听课。学校的要求是:学科可自选,不考试,不发毕业文凭。几年来我坚持每个星期听课一次約2个小时。出于兴趣,我先后参加下列学科的学习。我的字写不好参加书法班一个学期的学习。我的英语知识肤浅,为此我参加了英语班一个学期的学习,特购“生活英语对话”影碟学习。我对摄影有兴趣,1984年用120元买了“120黑白照相机”为学生拍毕业照片,为亲友拍生话照片。我参加了摄影高级班的学习,目的是学习在电脑上对照片进行制作修改。

  2016年我参加惠州市老年大学和梅州市老年大学的教学交流会议

  安度好自己的晚年是老人们的追求。如今各地兴起老人服务的机构,这些机构被誉为“夕阳产业”。城市里有老人院。还有居家养老、組团养老等养老形式。我认为,这些养老形式可依自己的生活条件选择,也可寻找其它养老场所。

  老人有事做日子快过。如果附近有老年大学的地方,老人们可在老年大学里找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人座叙。

文章配图来源:作者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柳馨梦;校对:苏荷;

策划:高铭帆;责编:饶云;

投稿邮箱:790417844@qq.com

延伸阅读

梁德新║百年前的侨乡梅县松口镇为何远近闻名?

梁德新║活跃在家乡公益事业的热心人

梁德新、李淼达║石窟河上的潮盐运输

梁德新║梅江的水运业和松口“火船码头”

梁德新、饶凌云║华侨之乡梅县松口镇荔香园的文物价值

梁德新║孙中山与松口华侨的情谊

梁德新║陕西的客家人

梁德新 余焱昌║侨乡学校官坪小学

梁德新║同乡聚会共议家乡公益事业建设

梁德新║人文荟萃的客家山村

倾情于书法艺术 精心于培育人才——记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曾道中(作者:梁德新)

梁德新║回忆我流浪做工的日子

梁德新║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梁德新║老人有事做日子快过

梁德新║文化革命期间我在家看“禁书”

梁德新║打工仔看理论书

梁德新║回忆我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事

作者简介

梁德新(曾用名王森欣、笔名梁豪)1950年生(身份证1954年生),出生在梅县区梅县区松源镇园岭村,生活在梅县区松口镇。生活在知识分子家庭,年幼时因诸多原因而生活艰辛坎坷。老三届的中学生,曾参加学生大串联活动。1968年离开学校后,当过农民、村榨糖厂工人,学修家用电器、学修钟表,在福建等地流浪做工。知识和机遇攺变了命运,20世纪80年代初在教育部门工作,读了师范中专在小学任教,读了大学后在中学任教。对文学情有独钟,喜欢看书写作是业余自由撰稿人,在国内报刊、网站发表文章,编著书数本。在职其间兼职及短期借调文化部门。对客家文化有研究,邀请出席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参会论文入选会议论文集。有学术论文在在嘉应学院、梅州市电视大学、钦州学院等刊物发表。

(0)

相关推荐

  • 梁德新‖漫话旧时的陆路交通

    漫话旧时的陆路交通 梁德新 收集整理 梅州市梅县区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因丘陵.因受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旧时的陆路交通设施有其特色. 1.驿道.凉亭 古代的驿道就是今天 ...

  • 梁德新II回忆写作二、三事——家里人帮助我写作

    梁德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居住在梅县松口镇.那时教师的生活是清苦的,维持家庭生活的经济来源是工资.为改善生活,二十世纪八十代我把照像.维修家用电器和修理录音机.黑白电视机为第二职业.妻子是教师做家教 ...

  • 梁德新‖松口镇“方裕茂”改为“民宿客栈”

    松口镇隶属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位于区域东北部,梅江下游,是古时岭南四大古镇之一,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核心区,松口港过去曾是广东内河港的第二大港口,梅坎铁路.省道S223线.S332线及梅州市梅县 ...

  • 梁德新‖家庭支持我写作

    家庭支持我写作 文/梁德新 我钟爱文学,2000年起我是个用电脑写文章和在网络上投稿的"业余自由撰稿人".为了方便写作我买了一台电脑和一部打印机. 我的写作得到家庭的支持.妻子和大 ...

  • 梁德新‖退休后笔耕不辍,记录点滴【客都原创】

    退休后继续笔耕 文/梁德新 我是个中学退休教师,在教育部门工作30年.我对客家文化和华侨文化研究,在退休前后的二十年间在客家文化园地里耕耘.2011年我聘为梅州市旅游局<客鄀旅游>杂志社编 ...

  • 梁德新‖老中医李和二、三事

    老中医李和二.三事 文/梁德新  李和医生曾任卫生院院长等职.退休后做什么?今年63岁的李和医生在他在退休之前曾有所考虑.我认为,李和考虑经济收入是次要的.目前他妻子退休,儿子和媳妇有工作.李和认为, ...

  • 梁德新II我任梅县政协委员期间的二、三事

    我任梅县政协委员期间的二.三事 文/梁德新  1998-2003年,我曾任梅县第10届政协委员.那时全县有政协委员180余人,这些人来自社会各届人士,其中共产党员占40℅.依委员们的专长安排工作,如有 ...

  • 梁德新‖回忆我看“禁书”的经历

    回忆我看"禁书"的经历 文/梁德新 1966年秋至1968年秋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全国学生停课闹革命,破四旧,揪斗资产阶级当权派,红卫兵大串联,有些地方还发生武斗,全国乱哄哄 ...

  • 梁德新II我在家偷看“禁书”

    我在家偷看"禁书" 文/梁德新 我是老三届的中学生.1966年9月至1968年10月的2年间,全国的大学.中学.小学的学生罢课.在罢课期间,我有一年多的时间呆在家里. 我的家乡是人 ...

  • 梁德新II回忆我读“社会大学”的日子

    回忆我读"社会大学"的日子 文/梁德新 我是老三届的中学生,五十年前的1968年10月在校的中学生提前毕业,家在农村的回乡务农,家在城镇的上山下乡在农村插队落户有在到生产建设兵团( ...

  • “到人民中去,送幸福大片”叶帅故里雁洋拍照送影好温暖

    "到人民中去,送幸福大片", 2017年2月10日下午,由梅州市摄影家协会.唐老鸭摄影部落.梅县区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关爰苏区老人送影活动来到叶帅故里雁洋镇敬老院.参加此次活动的领 ...

  • 梁德新‖游大埔茶阳古镇风光

    游大埔茶阳古镇风光 梁德新  茶阳镇是大埔县的老县城,置于山环水绕之中,水光山色,真可谓天裁锦幅,地绘美图.茶阳镇内的旅游景点有:"东礤悬流"."神泉秋 望". ...

  • 梁德新‖梅县摄影史话【客都推荐】

    梅县摄影史话 文/梁德新 照相技术传入梅县城乡约有120年历史.照相这门技艺进入梅州地区是在清朝末年的1900年后,传入者是华侨与外国的传教士.据史料记载,1839年法国画家达盖尔发明了第一台照相机, ...

  • 梁德新‖清末梅州的科举考试

    清末梅州的科举考试 梁德新收集整理 科举在我国经历了6个朝代1318年的历史,是封建王朝一种特殊的制度. 自隋朝以来,各个封建王朝都以科举考试选拔官吏.各朝代考试办法虽有不同,但差别不大.最初级的童试 ...

  • 梁德新‖丘菊贤教授编写《韩素音研究文集》

    丘菊贤教授编写<韩素音研究文集> 文/梁德新 丘菊贤是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河南大学<史学月刊>出版社领导.1992年丘菊贤教授退休后与妻子儿子回家乡梅州市城区居住.他发挥余 ...

  • 梁德新║同乡聚会共议家乡公益事业建设

    同乡聚会共议家乡公益事业建设 "涯系松口人"微信群梅城松口同乡聚会记述 梁德新 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是历史悠久,是古时的岭南四大古镇之一,自古有"松口不认州"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