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样皮炎
疱疹样皮炎
疱疹样皮炎是一种有多形性损害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其临床以皮肤上水疱、大疱
和多形皮疹共存,环形水疱及大疱突出,疱壁紧张,不易破裂,有持久而剧烈的瘙痒为
特征。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偶亦见于5岁以下儿童。男女性别比例约2;1。好发部位
多在腋后皱褶、肩胛、腰背、四肢伸侧,严重者波及全身。粘膜损害者极为罕见。本病
常反复发作,可迁延数年至数十年,但亦有自然缓解痊愈者。
[病因病机]
1 内有湿热结聚,外感风湿热毒,内外相搏,蕴积肌肤而成。
2 曰久则伤津耗血,肌肤失养,生风生燥,风燥湿热相结,而致反复。
西医学对本病病因尚不清楚。目前大多认为有两方面原因:①免疫异常;②谷胶致
敏性肠病。
[辨病]
1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先有全身不适,倦怠,低热,咽喉干痛等前驱症状。以后渐
在腋后皱褶、肩胛、腰背、四肢伸侧发生红斑、丘疹、丘疱疹、风团、水疱、大疱,周
围绕有红晕,分布对称,呈半环形或环形排列,典型者外观状如珠戒,是本病的特征性
皮损。疱壁厚而紧张,不易自行破裂,疱液大多清亮,尼氏征阴性.疱破裂后形成剥裸
面,结痂愈后有色素沉着和轻微疤痕。一般不累及粘膜。
自觉有剧烈的瘙痒,这是本病的又一特征。多数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病程慢性,可
迁延数年至数十年,但亦有自然缓解痊愈者。
小儿疱疹样皮炎临床表现与成人不同:①皮疹缺乏多形性;②皮疹主要是水疱、大
疱;⑧很少广泛、对称分布,常群集分布;④痒不明显或缺如。
实验室检查: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疱液细胞涂片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用
25%"-~50%碘化钾软膏作斑贴试验,80%患者24小时内局部出现红斑、水疱。
2 诊断要点
2.1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见。
2.2 多数患者有全身不适,倦怠,低热,咽喉干痛等前驱症状。
2。3 好发部位多在腋后皱褶、肩胛、腰背、四肢伸侧,粘膜罕见。
2.4 皮疹呈多形性。初为红斑、丘疹、丘疱疹、风团、水疱,大疱,周围绕有红晕,
分布对称,呈半环形或环形排列,典型者外观状如珠戒.
2。5 自觉有剧烈的瘙痒,这是本病的又一特征。
2。6 多数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病程慢性,可迁延数年至数十年。但亦有自然缓解
痊愈者。
2.7 25%"--50%碘化钾软膏作斑贴试验,80%患者24小时内局部出现红斑、水疱。
3 鉴别诊断
3.1 天疱疮 皮损为水疱,疱壁极薄而松弛,尼氏征阳性。常有口腔粘膜的损害。
3.2 类天疱疮 皮损以大疱为主,疱壁厚不易破裂,无红斑、丘疹、风团、抓痕等。
3。3 疱疹样脓疱病 皮损为在红斑上起针头到绿豆大小的脓疱群,全身症状较重。
3。4 痒疹 好发于儿童,皮损为散在的丘疹、风团、丘疱疹或有结节,以四肢伸侧
为多。重者可累及全身,常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辨证)
1 风湿热证 多见于急性发作者。遍身发红斑、丘疹、水疱、风团,剧痒。伴有头
痛、发热、咽干,苔白腻舌红,脉弦滑数。
2 血虚风燥证 多见于慢性反复发作者。除红斑、水疱外,以抓痕、血痂、皮肤肥
厚、粗糙、色素沉着为主。伴有头昏乏力,四肢倦怠,消瘦纳少,苔薄舌红,脉细数.
[治疗]
1 内治法
1.1辨证论治
1.工。工 风湿热证 治宜健脾利湿,祛风清热解毒。方以参苓白术散加减.焦白术、
淮山药、生扁豆、茯苓、防风、白鲜皮、地肤子、胡黄连、蛇舌草、苦参片、黄芩、生
甘草. .
加减法:瘙痒夜难安眠者,加乌梢蛇、生牡蛎;糜烂化脓者,加蒲公英、银花;下
肢皮损重者,加苍术、黄柏。
1.1.2 血虚风燥证 治宜养血润燥,养阴清热.方选当归饮子加减。生地、熟地、
丹参、当归、肥玉竹、天花粉、蛇舌草、鹿衔草、白鲜皮、蛇床子、土茯苓、生甘草。
加减法:头昏者,加枸杞子、女贞子;肢软乏力者。加炙狗脊、菟丝子(包);纳呆
者,加鸡内金、生山楂;心烦不眠者,加柏子仁、合欢皮。
1.2 西药治疗 一般轻症者首选药物为氨苯砜,每日工OO一150mg.开始量每日
50mg,1周后如无反应可增至lOOmg,必要时可增至150mg。
磺胺吡啶也有一定疗效,每次服0。5g,每日4次。服药期间应经常查血、尿常规、肾
功能。
重症患者可应用皮质激素,每日30~40mg泼尼松。
还可给予抗组织胺类药物以止痒,如赛庚啶、扑尔敏。
2 外治法
2.1 三黄洗剂外搽,每日4—5次。
2。2 黄柏霜外涂,每日3次。
(预防与护理)
l 注意生活规律,多休息。
2 多吃蛋白质类食物。
3 禁止进食含谷胶的食物,如麦面粉食物,可进食大米或其他粗粮;
4 禁食溴类、碘类药物。
[现代研究]
1 临床研究
1。l 辨证施治 全身无一定部位,但好发于肩胛、腰背、四肢伸侧等处的多形性损
害,有红斑、丘疹、水疱、风团等。丘疹、水疱最为多见,疱壁厚而不易破裂。有聚集
的倾向,典型的呈环状排列,状如珠戒。部分病例有增殖性损害。自觉剧痒或有烧灼感.
苔薄腻,舌淡,脉象弦滑。中医辨证属脾虚蕴湿,兼感风邪.马绍尧据此用健脾利湿,祛
风清热解毒来治疗疱疹样皮炎,常用药物;焦白术9g,淮山药15g,生扁豆15g,银花9g,
土茯苓30g,防风9g,白鲜皮15g,地肤子9g,胡黄连6g,蒲公英30g,蛇舌草30g,苦
参片9g,生牡蛎30g(先煎)。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 邓丙戌将7例疱疹样皮炎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盛,治以健脾除
湿为主,再根据兼症加用凉血、散风或解毒之品,在急性活动期可适量结合应用DDS或
皮质激素,结果7例均治愈。
2 实验研究 邓丙戌对7例疱疹样皮炎通过DIF检查,逐渐认识到疱疹样皮炎包
括数种疾病,发现3例DIF检查为表皮细胞间IgG沉积,组织病理为表皮内水疱,其中
2例有ES形成,结合皮疹诊断为疱疹样大疱疮(HP);2例DIF检查为基底膜带IgG线
状沉积,组织病理为表皮下水疱,结合皮疹诊断为小疱性类天疱疮(VP);2例DIF检查
为沿基底膜带均质型线状IgA沉积,组织病理为表皮下水疱,结合皮疹诊断为成人线状
IgA病(LADA).
[述评]
本病以氨苯砜为首选的治疗药物,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可减轻症状,加用中药内
服,治愈率可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