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栽培过程中的通风与透光
【盆景大家谈】
松树栽培过程中的通风与透光
撰文|黑哥迟万胜
对于任何植物,通风透光都非常重要。一棵植物,小到一棵草大到一棵树,都是一个有机化工厂,它是用根系及叶片吸收的水分与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做动力,合成了形成根、干、枝、叶、果实的必须材料一一碳水化合物。这个过程受三个因素影响,一是光强与温度,光照弱、温度低,动力不足,就象工厂中的机器动力不足,工作效率就会低。这一点大家容易直观感受到,松树栽的稀一点,树就会长的快、长的好。二是水分,水分对松树的生长,并不是有些教科书上讲的那样,通过实践证明,松树耐干,但也喜水,水分合适,松树就长得快、长得好。三是碳水化合物合成过程中必须的二氧化碳,我们往往'眼见为实',对看得见摸得着的水的认识相对比较充分,但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二氧化碳,要么干脆不知道,要么知道但无视了它的重要性,植物的生长就是以二氧化碳与水在光的驱动下合成植物体的过程,任何原料的供应不足都会影响这个过程的合成效率,形成了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短板'。
这个问题在松树栽培过程中尤其突出。我们身边的事例充分说明,松树较之其它植物,尤其喜欢光照,也尤其喜欢通风。只要通风透光,那怕立地条件差一些,松树也能长好,反之,即便土质肥沃,树也长不好。
在自然状态下,松树会通过自然法则调整通风透光与密度的关系,群体间会'恃强凌弱',通过遮蔽把弱小植株'闷死',打开自己必须的光路与风路,个体中也是如此,强枝遮蔽弱枝,闷死弱枝,为自己打开光、风通路。
在盆景创作养护实践中,由于我们的人工干预,这件本来自然而然的事情,被我们弄得混乱甚至颠倒了,比如,我们无原则地'贪株''贪枝''贪叶',结果是林密了,树长不起来,枝密了,结构出不来,叶密了,光合效率起不来。最曲型的就是我们在整形过程中的'整片'方法,严重违背了松树的生物学特性,为了达到我们认为漂亮的观赏效果,或者为了省工,我们把通过切芽、剪枝等技术手法,让枝片上的针叶挤成一丛,密不透风,光照也只能照射到针叶的顶部,这种从'原料'到'动力'双限的做法,直接导致了松树造型后就不能健康生长。
我们可以走进山里,看看自然界中大松树的枝片是什么样的结构,都是远看成片,近看每朵小叶丛互尊互让,疏落有致,所以,这些树即便生长几十、几百年,依旧健康、依旧旺盛。
在我看来,养好松树,透光重要,通风更重要,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樊顺利、徐昊及其弟子侯万朝提倡的自然整型技法,是造型松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创新,是一种顺应了松树的生物学特性的技法变革,通过'打散'手法,让松树在健康生长的基础上,完成我们所需要的造型,与以往的传统技法不同,这种技法不仅仅追求我们需要的形式美,更追求松树的健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