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访湘江战役旧址

87年前,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用鲜血和生命铸造了英雄的史诗,将红色火种播撒在桂北大地。追寻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远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发生在桂林的湘江战役是关乎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红军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战。

1934年10月,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1月25日,悉知蒋介石布防重兵,要将中央红军剿灭在湘江以东地域的意图后,中革军委当天即向全军紧急下达了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抢渡湘江的作战部署。面对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11月27日至12月1日,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在灌阳县新圩、全州县脚山铺和兴安县光华铺三地展开阻击战,红五军团担任全军的后卫,在湘桂交界一线边行军边阻敌,最终突破了湘江天堑,粉碎了敌人的图谋,胜利实现了我军战略目标。但经此役,中央红军损失惨重,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一场场赴汤蹈火的阻击,一次次九死不悔的坚守,数以万计的红军将士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这场战役赢得了战略上的胜利。走进红军堂,作战图、发报机、煤油灯,红军用过的布衣、草鞋、干粮袋、枪支弹药等陈设把我们带回了87年前的战火硝烟中。那段复制的浮桥模型,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当年红军抢渡湘江的惨烈场景。

“湘江战役中红军凭借坚定的信仰,誓死保卫党中央,体现了对党中央的绝对忠诚。”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馆长尹汤怀说。

湘江战役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以陈树湘、沈述清、易荡平为代表的红军烈士身上流淌的“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精神早已深植广西,广西的干部群众始终传承红军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在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广西的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谱写新的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