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守静,知常乃道,不知常,满清灭国

道德经第十六章,老子着重讲了我们要了解事物发展规律。
草木枯荣,万物兴衰,终会回归根本。
而我们作为旁观,观察这些规律,就能让我们明智。
可是,如果我们根本不思考,不致虚守静,而直接想当然的做事
最终都会给自己招致祸患。
比如说拔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画蛇添足 。
这些都是不了解事物发展根本,而做出的糊涂举动,自然没有好结果。
老子的这些观点,让我想起清朝的文字狱和闭关锁国。
龚自珍说:“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万马齐喑究可哀”。
鲁迅也曾讲:“文苑中实在没有不被蹂躏的处所了”
清朝这一段封闭且集权的统治,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

就说文字狱吧,在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发生166起
其中,顺治7起、康熙12起,雍正17起,乾隆130起
而文字狱的直接后果便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严重扭曲变形。
导致官场变成大家都不说实话,不干实事,诬告陷害成风,阿谀奉承成为官场主流。
清廷皇帝就像老子说的,不知常,妄作。

清朝文字狱最大的原因是在于反清复明的呼声不绝于耳。
清朝无法将反清复明的声音消弭,于是粗暴的用杀戮的方式去逼着百姓和文人闭嘴。
而这个杀戮的由头几乎都是捕风捉影的冤假错案
判案流程是先锁定某个人,然后开始编造罗织罪名,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导致历史上出现了非常多可笑的案子
这直接造成了从上到下的挟仇诬陷之风,告诘之风,阿谀奉承之风,越演越烈。
并且很多典籍被毁,除了思想,历史,政治,民族的书籍外,连大量的科学,技术,经济方面的经典。

而因为害怕反清复明的势力联合国外,抢夺清朝政权,清政府除了用强权胁迫百姓之外
还关闭海禁,开始闭关锁国。结果,错过了国外一日千里的发展势头
最终由于文字狱和闭关锁国而造成的制度、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
让清政府跟西方国家交锋,毫无还手之力,任由宰割,签订一系列的丧权屈辱的条约。

这段历史固然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但是没有了解国家兴衰的规律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老子说: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你只有了解治国之道,知道兴衰更替,终会回归根本,才能心胸宽广,有容乃大
才能公正无私,而不是封闭国家,封闭言路,把氛围搞得乌烟瘴气,大家都无心做事不敢说话,最后只能落得丧权辱国的下场。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到虚无的极致,守纯粹的静定
万事万物在生长,我观察他的枯荣更替,兴衰规律
芸芸众生万物,终究都会回归最初的根本
这种回归到根本,叫做静,叫做生命循环往复的规律,这个规律是常态。
能够知道生命循环往复的规律,就叫做明。
不了解万物的规律,却妄动,就会给自己招来不利。
能够置身事外,了解万物的规律的人,自然心胸宽阔,自然就能置身事外做到公正
能做到公正就像王一样能统领万物,那就是天,就是道。
道方为长久,终身不会枯竭衰亡。

(0)

相关推荐

  • “道生万物,万物皆道”,草木欣荣,一花一...

    "道生万物,万物皆道",草木欣荣,一花一叶之间,众生色相.一饮一啄之中,皆有"道"的踪迹. <道德经>仅五千言,却道尽人生真谛.2500 多年来,五 ...

  •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十六章

    大家好,现在我们开始今天的国学经典每天读.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道德经>的第十六章.下面我把原文发上来.这个原文,有一些地方仍然和现在的通行本不同.说明一下这个原文,所有和通行本不同的地方, ...

  • 《道德经》问答16章

    郭店楚墓竹简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难解之谜,如"至虚恒也"章(通行本<道德经>十六章)只存有一简,为十六章节的前半部分,从"各復其堇"后有断章符看,似乎本 ...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守静

    为腹敬善媛 - 道德经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 ...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守静,复归其根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复归其根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曰复命. 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王,王乃天, 天 ...

  •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复归其根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

  • 道德经讲义-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观复-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观复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 ...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

    道德经第十六章,老子继续讲道,只是在讲道之前,引述其他内容,表达道的价值. 先贴下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 ...

  •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与解析 &qu ...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解析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解析

  • 道经之十六、致虚,恒也;守冲,笃也

    帛书校订本: 致虚,恒也:守冲,笃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胃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

  • 道德经三十六章——将欲歙之

    这一章,以为是极为精彩,极为实用的,也是 老子 辩证 逻辑下 的 另外一番大道理. 先贴下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

    老子在这一章节 ,继续用辩证现象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这种辨证在当下的中国依然适用,国人受儒道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哪怕有的人没有察觉到. 先贴下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