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画家越画越差?

来源 中国美术家网

与黄国民先生对话之一

文|老程书法

孰能生巧,这几乎是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的基本常识,画画也同样如此。在人们的印象中,画画的人多长寿,而且越老画得越好。黄宾虹、齐白石都是这样。

最近与朋友聊起当今画家和他们的画,大家都有一个印象,有很多画家不是越画越好,而是越画越差了,不知名的画家是这样,全国知名的画家更是这样。

真是奇了怪了。

黄国民:所谓越老画得越好,多指画传统中国画的画家。我们今天的画家与古代画家已经有很大不同。现在的画家很少下苦工,不肯下笨功夫。画家普遍缺乏对绘画本体语言的研究是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画中国画的人,缺乏对宋元画家的研究,缺乏基本功训练,绘画本体语言不扎实。再加上唯笔墨论的出现,也导致部分画家慢慢离开了绘画本体的研究,向所谓的书法用笔和笔墨美感靠近,但又不了解真正的书法用笔和笔墨美感是什么,似是而非。

二是很多画家从小接受西方绘画教学体系的培养,而后转入中国画创作,他们用对素描关系的理解,来理解中国画的调子,虽然也能进入画面,但搞来稿去总是在形式上做文章。

程建华:美院的西画教学体系,对画家基本功训练和造型能力培养确有重要意义。给我的感觉是,很多学生在美院学习的收获基本局限于造型技术和造型方法,基本上没有得到文化方面的滋养。

从招生考试开始,美院就存在弱化文化课的倾向,再加上当下比较普遍的文化艺术泛意识形态倾向和人文精神的普遍缺失,在校学生既得不到西方文化的滋养,也得不到中国文化的滋养。或许正因如此,才使得他们不管是画油画还是画国画都难以深入,都难以进入精神层面,而只能在形式和花样上做文章。

黄国民:还有一类画家,半路出家,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的基础都不好,走上岗位后,又以生财谋生为目的。他们多以笔墨论为依据,以狂傲奇怪行走江湖。

程建华:江湖画家相对好辨认,社会影响也比较有限。遗憾的是,体制内画家,官方画家同样有问题。有些高校的美术博导对绘画的认识都很盲目,他们也更容易导致全社会的审美错乱。

黄国民:体制内画家好像能代表国家水平,事实上并非如此。1949年后,学院教育基本上是西方教育,徐悲鸿一度要取消中国画,改叫彩墨画或水墨画。他们看到的是画面,是虚实浓淡、随类福彩、构图完整等等,被忽略的是对笔墨的研究。这些人后来都进到各美术机构,逐渐形成中国美术的官方势力。

他们画的画并不能称为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因为中国画重写而不是描,比较讲究书写的顺序性、合理性。

中国画的原本意义、基本功能是养生的。现在画画不是养生,而是功利的,是职业化的,更多的人首先考虑的是生存。对他们来说,怎么画都行,都没问题。但不能说成是中国画,不能再戴中国画的帽子。这样的一些画家和他们的画,让很多人产生了误解。这样画画的有一批人,有些都是美术院校、美术专业的元老,或者是美术研究机构中的元老。

文革后,从美院毕业的一批学生,基本功还不如文革前,西画功夫都不够了,这些人中有不少现在已成为博导。这批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没有好好学习,对绘画本体也没有好好学习,他们画的不是中国画,他们的绘画作品本身也不好,也不美,既不是中国画的笔墨,也不是中国画的造型理念。实际上仅仅是以中国画的材质和样式出现的画面而已,并且形式极其恶劣,还经常号称这创始人那创始人。

当然,也还有一批画家在逐渐深入中国传统绘画,很少的,十分之一都没有。他们在进入传统,研究,梳理,学习。更多的人还是在画画,以形式美感为要务。

一些半吊子画家以所谓的笔墨美感为噱头,为理论依据,行走江湖,以啥都不是的画面,搅乱人们的视线,挂羊头卖狗肉,既不是好的中国画,又不是基于素描基础的完整画面。他们什么都学了一点,什么都不够,所以什么都不是。

程建华:画不好的核心问题到底在哪?是技术问题,还是精神出了问题?人们眼睛能看到的问题是技法上的陈旧和无能,本质上应该还是因为精神贫乏所致。

黄国民: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绘画学习一直缺少一个完整的东西,没有有一致性的、可贯彻的课程体系和规范,在高校里也没有形成必须要怎么造型的方式方法。

五代两宋是中国画发展的一个高峰。画家对物象与内心的处理都很到位。物象的处理,非常契合人的内心的需要。

元代以后,黄公望、倪云林的用笔达到非常高的水准,也让人们看到了笔墨本身的美感,随后逐渐形成一种认识,有笔墨于是成为中国画的最高审美标准,到清代四王达到一个顶峰。同时,对绘画本体的研究就不够了,对自然山川、自然物象的表现就越来越弱。

到清末,民国,徐悲鸿、刘海粟以学习西方绘画为契机,重新对物象、绘画本体进行研究。八五思潮后,有一段有了后现代,直到黄秋园之后,又出现了对传统笔墨的回归,再加上对黄宾虹的研究,又把笔墨重新提到一个高度上去。

直到今天,各美术高校和专业机构,对中国画的本体语言和审美标准、文化讲求,仍然莫衷一是。落实到教学上,便是各有各的教法,各有一套。

程建华: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对中国画的学习确实非常重要,如今中国画创作水平不升反降的问题,不单纯是笔墨技法问题,不是经过技术的训练就行了,还是有文化原因的,还要有人文素养的培养。

黄国民:中国画的文化要求非常重要,首先要遵循自然规律,讲究道法自然,一定要把人和自然的关系摆清楚,顺应自然才能得道,才有好的生命状态。顺者生,逆者亡,说的是生命状态。我们的中国画教学从一开始就进入中国文化的标准,从上倒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这样的顺序符合正常人的生理特征,也是右手拿笔,最自然的顺序。

顺也是中国文化的要求,中国文化审美标准就是人生遵循的标准,与天地共在,天人合一,所以能养生。中国画以养生为终极目的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现在大多数画画都是以盈利为目的。

在古人的生活中,绘画是很自然而然的一件事。五日一山,十日一水。第一,说明绘画的用心程度,精细经营;另一个,就是闲适,悠哉悠哉,是顺流而下的流淌出来的东西。没有什么参展啊,获奖啊,要卖掉,等等念想。

古代虽然也有定制。宋代有皇家订制,往后更多了,某人,某个群体,什么内容,什么题材,但古人的定制是以画家为主导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由客户主导产生画面。现在有很多画家没有自信,也与此有关。一旦带有目的性、主题性,个性就会丧失,审美就弱化,就要向主要要求靠近。这也是全国美展给画家造成的困惑。

现在的山水画家很多,名家也很多,已故的不说,谁能把自己的画与范宽、李成、郭熙的画放到一起,一个也没有。既然不能,你为什么不去研究,不去学习。你视而不见,你回避,说自己的好,这都是伪君子,说白了是骗子。

程建华:伪君子、骗子,确实存在。说到范宽、李成、黄公望、倪云林,再来看我们今天的画家,现在的画家们对精神的要求太低了,标准太低了。

黄国民:当下的画家,在精神价值的取向上是有问题的,才产生了这些东西,什么是审美价值?什么是精神需求?画画的目的是什么?你活着为了什么?这些东西都不清楚,活着就为了生存、吃饭,衣食住行。如果以这个为标准,干什么都没错,吃好住好,都没错,但是不要搞艺术。别挂上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牌子,因为你没有审美的高度。 

芥子园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300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300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300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2010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重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芥子园画谱》手工仿古线装彩页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