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是否该换个姿势去好莱坞捞金?

本文首发于电影界网站

本文字数:1284

阅读时间:4分钟

2017年年末,就出现了中国金主在好莱坞投资骤减现象,2017年中国对好莱坞的投资从2016年的47.8亿美元减少到4.89亿美元。

中国资本进入好莱坞危机重重,主要是中国对外投资政策的改变。在政府一系列限制资本外流的动作后,中国公司对好莱坞投资的热情急剧冷却。

就连一向高调投资好莱坞的万达,也放弃了对迪克·克拉克制作公司的收购计划。

如今看来,2016年10月应该是中国资本进入好莱坞高潮。万达在好莱坞豪掷540亿疯狂买买买。紧追其后,阿里、腾讯、华谊兄弟、博纳影业、电广传媒、1905影业、DMG等公司也都纷纷入局。投资、合拍电影是中国资本布局好莱坞的主要方式。

但政府的一系列限制资本外流的动作,让急于出海的中国资本热流降了下来。大量买买买不行了,接下来,中国资本又该如何进入好莱坞呢?

几天前,在文章《高晓松:阿里与腾讯万达们讨论组建“好莱坞中国俱乐部”》中,高晓松谈到,这两年代表阿里,他努力在促成大家组成一个“中国俱乐部”。

“中国俱乐部”,即中国各大文娱公司组成统一联盟战线,在好莱坞同进同退,一起谈合作。

在其设想之下,在好莱坞的“中国俱乐部”是一个利他组织,大家一起分享信息,一起谈判,避免走弯路。而且中国资本布局好莱坞也在是买买买,而是利用资本和技术双重武器,在票务+点播上直接杀进去。

这个思路是否可行,是否能带来颠覆性的结果呢?我们可以先从中国资本进入好莱坞的目的来分析。

2012年,万达以26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2016年,万达以35亿美元买下最大的中型制片公司传奇影业,之后万达10亿美元收购DCP。阿里影业和派拉蒙、二十世纪福克斯、日本圆谷制作株式会社等海外制作方达成了合作。

今年,安徽鑫科3.45亿美元收购Voltage Picture,及海航集团4.16亿美元投资Golden Eagle,睿康股份收购千禧年影业……

中国公司杀入好莱坞当然是想赚更多钱。几家公司分工也很明确,万达专攻基础设施,买下世界最大的电影院线;阿里投资具体影片;乐视进行中美合拍……

好莱坞那些吸金力超强的国际化IP,是大家追捧的动力,除了借助电影收割IP全球票房收益,更为重要的还是想通过与好莱坞的深度合作了解其工业化标准体系,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但是,很多时候好莱坞电影需要的只是中国的宣发和资金渠道,这些需求在双方资金层面合作就已经可以满足,无需涉及拍摄、制作层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资本就容易遇到“坑”,也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想学的也学不来。

这时候,提出让大家抱团取暖,一起出海,在国际市场上也不失为一种争当主角的策略。

要知道现在世界已经是互联网时代内容创作者与用户之间的渠道、联系变了,甚至可以说更加紧密、直接。流媒体崛起,很多好莱坞传统电影公司开始走向没落,迪士尼收购了福斯,文娱产业整合时代到来。

新秩序正在建立,旧秩序快要倒地,这时候作为追赶者——中国文娱公司,是可以从更高视野看待未来商业竞争,组成联盟,分享国际市场。不过,这也是换个姿态打入好莱坞,从单打独斗到强强联合,具体到真正快速融入好莱坞,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好莱坞积累的上百年历史,其商业规则和秘密,也不是仅仅拥有线上播放平台、票务平台就能快速打破的。而且中国阿里、腾讯、万达、华谊、华人文化等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聚在一起,矛头一致对准好莱坞。

目前,资金出海受限,大家也找到了有效规避政策监管的方式——打包导演和单片合作。所以,短时间内还是很难促成中国公司在好莱坞“俱乐部”。

题图均来自相关电影资料与网络截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