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上火”以后能吃“消炎药”降火吗?
发炎就是上火,然后就想通过消炎药降火
但”消炎药“可以”降火“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好好了解一下“发炎”和“上火”
炎症(inflammation):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发炎”,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炎症,可以是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也可以不是由于感染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通常情况下,炎症是有益的,是人体的自动的防御反应,但是有的时候,炎症也是有害的,例如对人体自身组织的攻击、发生在透明组织的炎症等等。
任何能够引起组织损伤的因素都可成为炎症的原因,即致炎因子(inflammatory agent)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等为炎症最常见的原因。由生物病原体引起的炎症又称感染(infection)。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和内毒素可以直接损伤组织;病毒在被感染的细胞内复制导致细胞坏死;某些具有抗原性的病原体感染后通过诱发的免疫反应而损伤组织,如寄生虫感染和结核。
高温、低温、放射性物质及紫外线等和机械损伤。
外源性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及松节油、芥子气等。内源性毒性物质如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及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堆积于体内的代谢产物如尿素等。
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异物,如各种金属、木材碎屑、尘埃颗粒、及手术缝线等,由于其抗原性不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
缺血或缺氧等原因可引起组织坏死,组织坏死是潜在的致炎因子。在新鲜梗死灶边缘所出现的充血出血带和炎性细胞的浸润都是炎症的表现。
当机体免疫反应状态异常时,可引起不适当或过度的免疫反应,造成组织和细胞损伤而导致炎症。免疫反应所造成的组织损伤最常见于各种类型的超敏反应。另外,还有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通常概括为局部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
既然我们了解了炎症的发生原因,那么我们消除炎症的办法就是抑制炎症因子产生或释放,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使炎症得以减轻至消退,同时使炎症引起的疼痛得以缓解。
而根据不同的炎症因子引起的机体损伤,所使用的药物也不相同。医学上常使用非类固醇抗发炎剂或类固醇消炎药物,因为炎性反应多由细菌感染引起,所以常配合使用抗生素,但一定要注意,消炎药并不是抗生素的代名词。将抗生素称为消炎药,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抗生素的滥用。
“上火”为民间俗语,又称“热气”,可以从中医理论解释,属于中医热证范畴。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即会上火。因此所谓的“火”是形容身体内某些热性的症状,而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证候,具体症状如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牙痛、咽喉痛等。“上火”在干燥气候及连绵湿热天气时更易发生。
“上火”从中医理论看,认为是人体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感受外邪,或人体机能活动亢进,就会出现阳盛阴衰的热证证候。
一般认为实火(实热)多由于火热之邪内侵或嗜食辛辣所致,而精神过度刺激、脏腑功能活动失调亦可引起实火内盛。
虚火(虚热)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阴血虚损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
“上火”(热证)的病因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①外感火热之邪;②寒邪入里化热;③七情过激,郁而化热;④饮食不节,积久化热;⑤房室劳伤,劫夺阴津。
解决方法是“去火”,即中医的清热泻火法,可服用滋阴、清热、解毒消肿药物,也可用中医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疗法。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少吃辛辣煎炸等热性食品。
通过上述,我们了解到,“炎症”属现代医学医范畴,“上火”属中医范畴,二者含义其实并不相同,同时表现形式与治疗方式也均不相同。
我们常说的“消炎药”其实是西药,主要有大环内酯类,头孢类,青霉素类等;而“降火药”为中成药,一般有三黄片、牛黄解毒片、清火栀麦片、金银花颗粒等。
因此,吃消炎药并不能降火,所以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注意区分“上火”和”发炎”,这样才能对症治疗,正确用药,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