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 Food Chemistry:转录组与代谢组揭示辣椒果实颜色形成的分子机制(国人佳作)
编译:Yong-qin,编辑:十九、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论文ID
原名:Integrative analysis of metabolome and transcriptome reveals the mechanism of color formation in pepper fruit (Capsicum annuum L.)
译名:转录组与代谢组揭示辣椒果实颜色形成的分子机制
期刊:Food Chemistry
IF:5.399
发表时间:2019.10
通讯作者:邹学校
通讯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DOI号:10.1016/j.foodchem.2019.125629
实验设计
结果
1、辣椒果实的黄酮类代谢物分析
本研究比对不同时期、不同果色品种的辣椒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利用LC-MS/MS进行分析。共鉴定188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94种黄酮、38种黄酮醇、8种儿茶酸、2种黄酮木脂素、20种黄烷酮、10种类黄酮、16种花青素。筛选差异表达的代谢物43-72种,主要是花青素、黄酮和黄酮醇(图1B-C),且C品种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包括花翠素、木樨草素、金圣草黄素、槲皮素衍生物(图2)。此外,所有品种在不同时期的果实差异的代谢物较相似,且两个时期的类黄酮含量相似,可能与合成基因的表达下调有关。
花青素在未成熟的辣椒果实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鉴定了16种花青素,主要为花翠素、花青色素、二甲花翠素(图2),且C品种中的花翠素及其衍生物(花翠素3,5-糖苷、花翠素3-O-芸香糖苷)显著较高,而4个品种中的二甲花翠素含量相似。此外,黑花青素和凯拉花青在C品种中含量较高,在其他品种中几乎没有。C品种中这些高积累的物质可能是导致果皮呈紫色的原因。
2、辣椒果实的类黄酮途径转录组分析
reads在参考基因组的比对率为92.73-94.48%,包含27132个基因,其中差异表达基因15227个。GO富集分析表明生物学进程、代谢进程、应激反应均富集较多。“细胞成分”、“细胞器”相关的基因也获得富集。分子功能类别则主要富集于“催化活性和结合”。在未成熟期,类黄酮和苯丙素通路的基因的转录水平高于成熟期,说明类黄酮主要在果实发育初期合成。C品种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羟基化酶基因、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的高表达促进了酰基辅酶A的合成,促进类黄酮前体化合物的合成,可能是导致C品种花青素、黄酮醇、黄酮含量较高的原因。D品种中查尔酮异构酶基因的高表达导致柚皮素的积累,而花青素、黄酮醇、黄酮积累较少,这与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和类黄酮3’5’-羟化酶基因的低表达有关。D品种的黄酮醇合酶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但槲皮素和杨梅素含量却低于C品种,说明辣椒中存在其他同源基因催化黄酮醇的合成。
为了构建类黄酮合成的基因调控网络,本研究用4308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差异表达基因被分成11个类别(图3A),类别内的基因表达模式相似。结合代谢组分析,筛选出红色和粉色+模块是与类黄酮含量呈高度正相关的基因(图3B-D),即在类黄酮途径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在粉色模块中,共表达的基因在C品种中高表达,表现出显著的品种特异性(图4A)。而红色模块中,聚类Ⅰ在C品种高表达,聚类Ⅱ在其他3个品种高表达(图4B)。为进一步确定模块中的基因功能,进行KEGG分析。KEGG富集结果显示,粉色模块的基因主要与代谢途径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有关,有9个类黄酮合成的结构基因富集于苯丙素生物合成、黄酮/黄酮醇生物合成(图4C)。而红色模块的基因显著富集于蛋白质合成、光合作用、植物-病原体互作(图4D),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和植物光合作用和病原响应的联系,且MYB-113调控基因聚类于红色模块,可能与类黄酮合成的调控有关。红色和粉色模块中有26个基因编码转运蛋白,在C品种中高度表达。这些基因主要编码溶质载体家族蛋白、ABC转运蛋白、多药及毒性复合物排出转运蛋白。其中,多药及毒性复合物转运蛋白参与原花青素的转运,ABC转运蛋白参与类黄酮跨膜转运。此外,红色模块中有13个基因编码转录因子,包括2个MYB转录因子和5个锌指蛋白;粉色模块有10个基因编码转录因子,包括2个WD家族、1个bHLH家族、1个MADS-box家族。本研究未能揭示这些转录因子的分子机制,但可确定这些调控基因影响类黄酮的合成。
为了进一步确定各基因的调控关系,筛选核心基因,本研究构建了基因调控网络。粉色模块筛选了58个基因构建网络(高度共表达)(图5A),核心基因包括FH11、COL2(锌指蛋白)、Capana01g003186/Capana02g003118(未知功能)、AIR12(生长素响应因子)、RPS2(抗病蛋白)、HD-ZIP。其中FH11和Capana01g003186连接类黄酮合成基因F3H、C4H、OMT1、转录因子COL2、DIV、转运蛋白MATE16、VPS41,表明这两个基因的重要性。红色模块由23个共表达基因组成,核心基因包括SLC40(溶质载体家族)、MYB113、R1B16/R1A-3(抗病蛋白)(图5B)。两个抗病蛋白基因连接ERF109(乙烯响应因子)、SLC40、MYB113等,表明抗性蛋白与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关系。
3、辣椒果实的类胡萝卜素途径分析
本研究定量分析了12种类胡萝卜素。结果表明果实发育初期类胡萝卜素含量较低,主要包括黄质、新黄质、β-胡萝卜素、叶黄素,说明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主要发生在果实发育后期,而绿色果实发育初期含量相对较高(图6A)。叶黄素(β-玉米黄质、玉米黄质、花药黄质、黄质、新黄质)在A和B品种积累较多,而辣椒质在C和D品种积累较多。因此,类胡萝卜素积累物质的不同,导致了不同品种果实的颜色差异。
本研究发现,基因PSY1(类胡萝卜素催化酶)在A/B/C品种中均高表达,使茄红素含量较高(图6)。番茄红素β-环化酶(LCYB)和番茄红素ε-环化酶(LCYE)是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关键酶,本研究发现LCYB和LCYE基因的表达与各品种果实内的α-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的积累相关,且LCYB和LCYE基因在A品种中表达较高(图6),这表明这两个基因协同调控类胡萝卜素通路,但功能可能有所不同。此外,细胞色素P450型单加氧酶对叶黄素的积累十分重要,在A品种中表达较高,因此A品种叶黄素积累较高(图6)。同时,两种羟化酶基因CHYB1/2在C和D品种高表达,但C和D品种的玉米黄质含量和A/B品种相似。此外,本研究发现辣椒质-辣椒红素合酶(CCS)基因在果实发育后期表达上调,而A和B品种的辣椒素含量较低,表明辣椒素的积累受CCS之外的基因调控。同时,玉米黄质环氧化酶(ZEP)和紫黄素脱环氧化酶(VDE)基因在品种间的表达无差异,但花药黄素和紫花药黄素含量却差异显著(图6)。
讨论
本研究利用四种不同果色的辣椒品种进行代谢组和转录组的比较,紫色品种中苯丙烷和黄酮类途径(槲皮素、叶黄素、金圣草素、花翠素)的基因高表达。共表达分析表明转录因子和转运蛋白(MYB113、WD68、SLC40)参与类黄酮途径。类胡萝卜素的代谢组分析表明,果实发育后期类胡萝卜素的积累表现显著的品种特异性。综上所述,本研究为辣椒果实在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途径提供新见解。
评论
为了深化理解辣椒果实的颜色形成机制,本研究对4种辣椒果实进行代谢组和转录组分析。结论表明紫色品种类黄酮合成和调控的基因高度表达,而各个品种在发育后期的叶黄素含量均有特异性,这与类胡萝卜素通路的下游基因表达差异有关。综上,本研究着重于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途径,解释辣椒品种颜色不同的原因。
更多推荐
1 科研 | PNAS:转录组学揭示急性和慢性饮酒对肝脏昼夜新陈代谢有不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