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托婴桩
武宗的愿景是“智者不匹夫,武者无懦夫”,使命是“以武学打开世界”,价值观是“爱国、强身、正义、修己、互助、和平”。真正的中华武学是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内涵之道,包括易学、中医、兵法、儒释道之学等普世的民族文化。武有大小,大者卫国,小者卫民。武学不仅是大道、哲学,训练人的智、信、仁、勇、能,提高人整个生命的身心健康和质量,更是术学,掌握真正的武术技击能力是武术之魂。
大成拳技击桩可培养技击所需之胆量、力量及反应的灵敏性等拳学隶质,是学拳者提高功力的不二法门。有人认为,在整个大成拳功法体系中,桩功约占80%的份额,这个数字未必准确,但它也从一个方面强调了修炼桩功的重要性。的确,对于任何一位大成拳爱好者来说,要实现自身功力之突破,就不得不在桩功上多下苦功。
技击桩从形式上主要可分为矛盾、抓球、托婴、浮云、伏虎、降龙等桩。一般初学者练技击桩都以矛盾桩为人门桩,通过一段时间的修习,在获得一定的自然整体之力及松绷感之后,就有必要进行其它技击桩的锻炼了。来自“武宗”公众号·在此将大成拳中另一有代表性的桩功托婴桩的练习方法及练习之要点介绍给大家。
托婴桩,因其双手上托,如托婴孩,又如手棒极其心爱之宝贝。故名托婴,又名托宝贝。久练此桩,定可产生大成拳的二争力、吞吐力,及放人时的发放之力。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一、姿势:以左式为例。下肢与矛盾桩的姿势相同,即先取立正姿势站立,然后左脚向前移出一脚半至两脚距离,两脚呈丁八步形,足趾抓地,双膝撑拔,足跟微提。上肢姿势为,两臂抬起,两肘稍有下垂之势,左手在前,手心斜向上,手指。斜向右前方,手高至与下颚齐;右手在后,手心也斜向上,五指斜向左前方,手高与肩齐,两手前后距约1掌,左右距约3掌,身形中正安舒,双手如托婴儿右式反之。
二、意感调配:站桩之始,意想10尺开外有颗枝叶茂密之大树。巨风袭来犹似欲把树连根拔起,而我虽与之处相同境遇,但却因自身根基稳固毫不为之所动。然后意想我双手十指指端各有一根筋脉与树干相连牵扯,我双手往前一推,即可将树干推出,然后我一回拉,树干亦随之归回原位。如此反复意念。
三、要点:锻炼此桩会有与它桩不同之功感体验。因为手掌上翻,手臂肌肉因之拧裹,胳膊会有酸胀紧张的感觉,所以先要适应桩式之后再进行意念调配。此外,此桩修炼时要注意脚趾有扒地,两腿前后相挣之意,以巩固自身根基。作意念运动的时候,·来自“武宗”公众号·身形可稍稍配合微动,手臂前推后拉(但不要做得太突出,有了意思即可),此时可有内劲溢出之感。
最后,把王芗斋先生在《大成拳论》中对托婴桩之描述摘录出来。供各位在练习中参考:
站托婴桩时要做到“周身鼓舞,四外牵连,足趾抓地,双膝撑拔,力向上提,足跟微起,有如巨风卷树、拔地欲飞、拧摆横摇之势。而身体则有撑裹坚涨、毛发如载之力,上下枢纽,曲折百绕,垂线自乘,其抽拔之力,要与天地相争,肩撑肘横,裹卷四环,拔旋无已,上兜下坠,推抱互为,水不失平衡均整之力”。如此,定可功力精进。
【引】:薛嗣奇先生(意拳第三代传人,师从第二代意拳大师姚宗勋先生,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习拳已近四十多年。对意拳的热衷以及对王、姚二位宗师的崇拜,使他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忘我追求,将意拳事业作为他人生的奋斗目标)经常强调:意拳是一种心法,是凌驾于技术层面之上的一种东西,所谓一阴一阳亦为道,追求的是一种“动态守衡”。习练意拳的最高阶段要做到“意贯周身”,达到“以身为拳”的境界,同时也要贯彻一种无穷大小、无穷变幻的天地精神,随时要与天地精神独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