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29

答叔子

篇什周旋角两雄,狂言顿觉九州空。一官未必贫能疗,三命何尝诗解穷。试问浮沉群僚底,争如歌啸乱书中。后山嘱望飞腾速,此意硁硁敢苟同。

【笺说】

1938年,钱锺书先生与冒效鲁相识于归国海船中,海行期间,两人诗篇往还,相谈甚欢。

此诗名《答叔子》,据《国师季刊》第五期,此诗题原作《孝鲁以出处垂询率陈鄙见荆公所谓无知猿鹤也(香港作)》,由此可知,船至香港,冒效鲁询问钱锺书的“出处”——“出”为做官,还是“处”于民间,钱先生直率地作了回答,不愿做官。原题中的“荆公所谓无知猿鹤也”,语出王安石《松间》诗:“丈夫出处非无意,猿鹤从来不自知。”钱先生自嘲地说,自己就像王安石所说的“无知猿鹤”。据此诗原题可确知,此是回答冒效鲁的问题,而非答其诗,且作于舟行香港时。

篇什周旋角两雄,狂言顿觉九州空。

首联上句说,钱冒二人诗篇你来我往,比斗争强。

“周旋”,辗转相追逐;《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杜预注:“周旋,相追逐也。”此处指诗歌酬答,比试高低。

“角两雄”,两人比斗争长;此语出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二首:“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钱冒两人在回国舟中有诗唱和,可能不下二三十首。现今存于冒效鲁《叔子诗稿》中的,确知为归国船上而作的有《马赛归舟与默存(锺书)论诗其见赠韵抚柬二首》、《红海舟中示默存》,相应的,钱锺书先生当亦作了不少,只是收入《槐聚诗存》集中的,只有三首了。

首联下句说,两人诗中口吐狂言,似乎立刻觉得国内无人可比。

“九州空”,国内无人可比;“九州”,指中国,古中国分为九个州。“九州空”,语同“天下无”,宋杨万里《灯下读山谷诗》:“天下无双双井黄,遣编犹作旧时香”;明李梦阳《石将军战场歌》:“枭雄不数云台士,杨石齐名天下无”。

此处的狂言,是就两人来说的,绝不可能是专指一人。钱先生有狂名,冒效鲁秉其父风,狂名也终其一生(陈巨来《安持人物琐忆》中谈及“海上十大狂人”,冒孝鲁居其首)。在此行中,冒效鲁就曾有诗描绘二人:“登高试一呼,回应万邦帜。舍我其谁欤?孟言愿深味。”岂可不谓“狂言”!

一官未必贫能疗,三命何尝诗解穷。

首联讲两人的诗篇来往的情态,颔联则正式的“答叔子”,即原题中的“孝鲁以出处垂询”的问题,钱先生则“率陈鄙见”了。

上句说,做一个官,未必就能解决人生的贫穷。

“贫能疗”,即能疗贫,能够救治贫穷。何可疗贫?古人诗篇中认为,读书人的坚守,总的来说,是“药圣贫难疗,钱神祷不灵”(宋顾逢《和吴中友人见寄韵》)。当官也不行,“五斗由来岂疗贫,尚应拄笏对秋云”(宋韩元吉《送吕令防赴海门宰》);著书也不行,“著书不疗贫,仰面看屋梁”(宋释善珍《送陈上舍之潮州》)。总之,文人是“每恨贫难疗,犹欣名可传”(宋卫宗武《挽柳月涧》)。

这其中,钱先生尤其不主张为官来疗贫,这也是对冒效鲁为官奔走的隐约劝诫。

颔联下句进一步说,诗人的命运,何尝能摆脱穷困!

“三命”,即命运;旧时术士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所属的干支为三命,以此可以推算人的命运;宋项安世《赠黄愉》:“三命盘中水火煎,五星局上计罗缠。”

“诗解穷”,作诗使人解脱穷困;宋张至龙《点史》说得好:“好句如金不疗贫。”

关于“诗与穷”的话题,值得在此略加介绍。

钱先生在《管锥编》第三册936-38页谈到了我国“(人)穷而后(诗)工”历来观点,认为这莫不滥觞于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的“《诗》三百篇大抵发愤所作”一语,遂成惯论。于是有唐韩愈“无不平则鸣”之说(《送孟东野序》),宋有欧阳修“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非诗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之论(《梅圣俞墓志铭》)。由此,还引出,“诗能穷人”的相反意见。

钱先生分析说:“轗轲可激思力,牢骚必吐胸臆;穷士强颜自慰,进而谓己之不遇正缘多才,语好词工乃愁基穷本,文章觑天巧而抉人情,足以致天仇而招人祸。”这样的心理状态,必然认为“诗能穷人”,“虽偶有力辩其非,……然一齐之傅,无以易众楚之咻也。”

钱先生在这颔联表达的,是“官不能疗贫”,“诗不能解穷”,还是像孔子说的“君子固穷”吧。

试问浮沉群僚底,争如歌啸乱书中。

这句还是接着颔联而来,颔联说为官不能疗贫,诗人就是贫穷的命,此颈联从自由与自尊的角度,继续阐发自己为何不愿做官。

这一联是流水对,上下句文气贯通,不能拆开理解,一个“试问”,领起两句:请试着问问,浮沉在一群官员底下,怎能如歌啸乱书之中?

“试问”,在这里有拷问、追问之义,其实答案也在不言之中;和《亚历山大港花园见落叶冒叔子景璠有诗即和》的“试问随风归底处”的“试问”,语意略有不同。

“浮沉”,指在水中时而浮时沉,随波逐流,不能自主;喻升降、盛衰、得失;白居易《读史五首》:“士生一代间,谁不有浮沉。”

“群僚”,指百官,众多官员;《汉书·王莽传上》:“群僚众位,而公宰之。”

“歌啸”,指歌吟长啸,比喻不受束缚,自抒情怀。如苏轼《岐亭五首》:“下有隐君子,啸歌方自得。”“歌啸”,当是用魏晋名士阮籍与孙登的典故,《晋书·阮籍列传》载:“(阮)籍尝於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巖谷,乃登之啸也。”何等萧散自得,不为外物所牵。

后山嘱望飞腾速,此意硁硁敢苟同。

尾联批评宋代诗人陈师道,表示不认同他对年轻人的期待。上句指出,陈师道期望年轻人快速飞腾发达。

钱先生对此句有自注:“时见君尊人所著《后山诗笺》,后山赠少年动曰'飞腾’、'飞扬’;又每用'敢’字作'不敢’解。”钱先生自注中的“君尊人”,指冒效鲁的父亲冒广生。冒广生,字鹤亭,号疚斋,江苏如皋人,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著名学者、诗人词家,曾著有《后山诗注补笺》。钱先生自注中说的《后山诗笺》,即指此。“后山”,即宋诗人陈师道(1053—1102),自号后山居士。陈师道用“飞腾”、“飞扬”瞩望少年,如《贺文潜》:“飞腾无那高詹事,犇轶难甘杜拾遗。”《次韵答学者四首》:“熏沐不为杯酒污,飞扬未许老夫量。”“飞腾”、“飞扬”,在陈师道那里,就是飞黄腾达,出为高官的意思。

尾联后句说,这种意识,我是坚决地不敢苟同。

“硁硁”,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清唐孙华《赠赵松一》诗:“说经常硁硁,陈史亦侃侃。”

“敢”,就是不敢,正是前面钱先生自注中说的,陈后山“每用'敢’字作'不敢’解。”

此诗可见诤友直言之可贵,惜哉冒效鲁并未听从钱先生的劝诫,仍然热衷于官场,竟至后来陷身于汪伪政权。虽无甚恶作为,但此污点,倘能听钱先生劝告,岂能上身!真是可叹!于此也可见钱先生一生的坚守,真是矢志不渝,初心不变。

(0)

相关推荐

  • 指导发表(七):说“离骚” (《语文报》)

    说"离骚" 钱锺书先生以为,"离骚"二字不应解为"离别的忧愁"或"遭受忧愁",而应理解为与"远离忧愁" ...

  • 后山碎语(24)

    后山碎语(24) 作者:逍遥客 久违后山八月,盖机改之系,名利之束,今蓦然忆及,不禁喑然,遂怀手而登.巧,遇老者. "逍遥似不逍遥也?"正待躬身,老者问至. "先生勿笑,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3

    当步出夏门行 天上何所有,为君试一陈.云深难觅处,河浅亦迷津.鸡犬仙同举,真灵位久沦.广寒居不易,都愿降红尘. [笺说] 1934年先生北行至北平,即今之北京,回沪后,大约友人询问旧京情事,钱先生感慨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4

    薄暮车出大西路 点缀秋光野景妍,侵寻暝色莽无边.犹看矮屋衔残照,渐送疏林没晚烟.眺远浑疑天拍地,追欢端欲日如年.义山此意吾能会,不适驱车亦惘然. [笺说] 此诗作于钱锺书先生在光华大学任教时的1934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5

    大雾 连朝浓雾如铺絮,已识严冬酿雪心.积气入浑天未剖,垂云作海陆全沉.日高微辨楼台影,人静遥闻鸡犬音.病眼更无花恣赏,待飞六出付行吟. [笺说] 这是一首咏雾的诗,肯定有一定的寓意.诗写于1934年,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6

    沪西村居闻晓角 造哀一角出荒墟,幽咽穿云作卷舒.潜气经时闻隐隐,飘风底处散徐徐.乍惊梦断胶难续,渐引愁来剪莫除.充耳筝琶容洗听,鸡声不恶校何如. [笺说] 1934年,钱锺书在上海光华大学教书,大学即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8

    伦敦晤文武二弟 见我自乡至,欣如汝返乡.看频疑梦寐,语杂问家常.既及尊亲辈,不遗婢仆行.青春堪结伴,归计未须忙. [笺说] 1933年开始的首届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资格考试,按规定是不允许在校生应考的,要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9

    牛津公园感秋 一 弥望萧萧木落稀,等闲零乱掠人衣.此心浪说沾泥似,更逐风前败叶飞. [笺说] 钱锺书在英国留学,就学于牛津埃克塞特学院,攻读的是文学士学位.夫妇二人租住在校外,是一间较大的房间,既是卧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10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10 新岁感怀适闻故都寇氛 海国新年雾雨凄,茫茫愁绝失端倪.直须今昨分生死,自有悲欢异笑啼.无恙别来春似旧,其亡归去梦都迷.萦青积翠西山道,与汝何时得共携? [笺说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11

    赠绛 卷袖围裙为口忙,朝朝洗手作羹汤.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谷方. [笺说] 钱先生夫妇到牛津,一开始靠吃房东的伙食.英国的饮食习惯不合钱锺书的胃口,杨绛就改租了另一套住屋,在牛津大学公园对面.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12

    此心 伤春伤别昔曾经,木石吴儿渐忏情.七孔塞茅且浑沌,三星钩月欠分明.闻吹夜笛魂犹警,看动风幡意自平.漫说此中难测地,好凭心画验心声. [笺说] 1936年,在英国的钱锺书写了两首有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