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課六十三:五更瀉
五更瀉的特點就是具有明確的時間性,在早晨的五更(jīng),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淩晨3點到5點的時候,病人就會從睡夢中醒來,沖向廁所,拉肚子,有的人還伴有腹部的一種陰寒凝滯的冷痛,腹瀉以後這種情況得以緩解。平時這些人摸上去整個肚子尤其小腹冰涼,有的人還出現形體的、四肢的冰涼,平時夜尿也比較多,小便比較頻,看看舌頭,還會出現水滑苔或者是胖大舌。這種病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具有持續性,病人基本上固定都是這個時間出現腹瀉。這種病一般發生在中老年人的身上,我們都知道正常人也會在早上起來排便,一般排便都是沒有痛苦的,排出成形的便,而得了五更瀉的人就不是這樣。中醫把五更瀉又叫做“雞鳴泄”,五更天,也就是3點到5點,是雞叫的時間。還有人把它叫做“腎泄”,因為很多中醫認為,這種泄是因為腎陽不足,導致了命門火衰,命門之火不能溫煦脾土,不能幫助脾胃腐熟水穀、消化吸收,致運化失常。五更時分正當陰氣最盛而陽氣未複而際,虛者愈虛,因而形成五更瀉。所以預防和治療五更瀉的基本思路,就是要溫暖腎陽。中醫一般用艾灸,選擇的部位一般在後腰。有五更瀉習慣的人,應該在後腰上纏裹一些皮草或棉布,避免淩晨陽氣虛弱,寒氣入侵。治療五更瀉,我們一般針灸後腰上的腎俞和大腸俞。腎俞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第23個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大腸俞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第25個穴,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一般用溫補手法針刺,然後加上艾灸。很多數十年腹瀉大便不成形的人,經過針刺和艾灸結合治療以後,都能順暢排出成形便。中醫還有通過內服中成藥來治療五更瀉的方法,這個方劑叫做“四神丸”。中醫認為在四個方向——東、南、西、北各有一個神獸,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四種動物同時代表四種不同的顏色,東方青綠,南方赤紅,西方白色,北方黑色。四神丸就由四個藥物來構成:吳茱萸,屬於青色,代表溫暖,代表東方;補骨脂,代表黑色,代表西方玄武;肉豆蔻,紅色,代表南方;五味子,是酸溫、收斂的,代表西方的肺金。當然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使用、調整四味中藥的比例。這裡面唯一不用的就是甜味黃色的藥物,因為中醫認為脾是土,能克腎水,五更瀉本身就是腎陽不足,就更不能用補脾的藥物。我們也建議有五更瀉的患者,少吃寒涼和甜味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