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骗模型 :有了这个模型后,全天下的骗子都跪了|思维模型No.45
有句话说,这个社会骗子太多,傻子不够用了。由于社会信用机制不健全,对骗子的惩罚不严厉,而诈骗成功,获益却很丰厚。这就是骗子横行的本源。
有些人辛辛苦苦好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了一些财富。可一旦不小心上了骗子的当,瞬间就会倾家荡产。骗子骗走的不只是金钱,还有感情,以及我们对整个社会的信任。不上当是一个比赚钱更重要的能力,今天聊聊一个骗场老司机(被骗方)总结的防骗模型,自从有了这个模型后,要让我上当,就很难了。
在聊这个模型前,先说一个我与骗子斗智斗勇的小故事。
创业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公司业务走账需要开发票,就注册了一个科技公司。在公司刚注册的前几个月,几乎每天有几个电话推销各种赚钱业务的,我怀疑他们是盯着工商注册资料,给新公司打电话,这些人也知道新公司业务没成型,对各种机会比较敏感。
这类电话推销的机会多是打着高科技旗号,什么纳米材料,有机分子,美国专利等。给他们地址后,会收到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他们叫样品。
这些东西我基本都当笑话看,但有次差点上当。当时还用传真机这古老玩意儿,主要是跟客户传输合同,设定的是自动接收。有天,收到了份陌生的传真,扫了一眼也没放心上就忙别的去了。过段时候来了个电话,为了方便后面的描述,我就叫他供货商。
供货商介绍说他们是做有机分子润滑剂(好奇怪的名字),这产品个刚上市,获得美国专利,政府,军队采购量很大,利润很高,现在要找北京地区的经销商,问我有没有兴趣。我说我既没政府资源,也没军队关系,这生意没法做,就挂了电话。
大概过了七八天吧,我把有机分子润滑剂这事儿都快忘了,又来一个电话,来电者我们就叫他采购商吧。他说「我是xx政府部门的,需要采购一批有机分子润滑剂,不知你有没有货源渠道,待会我把采购清单和价格传真给你,如果有的话,可以先付款再发货。」
一会后,清单和单价通过传真发过来了,我一看,这不就是前几天那个供货商的产品吗,找出以前那份供货清单,对比了价格,这单如能做成可赚20多万,抵得上目前业务大半年的收入。
况且采购方先付款再交货,商定交货日期,等他付款后我再去采购也来得及,不压钱,无风险,空手套白狼的好生意,为什么不做呢?
于是就电话联系供货方,他答应的很爽快,说你既然愿意经销我们的产品,我们也非常想打开北京市场,货先发给你,销售出去后再结账,但物流运费需到付。
过了几天,物流公司送来几大铁桶的货,桶不太新,上面贴着纸标签,口封的严严实实。核对后给物流运费三百多块,然后往楼上搬。
在搬的过程中,我弟弟说,桶里怎么哧啦哧啦的响。我一想,有机分子不应该有这个声音啊,晃了晃,是有哧啦哧啦的声音。但供货方叮嘱千万不要打开封口,会氧化,影响品质。
将几个铁桶全部搬上楼后,我觉得还是要打开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东西。费了好大劲,撬开了一桶,那是什么高科技材料,满满一大桶泥沙,晃动过程中的声音是沙子跟金属壁摩擦产生的。
赚钱梦破灭了,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俩骗子一个饰演供货方,一个饰演采购方,将几桶泥沙卖大几十万。为了弄明白骗子还会怎么演,我后续跟他们还配合了几天。采购方问我货到了吗,什么时间能给他发货,我说已经到了,但你先付款我才能发货。
于是采购方传来一张虚假付款账单,问他为什么款没到账,他回应说跨行付款有延迟(还是有道理的)。第二天供货方就催款了,说现在货源紧张,要付十多万的定金才能继续供货。
这俩骗子做的这个局由于我们的警醒没有得逞,仅损失了300多块的物流费,外加往卫生间倒泥沙堵了马桶,掏了半天。那几个铁桶我留了好几年,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傻,天上不会掉馅饼。
好,故事就讲到这里,我们说今天的防骗模型。
防骗第一招:在刺激反应间加个缓冲
动物的程序由本能与训练设定,而且已经定型,无法更改,人类却可自创程序,不受本能与训练约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刺激回应是动物的本能,就像巴普洛夫的狗一样,经训练而定型,摇铃后即使没有食物,也会流口水。骗术之所以能够得逞,就是因为他们利用了人类本能对刺激所做的反应。比如对奖励和惩罚的超级反应,被剥夺的超级反应等。
图片来自高效能的七个习惯
因此,防骗的第一招就是自创程序,不要立即回应,在刺激和回应间设置一个缓冲。
1.时间延迟缓冲
这个缓冲可以是时间,稍微等一下再做回应,甚至几个深呼吸后,就觉得不太靠谱,断定这是个骗局。
2.理性的评估缓冲
也不需要太复杂的思考,稍微调用一下理性,比如自我意识,独立意志,良知等,大部分的骗局就显而易见。比如我上面的故事,自己既无相关资源,也没有经验,想用空手套赚二十多万,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我认为这个世界的规律是:
付出不一定会有收获,但没有付出,就一定不会有收获。
3.借助外界缓冲
在自己做出一些重大决定时,可以问问身边置身事外的人,你会听到不同的声音和看问题的视角,这有助于全面客观的对待当前的处境。
在做决策是,刻意使用上述三个缓冲的任何一个,就能筛掉绝大部分骗局。或许你觉得这太复杂了,我就是不理性,冲动,对刺激的耐受阈值低,还有没有更简单,更好用的办法呢。
还真的有,请用下面这个绝招:
完全拒绝主动上门推销者。
只这一招,能将九成以上的骗子挡在门外。芒格也告诫我们,要警惕那些上门推销者。
避免被骗的一个基本原则是:
努力成为一个主动发射信号的雷达,不要做一个被动的接收器。
自我用了这一招后,骗子就与我绝缘了。我经常回想自己曾受过的骗,包括第一次到北京西站打车,被黑车司机拦住,3公里坑了200多。到主动上门的投资经理窃取商业信息,都因为我是被动的,对方是主动上门找来的。而我主动找到的都是比较靠谱的,遇到骗子的几率很小,当然这也是因为我用了下面要说的信任公式筛选有关。
大家也可以想想自己被骗的经历是不是都是这样的,所以拒绝主动上门推销这一招非常好用。
你可能会有疑问,这么绝对,会不会错过一些机会,将好人好事也给屏蔽掉了。有这个可能,但可以积极主动的用其他方式弥补。可以将这些主动上门者作为一个信息和视野的提供者,但不要急于跟主动上门者做交易,尤其是在紧迫的时间压力下。
因为主动上门推销者都提前做好了功课,准备了一整套话术策略来迷惑我们。而我们处于被动地位,不管是信息还是心理上都是劣势方。一些懂心理学的推销者会步步紧逼,诱惑你上钩,有时候,我实在招架不住,会采用延后处理方式,告诉他们等我想想再回复他。
为什么积极主动做个雷达很难上当受骗,因为还有这样的一个续招:
防骗第二招:信任公式来判定
如果有幸运的上门推销者,或是你主动寻找的人通过了第一道筛选门槛。再给你个连招,用信任公式判定。
玩知乎的人都比较熟悉「利益相关」这个词,屁股坐在那边就说那边的话,商家不会说自家的产品不好,卖瓜的王婆不会说自己的瓜不甜。一旦有利益相关,就很难给出理性客观的评判。
大部分人都意识到,利益相关者不可信,要对他们做的事,说话的信任值打个折。大辉也在不断的寻找比较好用的信任判定方法。
哈佛商学院博士 David Maister 在他“The Trusted Advisor”一书中,给出了一个信任公式,比较好用,我介绍给大家,如下图:
公式翻译出来就是:
(可信性+可靠性+亲密性)/个人利益=信任;
亲密性和个人利益比较好理解,我解释下可信性和可靠性这两个概念。
可信性:
媒体的可信性就是指它的公信力,是日积月累获得的一种权威性。而个人的可信性是指个人的信誉,是一种相互信任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也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获得。
可靠性:
可靠性又叫信度,指的是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比如京东自营商品,上午下单,下午都能送达,这就说明它送货时间具有很高的信度,是很可靠的。
在公式中,个人利益作为分母,如果完全没有个人利益相关,这个值应是1,即信任由可信性、可靠性和亲密性三者之和决定。而一旦有个人利益相关,就会成倍的缩小信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