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要避免“5种”喝水习惯,不仅给肾减负,身体也更健康
水是“生命之源”,参与人体所有代谢活动,是人体需求量最大的营养素,人体缺水,所有代谢活动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但是喝水并不是越多越好,喝水太多也会加重人体代谢负担。
由于大部分人都存在喝水不足的情况,所以我们经常呼吁,要多喝水,才健康。尤其是老年人,由于人体的感知能力下降,不能等到口渴了才喝。
水补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要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科学的水补方式,切不可盲目地水补,否则会适得其反。
老年人要避免这5种喝水习惯:
1、忌不渴不喝
有人这样认为:“没事老喝水干什么,渴了才喝就行了。”事实上对于年轻人来说,若感觉到口渴,能及时喝水还是可以的。
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人体感知能力下降,若等感觉到口渴,身体可能已经处于非常严重的缺水状态。等渴了再喝水会影响人体内水的供应,不利于健康。
成年人每人每天至少应喝8~10杯水,才能满足身体各方面的需要。老年人应坚持适时补水,才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2、忌饭后立即饮水,或饮水过多
胃液中含0.4%~0.5%的胃酸,胃酸的化学成分是盐酸,能溶解蛋白质,帮助消化含有铁质、钙质的食物,还可杀死随着食物进到胃里的细菌。
如果人吃完饭后马上喝水,或者喝进大量的水,就会稀释胃液,这对消化和吸收营养不利,另外病菌不被消灭就可能进入肠道大量繁殖,容易造成肠道感染。
所以饭后不宜马上喝水,尤其是一些喜欢喝茶的朋友要尤为注意。
建议:饭后若有喝水的需求,建议在30分钟之后进行,包括吃水果。
3、忌一次喝水过多
很多人没有养成随时喝水的习惯,而是等到口渴了才喝,且每次一口气喝下很多水,喝到饱。当时觉得很“痛快”、很“解渴”,殊不知这样做对身体是有害的。
因为身体在极度缺水的之后,也失去了不少盐分,尤其是在大量出汗之后。(据计算1L汗水中有1.5~3g盐,所以汗是咸的。)
如果大量出汗后,一次大量喝进白开水而不补充盐分,水分经胃肠吸收后,又经过出汗排出体外,随着出汗又失去一些盐分,结果血液中的盐分就变得太少,吸水功能下降,就容易出现问题。
所以喝水要注意两点;其一就是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且不要一次性喝太多水,小口慢饮。同时,在运动或劳动过程中,若大量出汗导致的缺水,可以适当补充些淡盐水,才更健康。
4、忌用饮料来代替喝水
包括糖水、浓茶、咖啡,碳酸饮料,果汁、牛奶、豆浆、啤酒以及一些功能性饮料等等。
随着人体的衰老,味蕾数量减少,所以老年人对喝白开水不感兴趣,就喜欢喝些糖水,事实上这也是不健康。
建议,老年人每天喝的牛奶或豆浆保持在500毫升左右即可,不宜当成水来喝,尽量少喝其他饮料。
5、忌喝生水
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山泉水虽然很干净,但是可能含有过高的钙镁离子,或者一些病菌,未已经过高温加热处理,可能危害身体健康,或者是加重人体代谢负担。
因此要尽量避免喝生水,更不要喝自来水。
对于肾不好的人,晚上睡觉前不要喝太多水,以免加重肾脏代谢负担。对于肾功能正常的老年人,睡前喝水建议也不要超过200毫升。
老年人尽量不要喝冰水,最好以40—60度的温开水为宜。同时也不要高于75度的烫水,或热汤包括牛奶、豆浆、粥等食物,以免烫伤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