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性单恋者」吗?
❶ 当有人表示想跟你发展更进一步的亲密关系,你就会感到厌恶,果断拒绝。
❷ 即使确立了亲密关系,也会对对方产生排斥心理,企图在生活各个方面逃离对方,且每段恋爱周期都很短。
❸ 认为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男女关系反而会让生活变得有负担。
❹ 有过长时间暗恋一个人的经历,暗恋过程中经常把对方的优点无限放大。
❺ 童年时期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没有得到回应就感到焦躁,可当父母想给予安慰,就采取回避的态度;且童年有过不快乐的回忆。
以上❺点判断标准如果能中❸条,大概率可以认定你就是性单恋者。
_01
双向奔赴的暗恋本是一件很甜的事,你喜欢的人恰好也喜欢你。
可对于性单恋者来说,被喜欢的人喜欢却会带来很大的困扰,因为他们不希望获得情感回应。
网上有许多资料都将「性单恋」归为性向问题,就是可能不喜欢异性。
但我觉得全部归为性向问题有点以偏概全,视为心理问题可能更为贴切。
因为「性单恋」关乎着一个人的情感认知、行为模式,甚至跟童年时期被爱的方式有关。
大多性单恋者在童年时期就学会了逃避,他们渴望父母的爱,在缺乏关注时会显得焦躁,可当父母想给予安慰和评价时时,他们便选择了逃避,长此以往与父母建立了一种回避型依恋的相处模式,也就是「回避型依恋人格」。
长大后,他们会用相同的模式去和周围的人相处,但要注意的是,长大后的性单恋者并非是「回避型依恋人格」,而是「焦虑型依恋人格」。
简单来说,「回避型依恋人格」是针对他人对自身评价的逃离,就像你考试考砸了,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慰,父母却来评价你哪做得不好,于是你选择了逃离;而「焦虑型依恋人格」是指对自我评价的焦虑。
性单恋的特点是,一开始时喜欢对方,可当得知对方也喜欢自己时,就会迅速跑开。这就符合焦虑型依恋人格的自我消极评价。
就像你遇上喜欢的人会非常关注他,会把他的优点无限放大,可当对方也想靠近自己,把这个距离缩短时,自我评价就占据了更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对自身消极的评价,所以会想要逃离。
_02
但不是所有的性单恋者都是单身,部分人也会投入到恋爱中,只是每段恋爱周期都比较短暂,甚至分手了都还没有感受到彼此的爱意。
而分手的理由大多都是因为性单恋者习惯性逃避关系,逃避付出,逃避对方的给予,甚至会让对方觉得不过是在玩弄他。
(这里要说明下,对于那些热恋时甜言蜜语不断,可交往一段时间后,开始忽冷忽热,聊天敷衍,找不到人的男生,「性单恋者」不是他们的借口,他们只是没了新鲜感的表现。)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性单恋者就是自卑心理,但其实不是。
大部分性单恋者并不会为自己配不上对方而感到难过,他们也不会说为了配得上对方,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是他们思维就是如此,觉得自己不应该得到回应。
这与部分性单恋者孩童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也有关系,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照顾,时间长了也就不知道如何与人建立牢固的情感联结。
而他们认为最安全的方式,就是没有开始,那样就不会有结束,这也成为大部分性单恋者长大以后满足爱的需求的自我方式。
我们渴望爱的方式是希望被爱,而对于性单恋者而言,他们更希望通过爱别人来感受爱,可以说单方面地给予爱就是他们爱的全过程。
他们会在自身周围筑起一道高墙,而他们最享受的状态就是「我喜欢你,与你无关」,因为喜欢你,是在试探你的边界,我是安全的,而当你开始喜欢我,则是挑战我的边界,意味着危险,会觉得个人边界被侵犯了。
简言之就是,他们用逃避来缓解内心的紧张和焦虑,甚至会在意识层面压抑自己对被爱的渴求。
_03
如果你是一名性单恋者,不必过于慌张。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亲密关系里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人爱而不得,有的人得到又失去。
如果你一个人过得也很潇洒,在爱别人的过程中,也满足了爱的需求且并不为此感到烦恼,那就选择自己最舒服的状态,完完整整地接纳原本的自己。
你要明白,恋爱并非是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如果不想谈恋爱,一个人也没什么问题,如果你特别想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那就推动自己一步一步地改变,去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比如,你害怕得到回应,那就在自己对别人产生喜欢之前,去接受他人的回应。
人生那么长,还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好事,在等着你。
❶ 对浪漫和爱有渴望,并不意味着必须要谈恋爱。
如果你更习惯单身的状态,那就享受这个状态,不必为自己单身的状态而感到羞愧。
❷ 长期不接纳自己,只会让你陷入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就像你喜欢一个人,于是认为自己必须需要一段恋情,但当对方回应了又让你厌恶和困扰。
不要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情,不然只会伤害自己和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