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好孝村:孝道文化世代传扬
走进好孝村:孝道文化世代传扬
好孝村位于赤溪街道办事处驻地西4000米。因村民委员会驻好孝郑得名。地属丘陵,区域面积0.84平方公里,耕地674亩,水面113亩。辖好孝郑、两门头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155户,453人,以种养殖为业,田藕、翠冠梨为特色产品。
好孝郑自然村为村民委员会驻地。原名寺后,郑氏先祖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由兰溪县城迁居寺后,出了“孝子”后裔亦多以孝著称,更名为好孝郑。有2个村民小组,60户,213人,耕地234亩。
两门头自然村位于好孝郑东北,现已两村相连。村庄古时筑有南、东两门,故名两门头。有4个村民小组,95户,240人,耕地440亩。
好孝村郑氏迁兰始祖:郑光祖,行曾八。据《兰溪好孝郑氏宗谱》记载:吾族自上世至南宋中叶,其源委不可知,而始迁兰溪之祖,讳、字、行次、职衔亦己无传,继世虽有大彰公,千六府幹,万一秀才,万三秀才等称,见于宋朝鱼鳞册图所载,然世次不辨,不知何位,为何世之祖,无从考证,不敢妄为推排。故今谱断,以曾八公府君为第一始祖。
好孝村郑氏始祖郑词,字惟论,行淳二七,弘治丁已年﹙1497年﹚生,嘉靖壬戌年﹙1562年﹚五月廿八日终。是为迁甘棠乡好孝郑村郑氏之始祖。
据《兰溪好孝郑氏宗谱》记载:郑姓出自姬姓。周朝皇室后裔,周宣王时封弟姬友在郑,建立郑国﹙今河南省新郑市﹚。三国魏正始三年﹙公元242年﹚分河南郡置,治所郡望“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宋淳祐年间﹙1241~1252﹚,先祖行曾八,光祖公,由京朝奉使至兰溪,遂由扬州迁居兰溪县城之东南隅,其子孙建家庙與崇文阁﹙现址为黄龙洞瓷厂地块﹚。好孝郑氏由曾八公十世孙淳二十七,讳词,字惟论,于明中叶迁居甘棠乡寺后村。郑姓以孝为先而扬名,后改为好孝郑。
好孝郑氏五十世排行字目:曾、季、成、德、景、宁、文、崇、广、淳、彦、蕃、衍、让、康、厚、循、良、俊、伟、英、秀、振、啟、儒、芳、邃、淵、聪、敏、丰、美、端、荘、勳、猷、履、泰、恆、焕、蘭、祥、貞、廉、孝、悌、宣、譽、含、章共50个字。
陈氏,系舜裔,胡公满封陈后,子姓分居四方,遂以陈为姓。以颕川为郡望。
赤溪好孝村陈氏,先祖陈頵,晋代时避难江东,迁居福建福清;宋时,陈頵裔孙陈元善,任刺史,由福清迁居浙江永嘉清澳;南宋咸淳年间﹙1266~1274﹚陈康顺赘居甘棠乡杨家,遂由永嘉清澳迁居兰溪杨家;宋德佑﹙1275~1276年﹚时,陈萍初居兰溪城南之桃花坞,后迁居至寺后陈﹙好孝﹚定居。何以谓之寺后陈?据《陈氏家乘序》记载:有一寺。唐朝时叫龙翔寺,皇佑中叫龙云寺,至宋淳熙中改为齐云禅院。寺前后有塘,傍有林泉,传至前明,蓄积巨万,生齿大繁,有东厅西厅之称。高、项、许、陈,时为杨塘四大姓,后齐云禅院遭毀灭,陈族也因回禄﹙火灾﹚屋庐宅舍荡焉,几尽所存者僅千百之什一耳。谚云“火烧陈”,又云“火烧剩”,盖因灰烬之余而称焉。
颕川陈氏排行字目:华、富、贵、温、仁、千、宗、良、與、福、寿共11字﹙朱坑、寺后两派同﹚
增、崇、德、奕、世、昌、隆、盛共8字﹙朱坑﹚
康、宁、圣、义、忠、和、泰、绍共8字﹙寺后﹚
元、亨、利、贞4字﹙两派均同﹚
另增排行字目:勤、俭、英、雄、傑、恭、诚、永、聲、香共10字
议增排行字目:聪、明、睿、智、恭、俭、荘、敬共8字。
好孝郑祠堂建于清初,戏台现在尚存。
好孝小学创办于1950年,校址设在好孝村祠堂,一个班,有学生20余名,教师1名,先后由郑大宽、陈美琴、钟彩兰、吴佳妮等任教。后学校迁入本村的一间碾屋内,面积45平方米,有学生30余名,教师沈有关,1970年仍迁回祠堂内。1976年,由大队集体投资在两门头自然村新建校舍5间,计165平方米,泥沙夯墙,质量欠固。1987年鉴定为一级危房,故进行拆建,建成新校舍6间,计198平方米。时有班级2个,教师2名,学生50余名,学校负责人沈有关。1991年并入杨塘中心小学。
好孝村2012年底有住户152户,人口451人。其中建筑户7户、珍珠养殖户25户、养殖户6户、经商户5户、个私企业1家。2006年完成村庄整治,硬化道路1633米,计面积3113平方米,绿化面积500平方米,装路灯16盏。建公厕5处、垃圾池4处,设垃圾箱153只,并建篮球场和健身场地各1处。为改善村民饮水条件,铺设自来水管道1500米。自农村“建房热”升温至2012年底,有建房农户130户,其中建筑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的三、四层楼房51幢。
好孝村党支部于2001被评为市农村“五好”党组织,2009年度被评为兰溪市“文明村”,2012年10月被评为金华市计划生育国策30年示范村。
如今,好孝村建立了文化礼堂,孝道文化世代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