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脂率,最诚实的胖瘦标准
望着身上的游泳圈、河马臀、大象腿、啤酒肚,愁死了……总是有人,她们在没有吃东西的时候则坚决减肥,而到了吃东西的时候却说“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以致身体越来越厚实。
大家应该发现:同样身高体重的人,为什么有的身材匀称,有的臃肿?这和肌肉含量有关。一块肌肉的体积,是同质量脂肪体积的1/3。
体脂率超标,才是应该避免的“肥胖”。
1.什么是体脂率?
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又称体脂百分数,它反映人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正常成年人的体脂率分别是男性15%~18%和女性25%~28%。体脂率应保持在正常范围。若体脂率过高,体重超过正常值的20%以上就可视为肥胖。肥胖则表明运动不足、营养过剩或有某种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而且常会并发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胆囊炎等病症;若体脂率过低,低于体脂含量的安全下限,即男性5%,女性13%~15%,则可能引起功能失调。
2.体脂率怎么判断?
精准的体脂率需要通过专业的体脂仪,但使用不同器材会有数据上传的偏差。骨密度仪也可以进行全身体脂测定,准确率要高于体脂仪。如没有仪器,或者不方便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判断。
2.1.计算
女性体脂率计算公式
a=腰围(厘米)×0.74
B=体重(公斤)×0.082+34.89
体脂率=(a-b)÷体重(公斤)×100%
男性体脂率计算公式
a=腰围(厘米)×0.74
B=体重(公斤)×0.082+44.74
体脂率=(a-b)÷体重(公斤)×100%
一般来说,成人的平均体脂率为:男性15%~18%,女性22%~25%。当男性脂肪比例超过25%,女性超过32%,体脂率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就会出现。
2.2.答题测量
做下面的测试题,推算你的体脂肪率大概是多少!在符合你情况的项目后面打“√”。
2.2.1.现在比18岁时的体重多5公斤以上。
2.2.2.吃饭像秋风扫落叶,呼噜一下扫光餐盘。
2.2.3.体重没变,肌肉却越来越松弛了。
2.2.4.嘴总是不停,仕女包里都找得着零食。
2.2.5.和油炸食物是好朋友,不能和它分家。
2.2.6.腰围除以臀围,比例大于0.76。
2.2.7.你有"电梯小姐"的雅称,即使到二楼也得搭乘电梯。
2.2.8.总是不断地减肥,又不断反弹。
2个以下:体脂肪率在25%以下,你的体脂肪率没有超过25%,可以放心,目前仍是窈窕女子一个,但万不可掉以轻心,保持好的饮食方式,生活习惯及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是保持你美丽身材的最佳途径。
3~5个:体脂肪率25~30%之间,你看起来虽然不胖,但其实很结实,虽然体重重并不完全等于肥胖,但你正一步步向胖胖族们靠近,赶快改变饮食方式与生活习惯,并开始做运动。
6个以上:体脂肪率30%以上,你体内已经囤积了许多多余的脂肪,再不采取行动改善的话,你会越来越胖,体脂肪率超过30%算是肥胖,不仅外表看起来臃肿,也容易患各种疾病,赶快下定决心开始减肥大战,重新做回低脂美人。
2.3.根据各部位表现及症状目测
2.3.1.女子的体脂率体型特点
8%~10% 极少数女运动员达到的竞技状态(会引起闭经、月经紊乱和**缩小)。
11%~13% 背肌显露,腹外斜肌分块更加明显(女子健美运动员竞技状态)。
14%~16% 背肌显露,腹肌分块更加明显。
17%~19%全身各部位脂肪不松弛,腹肌分块明显。
20%~22%全身各部位脂肪不松弛,腹肌开始显露,分块不明显。
23%~25%全身各部位脂肪基本不松弛,腹肌不显露。
26%~28% 全身各部位脂肪就腰腹部明显松弛,腹肌不显露。
29%~31%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81~85厘米。
32%~34%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86~90厘米。
35%~37%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91~95厘米。
38%~40%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96~100厘米。
41%以上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101厘米以上。
2.3.2.男子的体脂率体型特点
4%~6% 臀大肌出现横纹(健美运动员最理想的竞技状态)。
7%~9% 背肌显露,腹肌、腹外斜肌分块更加明显(健美运动员竞技状态)。
10%~12%全身各部位脂肪不松弛,腹肌分块明显。
13%~15%全身各部位脂肪基本不松弛,腹肌开始显露,分块不明显。
16%~18%全身各部位脂肪就腰腹部较松弛,腹肌不显露。
19%~21%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81~85厘米。
22%~24%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86~90厘米。
25%~27%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91~95厘米。
28%~30%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96~100厘米。
31%以上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101厘米以上。
3.BMI计算
体脂是脂肪在体内的含量和分布情况,通常我们是用体质指数,即BMI来联合体脂率进行判断,体脂率也可以通过下列公式来计算。
3.1.BMI=体重(公斤)÷身高2(米),正常范围:18.5~24。
3.2.体脂率:1.2×BMI+0.23×年龄-5.4-10.8×性别(男为1,女为0)。
4.体脂类别
根据在体内分布位置的不同,身体脂肪可分为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肥胖也可相应的分为均一性肥胖和内脏脂肪蓄积性肥胖。
5.体脂率的正常范围及过多危害
体脂率应保持在正常范围。若体脂率过高,体重超过正常值的20%以上就可视为肥胖。肥胖则表明运动不足、营养过剩或有某种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而且常会并发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胆囊炎等病症;若体脂率过低,低于体脂含量的安全下限,即男性5%,女性13%~15%,则可能引起功能失调。
5.1.体脂率的判断标准
男性 |
女性 |
|
偏瘦 |
5~10% |
5~20% |
标准 |
11~21% |
21~34% |
超重 |
22~26% |
35~39% |
肥胖 |
27~45% |
40~45% |
人体的皮下组织以及内脏组织都含有脂肪,适度的体脂肪有储存热量、保护内脏以及强身健体的功效,体脂肪过高或过低,都不利身体健康。体脂肪有两种: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
皮下脂肪,储存在皮下组织,主要功能为保持体温和储存热量。一旦皮下脂肪过多,这些脂肪最喜欢跑到臀部、腹部及大腿等部位定居,形成软弹的腰部游泳圈、河马臀、大象腿,让你身材走样、下半身显得肥胖,因此皮下脂肪肥胖又称为“西洋梨型”身材。由于先天基因的关系,一般来说女性的脂肪多会囤积在皮下组织,因此只要多吃了一点、少动了一些,发胖的迹象很容易就被一眼看穿,而皮下脂肪主要的功能是囤积热量,因此往往较难铲除。
内脏脂肪,主要功用为保护、固定内脏;大部分的内脏脂肪储存在腹部。由于内脏脂肪主要是囤积在体内,除非使用专业仪器检测,从外表往往看不出来,导致许多人有内脏脂肪过多的“隐藏性肥胖”问题。由于先天的基因加上男性应酬喝酒的机会较多,内脏脂肪型肥胖在男性身上较为常见。这类型的人通常都是顶着一颗大肚子,四肢却纤细,身形看起来圆嘟嘟,因此又称为“苹果型”身材。
5.2.体质超标的危害
脂肪肝:如果脂肪细胞沉积在肝脏,加之饮食的高脂高油,就会形成脂肪肝,进而诱发肝硬化,甚至肝癌。
心脏病:若沉积到心脏,会使之跳动无力,难以有效带动血液循环,很多因高血压引起的心脏衰竭者,心脏往往就被大块脂肪包裹着。
糖尿病:脂肪过多沉积在胰腺,可能造成胰岛细胞脂化,引起糖尿病。
肾衰竭:沉积到肾脏,会影响其净化血液的能力,肾脏需要更卖力地过滤多余的糖分,最终导致肾衰竭。
呼吸疾病:沉积到肺部会压迫肺,导致肥胖者呼吸急促,造成血流中输氧量不足,进而导致全身乏力、免疫力受损。
另外,受激素影响,男性内脏脂肪更易增加“坏胆固醇”的合成。尤其是腹部肥胖的男性,更需要警惕上述疾病。
6.怎样避免体脂过多
人体的重量由骨骼、肌肉、脂肪、内脏和水等构成,只知道一个人的体重,并不能判断“胖”“瘦”,还需要了解其脂肪、肌肉组织的占比。我们常说的“胖”往往是脂肪太多,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风险。体重大不一定是胖,瘦也不一定表示健康,有人很瘦,但内脏脂肪含量很高;微胖也可以很健康。要避免体脂过多,离不开“吃”和“动”。
合理饮食,控制饮食中主食(米饭面食类)摄入量,在平时饮食中适当多吃粗粮、杂粮、蔬菜、水果等食物;少吃(或不吃)糖类、动物肥肉、动物油脂、内脏,少吃(或不吃)油煎油炸食物;食物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三餐定时定量,清淡富含营养。
适宜运动,坚持每天做适合的运动,运动以有氧运动和对抗运动结合进行。有氧运动以跑步、快走、骑自行车、游泳等为主。无论什么运动形式,只要身上出微汗,自己舒服就可以了,在有氧运动中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针对的对抗运动。
腰围小、体脂率低的人,很可能是肌肉发达、基础代谢水平高,可能对想“胖”起来的部位,如肩膀、上臂、大腿,多做对抗性训练增肌。
骨架小、体力差的人,可以举重+慢跑组合,或俯卧撑+太极拳组合等。运动强度可逐步递增,同时调整饮食,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充足。
消化吸收能力差的人,首先需要找到原因,有没有消化道疾患。然后再根据身体情况进行强度较低的运动,如慢跑、快走、打太极拳等,循序渐进,增强体质。
老年人,可以常做俯卧撑、深蹲等增加运动,也可以用拉力器、臂力棒、哑铃、弹力带等健身工具帮助,运动时注意动作要慢。体力较好的老年人,可以考虑健美操、游泳等。每次运动30~60分钟为宜,量力而行,不要逞强。
另外,作息规律,情绪饱满良好。
(图为手机随手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