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三阳浅谈
一年前吵架群最激烈的时候,讨论过三阴三阳。后来就忘了。这一次再次有人提起。就重新组织语言表达一下。
第一,三阴三阳是六经,和六气有一定的关系。三阴三阳是人体皮肤的结构观察得出的意象思维的结果。六气是对自然天气,也可以叫自然之气,是一种认识。二者都是基于一个共同的认识论方法论。这也是中医最深层、最内核的部分。
第二,阴阳五行六经,是中医的认识论方法论。各有各的用处。五行重在描述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内部的一个相互的关系,即生克关系;生克关系本质上是阴阳,但是又从阴阳往前走了一大步。
把人看做一个整体,并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只有当五个部分相互之间达到平衡之后,人体才是健康的。国家也是如此。比如现在常用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不太好用。比如金融业是什么,属于一二三产业的哪一个哪;这样就不好划分。但是我们可以分为五行产业,农业、基本的水电暖房地产都是木业,制造业属于火,金融业属于土,军工军事属于金,医疗、科技等属于水等等。从这个角度看国家格局也能启发人类的思考。比如以前国家就把兵工农学商作为五大类人。
从以上国家的比喻也可以看出,使用五行的概念并不是非要严格的、冥顽不化的一对一的理解,而是重在理解整体的平衡。可以设想一下,古人看到人体内脏的各种结构,内脏结构有很多种类,不仅仅是心肝脾肺肾,还有其他的小器官,以及结缔组织。这些内脏,古人也是要去认识,去描述功能的,而且把功能与其他器官的概念以及整体的关系给对应起来,因此,就有了五行藏象,也就是藏象学说。
第三,古人观察到皮肤,血管,皮穿支的结构。值得一提的是,可能中医认为肉(肌肉)的作用并不大,更多的是一种运动结构,以及反映人体健康状态的标志,而整体参与人体的作用并不大;所以我在经络学说中并没有看到太多“肌肉”的讲述。
皮肤同经络学说的关系如同心肝脾肺肾与藏象学说关系一样,经络实体是皮肤及皮下结构;经络学说是意象理论。即藏象学说建立在意象基础;经络学说建立在皮肤结构的意象之上。
同时古人还观察到皮穿支侧枝血管链的存在。如下图
第四,我们还要猜测,古人不仅仅观察到了皮穿支以及皮穿支侧枝血管链的结构,还观察到了血管链的运动情况,即微小血管的自律性。皮穿支的分支,从口径上看属于微血管。微血管具有产生自动的、不受心脏控制的节律性舒缩能力,称为微血管自律运动现象,很早人们在观察手指甲襞微循环或球结膜微循环就发现节律性开放和关闭的现象。微血管运具有节律性,并伴有节律性血流加快或减慢,以及周期性的压力波动。
对于此种现象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微血管自律运动是一种具有独特的频率和振幅的运动波。这种在血管壁上传播的生物波是一种复杂的周期信号。有人认为,这种微血管自律运动的起搏点在微动脉分支处。
虽然西医没有搞清楚为什么会有自律运动。但是我们可以猜测,当针灸针,导电性良好的金属贴近微循环血管时,对信号的干扰会很强大。这可能就是针灸治病的一个依据。同时,如果起搏点在血管分叉处,这也充分说明了“刺脉”疗法的合理性。
古人观察到了自律性活动,结合古人的理解,就出现了一个“十二经循行”。
第五,为什么皮肤要使用三阴三阳而不使用五行。
上面提到,古人为了分清内脏功能,对内脏进行五行分类。那么皮肤是不是也可以分为金皮,水皮,火肤这种哪?
我们现在知道,古人没有,使用了三阴三阳的分类。为什么?
一是,体表分为前侧和后侧,因此就有了阴阳。做手术的人就知道,前侧的皮肤和后侧的皮肤,厚度是不一样的;皮下的内容物也不一样。
二是,皮肤被分为三层。分层只是为了我们认识方便而做的一种归类法;因此当然也可以分为五层,比如现在柏树令就分为五层。古人没有现代人的放大镜这种科技设备,肉眼分为三层也是合理的。如图:顶层紫色的皮肤层,中间厚的黄色的是脂肪层,最底下白色的是筋膜层。最底下红色的是肌肉,古人不考虑。
每一层对应血管网,显微外科医生辛苦的工作时,顺手解答了中医的三阴交命名的问题,就是下边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不仅仅讲清楚了三个经是三个层次,也讲清楚了三个经的血管链的方向。这篇文章是非常专业的显微外科论文,可能作者都没有想到一个小师弟居然拿来去解决中医问题。
第六,什么是开阖枢
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例,从这个显微外科研究看,真皮下就有粗大的血管链。又在最外层,所以太阳为开。
同样,足太阴脾经对应的大隐静脉伴行的隐动脉皮肤血管,也是真皮下就有粗大的血管链。又在最外层,所以太阳为开。
第七,六经和五行是怎么对的。
中医书里,有时候用五行,有时候用六经,有时候合起来一块用。作者讲的非常嗨,反正我是看不明白。
我猜测古人的思路,他们认为皮穿支的活跃程度,也对应内脏血管的活动程度。也就是说,以足太阳膀胱经这个名字来说,古人认为,这个轴线上真皮下血管的活动频率和膀胱(不是尿脬)区域的血管活动是同一个频率,而且没有相位差。
本文只是一个框架,往深处层谈有很多,比如血管网结构和经络经水经筋的关系,比如六气和六经的关系,比如皮肤为什么是开,或者说开是开的什么物质,这一类的问题很多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古人为了应对新问题,会不停的改进老理论,所以,后世中医有了气血营卫辩证三焦辩证等等。这些理论发展是一个好事,但是有可能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符合理论认识的,就接受,不符合认识的就忽略甚至作为异端。所以,现在很多中医硬着脑壳不认可皮穿支血管体理论,不仅仅是我的理论,还有很多人的创新理论比如陈太羲的,也正是由于这些人的顽固守旧才让中医发展更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