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业,总会有下一个颠覆性的创新出现
在未来的场景中,“屏”会是全场景交互核心,人机交互需要一个连接点,不论什么场景,屏都是最重要的。
但总会有下一个颠覆性的创新出现。
首先,对于那些仍然想要一个屏幕的人来说,相关技术也正在发生变化。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OLED)已经开始全面取代发光二极管屏幕(LED)了。
OLED最初受到人们青眯的优点是图像分辨率高,现在被看重的则是柔韧性强。
LG公司已经生产出了一个19英寸的可以卷成圆筒的OLED显示屏。其他公司也紧随其后。
我们已经在手机上看到了类似的东西,例如,用可延展的石墨烯代替坚硬的硅,中国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可以缠绕在手腕上的智能手机,看上去就像一只可佩戴的手铐。
后面应该很快就会出现能够提供触觉反馈的触摸屏。通过使超低水平的电流流回人体的皮肤,现在的触摸屏已经能够轻柔地“触摸”用户的皮肤了。
但是,屏幕有一个无法打破的限制,那就是它总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屏幕意味着你要在固定的地方观看娱乐节目——在客厅或在当地的电影院中。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在某种程度上获得移动性,但是代价是屏幕太小,参与度不高。
如果我们观看的内容是为手机大小的屏幕而设计的,或者是为邮票大小的屏幕设计的,那么我们就更有可能因注意力分散而脱离故事场景。
随着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开始脱离屏幕了。
这种转变正在迅速到来。未来5年,增强现实技术预计将会创造一个900亿美元以上的新市场。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在接受《独立报》采访时表示:“我认为增强现实技术和智能手机一样是一个伟大的创新。我们的智能手机适合所有人,苹果手机并不是针对特定的人群、国家或垂直市场而设计的,它适合所有人。我认为增强现实技术也是如此,它的市场是极其巨大的。”
这种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建立在常规现实之上的信息层,世界本身变成了屏幕。
曾经又厚又大的智能眼镜,现在已经变得又薄又轻了,而未来它们还会变得更小。从谷歌到三 星,再到魔幻视觉等资金充足的公司都在开发增强现实隐形眼镜,这种隐形眼镜可以让你不戴眼镜就能实现抬头显示等功能。
而对于那些对增强现实隐形眼镜不感兴趣的人来说,还有其他选择。
这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脑机接口的世界。
逻辑是怎样的呢?
有了增强现实隐形眼镜之后,我们可以制造出一个具有信息层的无缝界面;
有了触感手套之后,我们就可以在模拟场景中拥有真实感;
如果模拟不是在大街上进行的,而是在一个房间里进行的,那么,加入光子和超声波层,这种体验会令你觉得身临其境;
而在有了脑机接口之后,我们就可以用人类通常所用的创造现实的方式来创造现实了,也就是我们的大脑。
脑机接口技术的开发最初是为了帮助患有闭锁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交流的,它使用脑电图传感器来读取经头皮传出来的脑电波,实现了一个无须用手、直接用精神控制的内容界面。
后来,脑机接口技术不仅进入了游戏领域,也进入了传统电影领域。2018年5月,英国艺术家兼导演理查德·拉姆丘恩发布了一部27分钟的短片《那一刻》(TheMoment)。观看这部电影时,你只要戴上一个相当便宜的头戴式脑电图仪(价格为100美元),电影的内容——场景、音乐和动画,每一次都会因你的大脑内部发生的事情的不同而不同。
脑机接口意味着,娱乐内容不仅可以根据我们的情绪来定制,还可以根据我们的大脑来定制。
脑机接口相当于在电脑和大脑皮层之间建立了直接连接。虽然这种连接的发展可能会超出我们一直关注的10年的时间范畴,但是我们必须在这里指出它对内容创作者意味着什么——
媒体公司和神经科学实验室迟早会合并,这是不断融合的指数型技术的产物,因为技术的融合会导致市场的融合,最终形成一个生活在今天的人完全不了解的娱乐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