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一首禅诗,描写细腻生动,最后四句更显浓浓禅意

1周前

盛唐诗人王维在少年时就有远大抱负,入仕后很快就青云直上。但是当他不得志时,心中也会感到非常惆怅。晚年他即使半官半隐,却始终没有离开过当时的上层社会,加上他全家信佛,受到佛家寂灭思想的影响极深,很早又有参禅出世的思想。

直到后来张九龄受到李林甫的排挤,自己也随时可能受到牵连时,其固有的消极出世的人生观和佛老思想,很快就战胜了功名利禄之心,于是他便急流勇退。下面介绍王维的一首禅诗,描写细腻生动,最后四句更显浓浓禅意。

饭覆釜山僧

唐代:王维

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

将候远山僧,先期扫弊庐。

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

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

燃灯昼欲尽,鸣磬夜方初。

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

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

王维非常欣赏自然景物中,与隐者闲适心情相适应的恬静、凄清的一面,将之加以主观情绪的渲染,然后塑造新的艺术境界,并再现于诗中。

同时作者还喜欢与僧道高人结交,彼此经常相互切磋、诗书往来。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晚年,当时一位来自覆釜山的高僧要来拜访王维,诗人就热情地接待了他,并题诗赠送。

开篇四句抒写自己饭僧前的忙碌情景,诗人退隐后闲暇时间虽然较多,但他还是非常忙碌。既要看书写作,还要参禅打坐,不时地还有朋友来访。不过诗人却感到非常充实,晚上钻研佛理,白天也远离喧嚣,乐得清净静雅。

这一日他得知远方的高僧即将到访,心中非常高兴,不仅可以与之开心地聊天,还能增长很多知识。他心里急切地盼望着,又赶紧预先收拾屋子、打扫庭院。等到一切都准备就绪,便独自坐在书斋,静静地等待高僧的到来。

中间的六句抒写高僧的情况,“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这两句写法高超,云峰里与蓬蒿居的对比,既显示了高僧的伟岸与飘逸之感,也彰显出诗人居所的简朴与心境的恬淡。诗人不愧为诗人兼画家,想象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高僧远道来访,诗人欣然款待,虽然没有美酒佳肴,但朋友之交淡如水,他们坐在草地上吃着松果,又点燃香炉观看佛经。他们完全不在乎物质条件的缺乏,一杯绿茶、一缕清香,就让他们沉醉不已。很快就日薄西山,他们敲起响磬,又继续促膝而谈。

最后诗人抒写禅悟,“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诗人与高僧攀谈了很长时间,心中感悟很多,他觉得自己一旦悟到了寂灭的快乐,这一生都倍感闲适安宁。

所以即使没有皈依佛门,“身世犹空虚”,也可以彻悟到寂灭与缘聚缘散,更能深切地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王维在天宝二年开始就隐居于终南山,接着又在天宝七载修建蓝田别墅,并从此半官半隐。纵然仕途不再有更大的希望,他也可安然地沉浸于佛禅的世界,根本不会感到孤寂和悲怨。

这首诗就体现出作者非常喜爱田园生活,也极其享受禅悟后的愉悦和通透之感。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离开长安,正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一悟寂为乐,这种感受只有在忘记浮名虚利之后才能深深体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