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人是三等,那一等人是?

 

   孔子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分三六九等,有生而知之,有学而知之,有困而学之,甚至还有困而不学的。

  明代有位大儒,曾经说聪明人仅仅是第三等资质。这也是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先生所推崇的,这位大儒叫吕坤(字新吾),是明朝的一位宰相,在他的著作《呻吟语》中说: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

  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

  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套用一下金庸先生的武侠人物,聪明才辩者,如韦小宝、少年时期的杨过;磊落豪雄者,如《天龙八部》中的乔峰;深沉厚重者,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

三类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公元前538年的一天,28岁的孔子问道32岁的老子(或许更大),一番对话也反映了人的资质、修为对人生的关键作用。太史公司马迁以如椽巨笔记录了这历史的一刻: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妙趣横生的描画,读来令人浮想联翩。

  老子直言不讳。他认为孔子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都完蛋了,只有其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来运转,就奋进前行,生不逢时,则乘风而去。我听说,好的商人把货物隐藏起来,造成紧缺的假象(饥饿营销),有德行的人,却大智若愚。

他建议孔子,抛弃他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做作的姿态表现和不切实际的志向,因为这些于己于人,都是没有好处的。

关于老子与孔子思想的差异,从二者对“水”的评价也能感受一二。

孔子面对浩浩汤汤的河水,一声叹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尽显悲壮;而老子则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则给人一种智者驾驭时空、洞悉万物的力量。

一悲一赞,境界立显。

曾一手创办过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稻盛和夫先生也说过,人生与工作的成功由三要素构成:成功=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甚至决定了人生结果。它是指人的心态或者人格,对人生的态度。

为什么思维方式重要?因为它有正负。能力强、热情高,但思维方式错了,为负值,结果就导致一个相应的负值。

深沉厚重者,之所以能成为一等资质的人,皆因静能生慧,厚德载物,所以也总会遇难成祥,逢凶化吉。

人生一台戏,生旦净末丑,正如老子所言,人不可做作,让本真的自我不断精进,才是智者的生活方式。

-※精品推荐※-

金沐文化,天时 地利 人和的文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