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阁帖》——刻贴之冠,法帖之祖
《淳化阁帖》的由来
宋太宗酷爱书法,灭后蜀、吴越、南唐后,将其宫廷所存书法作品,甚至书法家都全部搜罗到汴京, 同时又屡屡下诏收集历代翰墨,于淳化三年(992)命王羲之后裔——翰林侍书王著选编, 包括篆、隶、草、行、楷各体,编成十卷,收105家422件,其中,除前五卷为历代帝王与名臣作品,后五卷为王羲之和王献之作品237件。
编成后用枣木板摹刻成帖,名为《淳化阁帖》,建秘阁珍藏,是宋元以来学习书法的范本,也是研究中国书法史的重要资料。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明太祖朱元璋封十四子朱 瑛 为肃庄王,赐宋本《淳化阁帖》一部,以为传世之宝,秘藏内库二百余年,秘不示人。
万历四十三年(1615)金石摹刻家温如玉、张应召师徒来兰州,肃王遂让温张师徒将《淳化阁帖》摹刻,公诸天下,传于后世。前后历时七年,用富平石144方,于天启元年(1621)年竣工,称为《肃王府本》,又因刻成后藏于肃王府尊训阁而称为《尊训阁本》,也称《兰州本》。《肃府本淳化阁帖》刻成后,影响很大, 《肃府本淳化阁帖》因最得宋拓本的原貌,保存完好,而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部《淳化阁贴》刻石,康熙十四年(1675)陕西提督王辅臣在平凉起兵响应吴三桂叛乱,其部将攻陷兰州后用帖石做马槽。历尽劫难后的《肃府本淳化阁帖》现存刻石141方。被国家文物局定为国宝级文物。
现西安碑林所藏《费甲铸重刻本》,或称《西安本》、《关中本》,即顺治三年(1646)陕西人费甲铸按肃府初拓本所附二十八后跋摹刻而成。
今江苏溧阳县别桥镇虞氏宗祠有据肃府早期摹本摹刻的碑石115方。 《肃府本淳化阁帖》刻成二十年后即遭逢战乱,损坏严重,清顺治十一年(1654), 由洮岷道陈卓发起,补刻四十余块。
分享,让更多人热爱
一睹残卷风采
(高清长图,请横屏欣赏)
题记
劫后余生,传世珍宝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空前浩劫。此《密阁法贴》是浩劫后残物,其时我在子洲文联任专业美术工作者,当时在榆林文工团做音乐的王雨生深知我喜欢书法,他回子洲时给我送来废旧报纸一包,我随即打开,是一堆残破不堪的拓片,除此《阁贴》外,还有《太华山》残碑拓片及李宗颋书赠达丰大人的行书联,我问此物从何而来,雨生说是红卫兵破四旧抄榆林政协文史馆后扔在垃圾堆的废纸, 他知我喜欢艺术,偷着捡来秘密地送与我。几十年间随工作调迁,形影不离,今日装裱成卷,是对亡友雨生最好的纪念。
二零一六年元月十三日文虎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