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哪位君主因如厕丧命?马桶的来源?古代收粪产业链为何火爆?
大图模式如果说睡眠平均占据人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那么有没有人想过上厕所会占据人一生多少时间呢?据统计,一个成年人一天会去6到8次厕所,一年大概2500,换算下来人的一生平均有三年的时间是用来上厕所的。作为现代人,上厕所是一件很方便的事,那么在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是如何上厕所的呢?
大图模式上古时期,人们只能用手中仅有的工具来挖一个大坑,这个大坑就是当时的厕所,人们在坑的边上如厕。最早的厕所是露天的,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人们在粪坑的上面搭建了简易的小屋子,既保证了人的私密性,又保证了安全性。在古代,上厕所其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君主,在如厕的时候掉进粪坑被淹而死,他就是春秋时期的晋景公。看来在古代,即使是君主,如厕的条件也不是很好。
大图模式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如厕条件也在逐步完善。到了汉朝,人们开始利用自己的排泄物作肥料,厕所被安置在宅院的后方,下面和猪圈相连。这时候,厕所被叫做“圂厕”。可能会有小伙伴会疑惑,吃了屎的猪,人吃了不会生病吗?是的,虽然人的排泄物是一种很好的肥料,但是猪吃了之后很容易被染上病毒,人吃了这样的猪肉也是很容易 生病的。
大图模式和现代人相比,古人的生存条件比较差,半夜上厕所还得出门。为了能够更加方便如厕,古人创造了夜壶,因为夜壶的形状和老虎相似,所以夜壶又被称为“虎子”。不过虎子在唐朝的时候就被改名字了,因为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的爷爷叫李虎,为了避开李虎的名讳,虎子就被改成了“马子”。好家伙,如果宋朝的皇家不姓赵而姓马,那夜壶指不定还要改成别的什么称呼。随着人们对于马子的要求越来越高,马子的形状也变得越来越像个桶,渐渐的人们把马子叫成了马桶,这也是“马桶”一词的由来。
大图模式因为马桶占地小、味道轻等优点被大众所接受,马桶逐渐成为家家户户必备之物,所以收粪工作慢慢发展成为了一个产业链。因为排泄物本身的特点,官府是不让百姓随便处理的,这时就有了专门的人来做收粪的工作。在唐朝,做这项工作的人被称为“倾脚工”。倾脚工将收来的粪便运到农村贩卖赚取一定的费用。在古代,倾脚工是一项很赚钱的职业,甚至有人因此成为了富豪。随着收粪产业链的发展,很多人因为收粪大打出手。
大图模式经历过几个朝代之后,晚清时期,倾脚工已经改名叫做“粪夫”。粪夫们曾经因为收粪而产生矛盾。原因就是粪夫将收来的粪运到郊外的“粪厂”,粪厂经过处理会将粪便做成肥料卖给农民。可是当时的贫富差距过大,富人区的人们吃得好,粪便质量就高;穷人区吃得差,粪便的肥力相对来说差一些。因此,粪夫们为了抢夺富人区的粪便,经常发生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大家经过商议划分了区域,不能跨界收粪。随着抽水马桶的普及,粪夫这个职业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野。曾经因为收粪发家的“倒老爷”,如今也成为了当年了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