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折子
引言
火摺子又叫“火折子”,被称作是古代版“打火机”(注意不是火柴),据说发明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北齐王朝战事四起,腹背受敌,物资短缺,宫内缺少火种,而为了解决生火吃饭问题,一位宫女发明出了火折子,用来保存火种。
火折子
如今,我们可以在很多著名的古装剧中找到火折子的身影,尤其是月黑风高之夜,总是能够看到剧中人物用火折子点火,小编以前对这种“神器”特别感兴趣,于是查阅了相关资料,还仿照着制作过,现在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火折子,以及它的制作方法。
影视剧中的火折子
什么是火折子?
火折子是我国古人用来照明、点火和保留火种的一种“工具”,而因为火折子有便于携带,随吹随用等特点,所以就成了我国古代最为便捷的移动式照明和点火设备。火折子的制作方法和形态有很多种,但特点都是易于携带和使用。
普通的火折子一般是用一些干燥易燃的低劣马粪纸或草纸、土纸等卷成紧密的纸卷制成,高级一点的火折子则是由红薯蔓卷成。
火折子燃烧
不过不管火折子是普通货还是高级货,在使用之前,都需要先用火点燃,然后再将火折子上的明火吹灭,让其改为慢慢阴燃,就像是灰烬中的余火一样,这样就能让火折子保持很长时间不熄灭,等到需要用火的时候,只需轻轻一吹或是甩动几下,就会让阴燃部分与氧气充分接触而引起剧烈反应,迅速复燃。
火折子
火折子的原理
火折子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它运用到了一种名为“复燃”的物理学原理,这一原理用严谨的书面语来表达,就是指已经在燃烧的东西,因为缺氧而处在一种半燃半灭的状态,当重新获得氧气后,它又立即开始燃烧的现象。
火折子的作用就是将易燃的纸卷“限制”在一个缺氧的环境中(竹筒),让点燃的明火变成阴燃的火星,之后等使用时,将阴燃的纸卷从缺氧的环境中“解放”出来,让火星重新获得足够的氧气,重新燃烧。
其秘诀就在于通过控制氧气的浓度,进而控制纸卷燃烧的速度和程度。
火折子
火折子的制作方法
最简易的制作方法:首先,找来一些马粪纸,或是草纸、报纸等较为低廉的纸张,然后将纸尽可能的揉皱,越皱越好,这样据说有利于增加纸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存疑),之后把揉好的纸张铺平,裁剪成合适大小,再将这些皱皱巴巴的纸卷成紧密实在的纸卷,但也不能太紧太实,松紧度要适中,否则会影响使用。
之后,把卷好的纸卷插进一个内径与纸卷粗细相同的竹筒内,露出一点头来,然后点燃,让露出部分的纸卷逐渐碳化,随后吹灭,盖上一个顶部钻有小孔的盖子,这样一个最简易的火折子就制作完成了。被藏在竹筒内的纸卷会一直保持半燃烧的状态,一直到其完全烧完。
如果你嫌这种制作方法麻烦,你也可以不将纸卷塞入竹筒内,直接点燃纸卷,然后吹灭即可,这种方法最为简洁,但制作出的火折子很容易熄灭或误燃,而且烟比较多,会有些呛人。
简易的火折子
较为复杂的制作方法:按照古书上的记载,品质较好的火折子制作起来很麻烦,首先要选取一些地瓜(白薯或红薯)的薯蔓浸入水中泡到充水膨胀,然后取出薯蔓用锤子将其捶扁开来,之后再将薯蔓浸入水中重新泡软,接着取出再次捶打,并在捶打的过程中加入棉花、芦苇缨子等物,如此反复三次,最后将其放到太阳底下晒干水分。
高级火折子
接下来就要用到一些易燃的东西来辅助燃烧了,具体做法是当捶打好的薯蔓晾晒干燥之后,在薯蔓中加入芒硝粉末五钱,硫磺末二两,松香末四钱,樟脑末一钱,除此之外还可以再加入一些香料改善烟味。加入这些易燃物之后,再混合捶打一次。之后将其拧紧成一根“绳子”,最后裁剪合适长度塞入与绳子同等粗细内径的竹筒或金属容器内,用明火点燃,然后吹灭,并给竹筒配一个顶部钻有小孔的盖子。
这种高级的火折子制作麻烦,在古代只有大户人家才用得起,但据书上记载,这种火折子最好用,如果不“输送”氧气,那么火折子就跟没点燃一样,即使在黑夜里,人的肉眼也根本看不到火折子的任何光亮,但只要轻轻一吹或一甩,火折子就会立即变成明火——“晚间燃之似无火,一幌即亮”。
火折子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使用火折子是有技巧的,尤其是使用那些简易的火折子时,在吹的时候要突然、短促、有力,送气量要大,这样火折子才会迅速变成明火。而用来盛放纸卷的竹筒或金属容器,要尽量的贴合纸卷,以减少容器内空气的存在,否则会加快火折子燃烧的速度。
显然这是一个打火机伪装成的火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