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古树名木】范东塆的苦槠树
投稿邮箱
黄梅柳林范东塆的苦槠树,树龄510多年,树高16米,胸径119厘米,国家一级保护古树。
(摄影:梅炜)
明洪武年间,范姓先祖范静自江西瑞昌迁此地始居,建居在山边河流东岸拐弯处。明孝宗弘治十七年的春天,范家人插栽了这棵黄梅叫“苦栗树” 的苦槠树。于是这棵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时光的荏苒。在时光的雕刻下,饱经风霜的苦槠树依然风采依旧,依然默默守候着大山里的这个村子。
苦槠种仁(子叶) 富含淀粉,是制粉条和豆腐的原料,制成的豆腐称为苦槠豆腐,是防暑降温的佳品。制法很简单,把果肉磨成细粉,筛掉粗渣。煮一锅水,待其稍滚时倒入苦槠果磨的粉,并搅拌均匀,等变稠凝固后,取出摊凉,切成块状就可。苦槠种仁就连山上的动物也十分喜爱。“谷口松朱相和鸣,山蹊诘曲少人登。苦槠一树猿偷尽,懊杀庵居老病僧。”这是古代释文珦写的一首关于苦槠的诗。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九团、新四军42团曾在这一带活动,由于频繁的战斗,打从进山起,就没有半粒粮食了。苦槠树结出的果子,就成为了战士们充饥的粮食。正是因为山上有许多树果子,才挽救了许多饥寒交迫战士们的生命。这哪里是普普通通的果子哦,这分明就是“救命果”!
苦槠树,枝叶繁多,木材结构致密、纹理直,富有弹性,耐湿抗腐,木材致密坚韧,农家耕田用的犁耙耖耜少不了它。是建筑、桥梁、家具、农具及机械等的上等用材。
苦槠树,看似平常却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清末,农民暴动首领胡腾曾带兵路过这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部队曾从这里追击过国民党残部。改革开放初期,许多村民打起背包到外打工。如今的新农村建设,这里又成为了生态游的好去处。
置身树下,细听着古树娓娓道来的故事,心潮不由自主地就澎湃起来,我们要热爱生活,就要如古树一样,用意志的顽强,书写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动人篇章!
相关链接
作者:曹锦军,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曹锦军围炉》文学微信平台总编、湖北省2019年长江读书节领读者、中国摄影家协会2020年新媒体专题研修班学员、黄梅摄协副秘书长,擅长微视频、专题片拍摄、制作、解说词撰写。著有《北纬三十度上的黄梅》《烟雨浸润滨江城》,主编有《穿越时空赏黄梅》《大美黄梅》等书。文字作品发表百万字,散见于《学习强国》《文旅中国》《长江文艺》《长江丛刊》《湖北日报》《 文旅湖北》《荆楚群文》《黄冈日报》《鄂东晚报》《黄石周刊》等。摄影作品多次在省级比赛得奖或入展。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魏鲜红
主编
唐亚红
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