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喜国:初识眷村情浓处 | 原乡文学奖征文(散文)

初识眷村情浓处
位喜国

台湾之旅,不仅饱览了宝岛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极具特色的城市建筑。还亲历眷村,参观了眷村人现在的生存状况,同时还了解了独特的眷村文化及其对台湾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之前,对台湾眷村知之甚少,更不了解眷村这棵外来“秧苗”是如何在台湾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结果的。

台湾眷村是指1949年国民政府内战失利后撤退到台湾,为安置被迫自大陆各省市迁徙至台湾的国民党军及其眷属所兴建的房舍,也包括退伍军人与眷属自行兴建的大范围违建。据资料显示全台湾共有眷村763座,分布在台湾各处。

眷村人迁徙来台湾的同时也把大陆各地区不同的历史文化、人文文化和饮食文化带到了台湾,经过相互融合、渗透和发酵,形成了独特的眷村文化。在台湾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并成为当今台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台湾导游也出生在眷村。他叫傅茂耀,五十多岁,精明干练,见多识广,和蔼幽默。他祖籍浙江义乌,语言、文化、习惯和信仰都和我们相同。在短短的时间里,彼此就像一家人一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

按计划我们要去桃园郊外一个眷村参观。路上,导游先入为主地给我们讲了眷村人在台湾的政治地位、经济基础和生活状况,讲了眷村人的勤劳、智慧和善良。还讲了眷村人的无奈、彷徨和乡愁。

汽车缓至眷村口,停在一棵枝叶稀疏已经颓废的老树下,低垂的枝干好像预示着眷村将和它一样退出历史舞台,被不可阻挡的时代洪流所淹没。怎奈眷村的根已深深地扎在眷村人的心里,他们不愿抛弃,不愿放弃。依然缠恋着这里熟悉的乡音、温暖的乡情,还有烙在这片土地上的乡愁和与大陆扯不断的血亲。

我们顺着一条狭长而幽静的甬道步入村中,好奇、陌生、神秘感油然而生。村里寂静,人稀少,多是老人,好像与喧闹繁华的现代隔绝,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默默地审视着:一排排低矮的房屋,被无情的岁月腐蚀的斑斑驳驳;一条条狭窄的弄巷,承载着多少宽容与负重;一扇扇紧闭的门窗,锁住了他们与困苦的挣扎;一道道歪斜的竹篱笆,无形地圈着那些游子的心;一幅幅孩童的涂鸦,映衬着他们稚幼的脸庞……

我们边走边看,专注地聆听着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所诉说着的那些平凡的故事和场景:“在一家掉了漆的屋门旁,有一条黑狗懒洋洋地卧着。一对老夫妇,弓腰驼背,相互搀扶,蹒跚着从屋里走出来,坐在窗前的橡皮树下。嘴里唠唠叨叨,又在埋怨儿子不该把他们带来台湾,不该离开他们祖祖辈辈生息繁衍的故土,不该离开美丽可爱的家乡和勤劳朴实的父老乡亲……思乡别愁,孤独寂寞,时刻缠绕着他们的身心,怨和盼深深地嵌在蹙着的眉头里,昏花无助的眼神呆板地张望着。邻家的篱笆院里,年轻人进进出出,忙忙碌碌,显然是为讨生活四处奔波,疲惫和茫然挂在苍白的脸上。只有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和邻家的孩子各自说着各自的乡音在一起玩耍嬉戏……”“向前走喽!”导游的喊声把我的思绪拽回。

导游把我们带到一户人家,说是台湾著名特技人小黑哥柯受良的家,他妈妈还住在这里。我们感到很惊讶,不明白老人家为什么还住在这么狭窄低矮的平房里?

进屋,见老人家正在看电视,神态安详,和蔼可亲,穿着朴素。屋里家具不多,摆设简单,古老陈旧。院里空旷、整洁、宁静,没有围墙,一眼就能看到大路上。噢!我似乎懂了,她老人家一定是在守候一个信念,一种期盼,一份乡情吧?

继续向前在一条弄巷里,近距离触摸眷村人生活了几十年的痕迹:一家一户,大同小异,低矮狭小的房屋,透不过一米阳光的格子窗,窗前没了藤蔓攀爬的花架子。只有门前踩得发亮的甬道还发着亮,不知叠摞了多厚的脚印和辛勤的汗水。突然,门和门框上依稀可见的门神和春联,一下子拨动了我的心弦:这不就是我们的老家吗?怎让我觉得如此熟悉和亲切?门神,春联,一脉相承,这是炎黄子孙烙在骨子里的信念。

眷村这块特殊的土壤,浓缩了眷村人的生活空间,浓缩了眷村人的聪明才智,同时也浓缩了大陆和台湾的传统文化。它们在这里碰撞、交汇、生长,形成了适合台湾温度和环境的、特殊的眷村文化,孕育出了大批优秀人才和社会精英。

最后来到眷村中心,一座庄严肃穆、香火旺盛、祭器精致、摆设整齐干净的妈祖庙,是眷村人捐款所建。这从侧面反映了他们自大陆来台后,那种迫切的精神寄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妈祖赋予了他们坚实的信仰和力量。据报道台湾有500多座妈祖庙,遍布台湾各地。台胞有四分之三的人信仰妈祖,人数达1500多万。由此可见,妈祖不但在祖国大陆享有很高的神威,而在台湾也深受人们的崇敬。

走进台湾,亲历眷村,了解历史,增强交流,是我们旅游的最大收获。坚信,海峡两岸人民对祖国和平统一的企盼是相同的,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昌盛、使两岸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的心愿更是相同的。

作者简介

位喜国,汉族,石家庄市人,出生于1955年4月。 河北散文学会会员 石家庄作家协会会员。热爱文学,喜欢读书,喜欢写作。让自己丰富的情感、难忘的回忆、割舍不断的乡愁和浮想联翩的冲动,在浩瀚文字的海洋里游弋,笃定是一种超然脱俗的享受。沐浴文学的清香,陶醉文学的唯美,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升华,变得丰富多彩。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0)

相关推荐

  • 中国文人的小与大|余光中《时间的乡愁》

    Muzuer/撰文   吴则翰/摄影 L.Cave 工作室/排版.校对 文冶图书/特别鸣谢 01 前言 先锋作家里,笔者比较喜欢苏童,<妻妾成群>可以说是一篇奇文(张艺谋读了之后将其改编, ...

  • 导游的素质

    如同一桌酒菜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厨的手艺一样,一趟旅游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游的素质. 在赴台湾旅游之前,就听业内人士介绍说,台湾导游的素质是比较高的--至少比起其它某些地区的导游,在引导游客消 ...

  • 郭凯 | 满月下,余光中

    这是『思想周刊』的第七十五篇文章 『他很难决定:放风筝的人应该是哲学家,还是诗人?这件事,人做一半,风做一半,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表面上,人和自然是对立的,因为人要拉住风筝,而风要推走风筝,但是在一拉 ...

  • 张伟:米粽飘香思母情 | 原乡文学奖征文(散文)

    米粽飘香思母情 张伟 终于吃上了自己包的粽子,也还软糯可口,不由得就想起了母亲. 母亲年纪大了一些之后总是说,多学点吧,免得将来什么都不会自己受屈,我也跟不了你一辈子.然后就手把手地教我织毛衣,做棉被 ...

  • 孟宪春:同样的月饼不一样的情 | 原乡文学奖征文(散文)

    同样的月饼不一样的情 孟宪春 圆圆的月亮,满满的祝福,美了八月,醉了中秋. 中秋各式各样的月饼,比比皆是,唯我最爱的却只有一种,那就是五仁月饼.五仁月饼里藏匿着绿绿的青丝和红红的玫瑰.母亲说青丝是姜芽 ...

  • 孙国华:石碾子 | 原乡文学奖征文(散文)

    石碾子 孙国华 过去,在农村,几乎每一个自然村里,都会有几样公共设施,供村里人使用,石碾子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村子大一点,常常会有两个这样的石碾子,一个在村子东边,一个在村子西边.条件稍好一点的村子,会 ...

  • 韩利强:二姑娘的悲情曲 | 原乡文学奖征文(小说)

    二姑娘的悲情曲 韩利强 夜晚,春雨弥漫,山里显得更加黑暗阴冷孤寂-- 二姑娘与水生哥翻山越岭,穿越一个又一个山头-- "水生哥,我实在是走不动了,我累--"二姑娘摸一把脸上的雨水, ...

  • 情景遇处蕴诗意(散文)

    情景遇处蕴诗意 作者:张思颖     主编:非    鱼 心感者谓之情,象形者称之景.景之遇情,故曰"情景",二者相辅之,情寄景中,景中蕴情,遂有情景交融乎.而顾往,情景遇处蕴诗意 ...

  • 马喜军:秋分,情更浓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未来9天桃花运引真爱,月老送良缘,喜得佳偶,情浓意蜜的星座

    感情这回事,有时候我们也许不介意被骗,但却很介意別人的谎话骗不了我们.谎言下的真实世界可以很支离破碎,但请相信,这只是一场病,也许窒息得快要让你死掉,不过你还是会好过來的,不狠狠地跌一跤,我们都不会发 ...

  • 诗兄说:发现宁夏固原之情浓老巷子,隆德红崖村老巷子百年的守候

    <老巷子> 红崖景依旧,老巷少人留. 寂寞秋风里,飘散许多愁. 这里可是隆德的网红打卡地,也是"浪固原"的打卡地.被誉为"宁夏最美的老巷子".石台阶 ...

  • 记当年会宁一中几位老师之​语言精趣师生情浓 || 作者 听雨赏蕉

    语言精趣  师生情浓 --记当年会宁一中的几位老师 作者  |  听雨赏蕉 作者听雨赏蕉,会宁杨集人,现居兰州.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海之梦><歌与戏--童年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