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生活碎碎念(相信本身胜过所有的管理技巧和手段)
一、无论是故事也好还是你的内心戏也好,乃至你对周围的反应也罢,当有一首歌被你循环播放,就一定有某种共鸣,某种时候,你听歌听的也不过是你自己的故事罢了,简单点就是你的内心戏(很多年前我喜欢沈大成的作品,她有个系列就叫《内心戏》),就像有时候坐在电脑前的我们或者深夜还在书房的你,在循环听《她很孤独》:她说曾经掐断了自己的路,将他当做了全部,她曾撞了南墙不曾哭,只想嫁一个好归宿......
二、相信本身是胜过所有的管理技巧和手段的。很多人很多企业都在穷其一生的钻研和苦练管理技巧,甚至是报名了很多所谓的管理类课程,但没有一味药真正能解决你企业的问题。在实践中,老板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和病根。意识、格局与认知,既是经历、经验,更多来自于禅定时刻的感悟。再多的手段也和技巧,也抵不住发自内心的信任。
三、在“服务”二字的理解和践行上,还真需要擦亮眼睛,要看你所面对的是什么人才行。职场做事有自己的规矩,有底线也有原则,不是一味的忍让,很多人应了一句话:“习惯了得到就忘记了感恩”,人们都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像个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那样自说自话,觉得自己正确无比,如果错了,那也一定是你错了。再反思就发现,即便你为别人考虑再多,成全了别人委屈了自己,人家认为你是个老好人,你好说话,你也不会发脾气。在践行中还要加入一个条件,那就是,对于那些明事理的,有感恩之心的人,你可以积极协助与对待,对于那些毫无感恩之心,眼里只有自己的人,你能做的就是区别对待。工作快20年,我一向都是对事不对人,要求自己公平公正,只要事情没错,我就坚持去做。
四、面子是别人给的,本质是自己给的。越是在乎自己面子的人,越会没面子。当你总是觉得自己很有面子要争面子的时候,事实上,你要为面子去买单,至少你很有可能在人群中成为笑话,成为那个被戏耍的猴子,无论有理还是没理,但愿大家都能管住自己的心性,避免自己成为公众场合下的笑话。当然,如果有人一定要主动发起挑战,那就强力的回击,告诉他:我是好说话,但不代表没脾气没原则。
五、现在的劳务派遣已经被很多企业玩坏了,正在逐渐演变成企业甩包袱的工具,这以美团和饿了么为代表,但事实上仍然有很多企业在转嫁风险和包袱。转嫁掉并不意味包袱不存在了,而是将这种包袱摔给了员工自己,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摔给了社会。不要去听某些人高高在上的讲承担社会责任,当他给员工所签的是劳务派遣,就意味着他心里想得还是生意。
就像十多年前里谢若林说的: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可全都是生意。那会人们的注意力都在余则成身上,但从见到谢若林开始,我的注意力反倒都在这些配角身上,比如还有理想主义者的李涯,他们演活了国民党里的那些明白人,也演绎了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
六、人生在世,步步是局,稍不留神,就会掉入坑中。就像我们说锅最多不是厨具市场,而是职场。 这世界很大,每个人都很小,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见消极和颓废的自己,熬过去了你会发现那也只不过是生活的一段小插曲。人的棱角总会经受现实的打磨。相对中年人,年轻人可以猖狂自在,因为他们有的是时间,而中年则没有大把的青春可供选择,那就不得不对现实有所妥协。
七、人这一辈子,心里总得期望点什么吧?哪怕是不切实际的,也总比没有要好,至少是个希望。就像周星驰在电影《功夫足球》中的台词:做人如果没有理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即便一日三餐,也是希望。何况,希望是个好东西,它就是照亮你前行的光,这光远远近近在你的内心始终都伴随你。
八、真正的在乎和关爱都隐藏在细节里。能在公众场合讲在乎和关爱的,你不要去相信,就像我以前在局部里说的那样:“有些人在台上讲的话,连他自己都不信”。关爱和在乎,也是一个听其言观其行的过程,知与行从来都是两件事,想到未必做到,想到只是指引,做到才是结果。就像很多人说要服务我们的骑手一样,我在朋友圈里真实的看到过一回,站长在朋友圈里截了一张图,主要是送餐超时的订单以及申述结果,他说:“天气这么热,赚钱不容易,下次注意点,避免不必要的罚款”。看似是一个很微小的动作,但在这个动作的背后体现的是对站点骑手的关怀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