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峰镇大房 土法熬糖探秘

  丁酉年冬月,大雪节气过后,乡哥兄长获知建瓯近郊东峰镇大房村,恢复土法熬糖消息,并有幸得到熬糖坊主的盛情邀请,约我和叶兄前往拍摄土法熬糖,我们欣喜若狂,此事,勾起了我们童年的记忆。那个年代,我们所居闽之北建瓯县城近郊和大部份乡镇、村,大多有土法熬糖的作坊,只是随着白沙糖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土法熬糖成本和人力要求太高,才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记忆,但熬糖的场景和其独特的糖香,至今让我们难以忘怀。

  据坊主介绍,他们村早年就有土法熬糖的历史,村里的老人们仍然记得熬糖的的方法和要领,当年他们村熬的糖远近闻名,为了恢复土法熬糖,建瓯市东峰镇大房村,在妇联主席谢钦妃带领下,以吴燕华为代表的妇女合作社,将河滩荒地租来成片种植糖蔗,置办起传统工艺制糖作坊,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她(他)们根据老一辈留下的的记忆和经验,制作了熬糖的设备,其中大部分设备还是保持木质的,古朴而适用。今年是头一年恢复土法熬糖,为了记录种植的地方,我拍了几张照片,风景和劳作的场景可谓美丽。

  为了保证日后糖的品质和食用安全,他们从选种、择地、施肥、间作、砍蔗都严格认真。成熟的甘蔗经过轻霜薄打才能砍,以确保糖蔗甜度,又因为选择沙质土,不打农药,糖蔗特别甘甜,纯正,汁水不含任何杂味。

糖蔗成熟经轻霜薄打后,才可收割,并分以下几个步骤: 锄断。用锄头将糖蔗从土下根部锄断。看官和我没到过蔗田,肯定以为是用砍刀砍。

崴断。对经锄断后还牵连的,用手崴断。

  去衣去叶。为保证蔗糖没有杂味,将死皮和叶子去除。

  去尾。糖蔗尾部含糖量低,有杂味,为了保证糖的品质,去除尾部。

  糖化。为了提高甜度,锄倒后会在地里晾晒糖化。

蔗女风采

扎梱运输。为了便于运输,村民就地取材,用蔗叶将晾晒后的糖蔗,扎梱运往熬糖作坊榨汁。

  土法熬的糖好吃,其土法熬制的过程谨遵古法,更具人文特色。作坊里男女老少齐上阵,灯火通明,通霄达旦。人声、火声、吆喝声,和着各色人等的表情、动作、手法,构成了一幅颇具特色的乡村画作。

  有中医认为:“甘蔗表面的白霜是自然天地的精华,对人体具有滋养的作用”。而这些在土法熬糖中都会保留到糖中,因此甘蔗不进行清洗,就将鲜蔗压榨取汁、澄清处理,将甘蔗汁中的杂质和渣滓去除掉,将所有的甘蔗汁放入一个大的蔗汁存放池,再用现代抽水机抽到熬糖的第一口锅中。当然,为了节省人力和成本,现时,榨汁和挑糖水,已经用机器代替了人工,此前,我在拍摄甘蔗地时,在地里看到了废弃的,当年用的人工石磨,可惜,没有用相机拍下来,以后再补上。

  土法熬糖是把甘蔗体内的果糖、还原糖、葡萄糖、糖蜜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微量元素等都进行结晶,是一种混合物,是一种多元糖,食用有益人体健康,有别于现代工业提纯加色素和添加剂的所谓"红糖"。

  六只连环大铁锅并列灶台,均使用木材作为燃料,锅下烈火熊熊,想来烧火的师傅很重要,我多拍了几张,光影很美,师傅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不断观察,控制火候,不时有老人下来观看,应该是不放心吧!

  哥几个为了夜拍,在糖坊用餐,并拍下厨房的间作景象。很温馨、很传统的柴火灶,做出的农家饭风味独特。

  第一只锅的火力最猛,温度最高,高温烧开后,里面的杂质自然上浮,时不时有人反复用铁瓢把杂质清理出锅,待甘蔗汁纯净后,再倒入滤筛过滤,流进第二只大铁锅。通过反复煎熬,搅拌,过滤,甘蔗汁纯度越来越高。

   须臾,甘蔗汁进入第六只大铁锅,师傅们格外小心,此时需把控好火候,火力过猛可能让红糖产生焦苦味。沾一点糖汁浸入冷水中,看能否凝固,如果凝固则可起锅,装盆。 此时,火力要均匀,要搅拌不停,老师傅动作娴熟,一边搅拌一边观察成色,丝毫不敢松懈,时不时用铁瓢将糖浆舀起,倒入锅中,观察糖的成色。

  糖浆起锅前,老师傅早已把自制的木槽推近,老师傅用铁瓢从铁锅中舀出糖浆,高举倒入槽中,另一老师傅赶紧挥动糖耙,不停地刮蹭,师傅们称此为"起沙”,虽然其他作坊也有此法,但他们的刮法大不相同,是他们的秘法,称"吴氏起沙",此法有效摒弃了传统中,往糖里放石灰的老方法,确保了食用安全。

然后,通过事先在槽中挖好的漏口,将糖浆放到事先准备好的模具中,这里,师傅们的的手法要快要匀,否则,红糖成品将厚薄不一。约莫15分钟后,糖浆逐渐在模具中凝结成一个大糖块。趁着大糖块还未完全硬化,老师傅赶紧拿起木尺、割刀在大糖块上来回切割,一个大糖块很快变成上百块小红糖,大小、厚薄都一致。

购糖请自行与坊主联系: 18950620926 17705098265

(0)

相关推荐